首页影像频道专访 > 一位美食摄影师的自白丨无忌影像对话摄影师付可

一位美食摄影师的自白丨无忌影像对话摄影师付可

色影无忌
Geethan
Geethan
2021-04-23

G:很多商业摄影师都是从婚纱影楼开始迈入商业摄影的大门的。但我看您的经历比较特殊,您当时在金夫人并不是摄影师的身份,而是从事彩扩机维修,以及后期制作的工作。

K:对,当时去应聘,我说我从小就喜欢机械和物理、电子方面的东西。金夫人一开始没要我,后来他们那里的另一个主管电话打过来,说需要彩扩机的维修工。我征求家里人的意见,我妈妈说,你先进去,能不能当摄影师以后再说。我就去了。

这份工作对我整个生涯的帮助非常大。通过操作并维修彩扩机,我建立起了对色彩的认识。

G:怎么讲?

K:我的工作就是看着底片打照片,叫“打片”。底片都是负片,负片的结构是片基上面刷了三层感光层,分别是感红层,感绿层,感蓝层。我看到的是CMY(青、品红、黄),我要把CMY判断为对应的RGB(红,绿,蓝)。彩扩机每小时出片1200张,我就要做出1200次判断,每天做三四个小时。



CMYK是减色模式,RGB是加色模式。

那段时间,我每天的工作,包括配药水,机器的检修,打片等等,学到很多基础的原理知识和对色彩的判断。这些知识,等过了十几年后,其实和现在数码摄影时代的很多东西,只是名词不一样,本质是一样的。

G:1996年,您师从中国台湾(为方便阅读,下文简称为台湾)的施盛评老师学习拍摄人像和静物。当时是出于什么机遇和考量?

K:到了1993、1994年,成都本地有大量新的影楼出现。在金夫人工作了一年多后,怀着对摄影的爱好和憧憬,我离开了,去很多别的影楼应聘摄影助理。那个时候没有网络,学的东西也不系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太少了。

直到1996年,施老师从台湾过来,想在成都投资影楼,我看到招聘信息,就去应聘并在那里工作了。那个年代,大陆的影楼行业发展还完全是萌芽状态,而台湾当时无论在经济水平还是市场自由度方面,都比我们要好很多。到了1997年,成都就已经有七家台湾人开的影楼了,当时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G:这些台湾过来的影楼,后来发展得怎么样?

K:到1998年,就倒闭了八家。一方面,大陆影楼自己的发展实在是太快了;另一方面,台湾人他们不了解大陆的客户。到了2000年,成都的台湾影楼就只剩下一两家了。

G:施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和他学习摄影,带给您哪些思维和摄影理念上的转变?

K:他当时是成都台湾影楼内部公认的,技术最好的摄影师。他是学美术出身的,后来也是喜欢摄影,就跟着一个日本老师学修底片。

修底片,就是把一支铅笔削得很长,直接在底片上修,就像我们现在的ps一样。他削铅笔,只留最后一点点有木头,其他全部是笔尖,这样的话笔尖会很有弹性。

日本那边的技术更厉害,用很长的一根钢针,粘一点彩色颜料修反转片。他们修到什么程度?在台湾一栋大楼,竣工以后要到去报备,但是这种大楼没有安装玻璃。摄影师就直接在反转片上面用颜料,把玻璃画上去。

我跟着施老师学修底片的技术,但是后来就废掉了,因为太耗神。现在时代的发展,已经不需要这个了。

21
朕知道了~
21
呵呵
玩打地鼠呢?
分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