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美食摄影师,一份听起来很有食欲,“一边吃着好吃的,一边就能把钱赚了”的职业。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本期无忌影像对话栏目,我们和有着17年商业美食拍摄经验的摄影师付可对话,听听他对这份工作的见解与体会。
前方提示:本文篇幅较长,请耐心阅读。
付可
坐标成都
商业美食摄影师
服务品牌:香格里拉酒店集团、乡村基、久久丫、红旗连锁、烤匠等
付可的商业美食作品(客户:武汉拾遗会所,2013年)。
对 话
主持人(G):无忌影像编辑_Geethan
访谈嘉宾(F):摄影师_付可
-01-职业发展轨迹:从彩扩机维修工,到行业头部摄影师
G:付老师您好,和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自己。
K:大家好,我是付可,1974年生,土生土长的成都人。我父亲是重庆人,母亲是宜宾人。
G:您最早接触摄影,是在什么时候?
K:1992年,我高中毕业后去读高教自考。备考期间的一个暑假,我的一个亲戚带了一台相机来给我玩,这是我第一次摸到照相机,一下子就产生了兴趣。相比上学,摄影的诱惑更大。
成都当时有两家婚纱影楼,一家叫川港,另外一家叫金夫人。看到金夫人在招聘摄影师,我就去应聘了,手里拿着给亲戚们拍的旅游纪念照。
G:很多商业摄影师都是从婚纱影楼开始迈入商业摄影的大门的。但我看您的经历比较特殊,您当时在金夫人并不是摄影师的身份,而是从事彩扩机维修,以及后期制作的工作。
K:对,当时去应聘,我说我从小就喜欢机械和物理、电子方面的东西。金夫人一开始没要我,后来他们那里的另一个主管电话打过来,说需要彩扩机的维修工。我征求家里人的意见,我妈妈说,你先进去,能不能当摄影师以后再说。我就去了。
这份工作对我整个生涯的帮助非常大。通过操作并维修彩扩机,我建立起了对色彩的认识。
G:怎么讲?
K:我的工作就是看着底片打照片,叫“打片”。底片都是负片,负片的结构是片基上面刷了三层感光层,分别是感红层,感绿层,感蓝层。我看到的是CMY(青、品红、黄),我要把CMY判断为对应的RGB(红,绿,蓝)。彩扩机每小时出片1200张,我就要做出1200次判断,每天做三四个小时。
CMYK是减色模式,RGB是加色模式。
那段时间,我每天的工作,包括配药水,机器的检修,打片等等,学到很多基础的原理知识和对色彩的判断。这些知识,等过了十几年后,其实和现在数码摄影时代的很多东西,只是名词不一样,本质是一样的。
G:1996年,您师从中国台湾(为方便阅读,下文简称为台湾)的施盛评老师学习拍摄人像和静物。当时是出于什么机遇和考量?
K:到了1993、1994年,成都本地有大量新的影楼出现。在金夫人工作了一年多后,怀着对摄影的爱好和憧憬,我离开了,去很多别的影楼应聘摄影助理。那个时候没有网络,学的东西也不系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太少了。
直到1996年,施老师从台湾过来,想在成都投资影楼,我看到招聘信息,就去应聘并在那里工作了。那个年代,大陆的影楼行业发展还完全是萌芽状态,而台湾当时无论在经济水平还是市场自由度方面,都比我们要好很多。到了1997年,成都就已经有七家台湾人开的影楼了,当时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G:这些台湾过来的影楼,后来发展得怎么样?
K:到1998年,就倒闭了八家。一方面,大陆影楼自己的发展实在是太快了;另一方面,台湾人他们不了解大陆的客户。到了2000年,成都的台湾影楼就只剩下一两家了。
G:施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和他学习摄影,带给您哪些思维和摄影理念上的转变?
K:他当时是成都台湾影楼内部公认的,技术最好的摄影师。他是学美术出身的,后来也是喜欢摄影,就跟着一个日本老师学修底片。
修底片,就是把一支铅笔削得很长,直接在底片上修,就像我们现在的ps一样。他削铅笔,只留最后一点点有木头,其他全部是笔尖,这样的话笔尖会很有弹性。
日本那边的技术更厉害,用很长的一根钢针,粘一点彩色颜料修反转片。他们修到什么程度?在台湾一栋大楼,竣工以后要到去报备,但是这种大楼没有安装玻璃。摄影师就直接在反转片上面用颜料,把玻璃画上去。
我跟着施老师学修底片的技术,但是后来就废掉了,因为太耗神。现在时代的发展,已经不需要这个了。
G:但这是绝对的技术活。
K:对。施老师后来在台湾的白屋广告(bybood)学拍摄静物和人像,等他到国内我就跟他学。那个时候知道摄影师要做到三件事情,一个是摆动作,一个是打灯光,然后按快门。
那个时候我很恨日本人,因为他打我师父,我师父后来教我们的时候就打我们(笑)。我记得最可怜的一次,给一个40岁的姐姐摆动作,没有摆好。我师父在一旁一脚就踢到我的小腿上面,我的小腿就青了。当时本来是忍住了,但姐姐说,“你不要打摄影师,他好可怜的。”我的眼泪哗就流出来了。
1997年的付可。摄影/施盛评
G:说明那时候施老师对你们要求很严格。
K:施老师的理念是,摄影师可以独立工作,不要助理。助理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储备人才,不完全是分担工作。你自己作为摄影师,不能受外界条件的限制,不能说你这个助理是专门摆动作的,离开助理你就不会摆动作了,不行。
所以那个时候,每天早上8:30上班,7:00我就要到公司,找公司门市里随便一个什么人,哪怕是扫地的大姐,拉过来,我让人家帮我练习人像摆姿。
G:您找到施老师拜师学习,一开始也是做助理吧?
K:对的,做了两年的助理。那时候我师父有一个两岁的女儿。我上班被他骂,下班还要带师父的太太和女儿去逛成都的夜市,周末带他们去动物园。我甚至还给他带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女儿,所以现在我带我自己的女儿,就很轻松(笑)。
我师父最擅长的其实不是人像,还是静物。我拍静物,包括后来拍美食,启蒙都在我师父这里。
G:您本身还是更喜欢拍静物?
K:对,其实拍人像和拍静物在原理上完全都是一回事,但是有一点不同,人类人有心理反应,物品没有。我这人不太擅长和人打交道,还是拍静物适合我。
付可的静物摄影作品。
G:2002年,您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开始了独立的商业摄影。
K:其实1998年左右,我师父开的影楼就垮了,他技术很好,但他不善于经营。后来的故事几经曲折:他又去攀枝花接手了一家影楼,我也跑过去帮忙。但那家本身的管理层就是个烂摊子,2000年的时候就又垮了。我在那年回到成都,进到川港影楼,去做摄影助理。我的个性不善于攀爬,工资就1000多块钱。那个时候摄影师、化妆师什么的已经满大街都是了,光是川港就有100多个摄影师。竞争极为惨烈。
到了2002年,我想自己做工作室。
成都那个时候的经济发展还不是太发达,城中没有自己的品牌,除了酒厂、电视机厂一些国营单位以外,基本上没有我们自己的本土商业品牌。当时在福建石狮、莆田还有广东这些地方,已经在开始积累资金和经验,发展自己的品牌了。发展自主品牌就需要宣传,需要宣传就需要摄影。但是成都有什么?一个是房地产,另一个就是餐饮了。那个时候没别的单子可做,只有餐饮。
G:第一桶金怎么来的?
K:我接触的第一家客户叫巴谷园,他家旁边就是红杏酒家,我就拿着给巴谷园拍的照片去找红杏。
我和其他人开工作室不一样,我手里有师父给我的设备,我懂前期,还懂后期打印输出,成都影楼做后期的人我都认识,很多还都是我自己做的后期。而且我是学过当时日本和台湾关于食品的拍法的。后来红杏对我的照片出品很满意,我那之后就一直在给他们拍摄菜品。
当时,红杏酒家被称为成都餐饮界的黄埔军校。他家的生意很好,全四川的酒楼都在向他家学习。我通过和红杏酒家的厨师接触,接到了整个四川很多地方的美食商单,他们很多都是通过厨师找到我的。
那个时候,我一个人的拍摄,差不多占到了整个成都餐饮摄影市场的70%。
为红杏酒家拍摄的菜品。
G:但是就在事业发展得这么好的时候,2006年,您却改去南京发展,不仅成立了新的工作室,而且一去就是四年的时间。为什么?
K:因为我师父又去南京开影楼了,他让我过去帮忙,我义不容辞(笑)。当时有老板投资,我和师父就过去当摄影师。其实也有一个原因,我在四川拍菜的过程当中遇到很多问题,我觉得我没有学够,自己解决不了,当时网络资讯又不发达。
G:在南京发展得如何?
K:当时我们在南京考察,发现南京没有商业摄影。我们当时觉得这是一个空缺,我们有这么好的摄影师在,过去做一定会大卖,结果这个事情就很不如愿。
G:为什么?
K:因为南京离上海太近了。比如说,南京有一个品牌要做宣传,高端的需求就往上海走,低端的就被南京当地的小作坊分散掉了。这个问题就很尴尬,我们发现没有我们的位置了。
其实后来我在南京做了几年,口碑也非常不错。但是,就又遇到了管理上的问题。当时投资我们工作室的老板,不信任我师父,就又找了另一个台湾的摄影师过来和我们一起管理。我师父后来没做下去,离开了,剩我和那个摄影师再做。但工作室到最后也没做大,因为我自己不懂管理,而且和那个摄影师的理念也不一致。
这件事我学到一个道理:摄影师不要跟摄影师合作,摄影师应该应该和市场合作。大家都拍照,谁来跑业务?就是这么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谁也不懂市场,所以只能靠客户介绍客户,效率是很慢的。
付可在南京工作期间拍摄的商单作品。
到后来,2010年,我再次回到成都,成立了成都市锦江区优图摄影设计工作室,直到今天。
这两段在成都和南京大量的拍摄经历,让我对四大菜系中的川菜和淮扬菜这两大菜系,都有了非常深入的了解。后来虽然回到了四川,但直到今天,我们也有很多南京的客户,都是那段时期积累下来的。
G:重回故土,事业可还捡得起来?
K:我回到成都以后,也做了一些订单,慢慢地重新开始发展起来。以前的老客户也挺支持我的,但是我整个人处于一种低谷的状态,老是东想西想的,觉得做什么都没劲。后来是我上海的一个客户,通过南京餐饮协会重新找到我们,因为他们在上海找不到比我们更好的摄影师了。
就是在那段时间,我进入一个Q群,叫中华食品摄影群,接触到了全国大面积的菜谱制作群体,他们对我的作品,也给予了很大的认同。他们看到我拍的照片,都很惊叹,因为当时大部分做菜谱拍摄的都是印刷厂或是设计公司,他们不懂摄影,更不懂中餐的摄影和西式的餐饮、日式的餐饮有什么区别。当时我有一些照片,全国都在盗用。
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信心,让我从低谷里走了出来。
G:您现在的工作室有多少人?责任分工如何?
K:四五个人。我老婆做市场,有一个摄影师专做中端市场,然后就是几个助理,随时在轮换。
G:除了食品的商单,工作室还有其他业务吗?
K:其实除了食品拍摄,我们在陶瓷、头饰等其他电商方面都有业务。
除此之外,我们还在开拓培训市场。我们在尝试用光线的基本物理规则来解释光线在实拍中的应用,国内很少有人在做这件事。2014年左右,我们就开始做“食光之旅”,给全国100多个城市的食品摄影师做培训。那个时候的培训对象是专业摄影师,这两年因为疫情暂停了。
之后会开展一些对摄影爱好者、自媒体从业人员的培训,因为餐饮的内容对很多自媒体很重要,他们需求很大。
在教学课件中,付可会自己画一些示例图,显得很生动。
G:为什么要做培训?
K:最大的目的,还是提升现在食品摄影的整体水平。你看现在市面上的很多摄影师,包括站酷上的,他们的作品有一个大的问题,就是西餐和日料占多数,直到今天,拍中餐的好的摄影师,相对也是比较少。为什么?一个原因就是中餐不好拍,难度大。
G:这就是我接下来想和您聊的问题。
-02-美食摄影:食欲是个伪命题。
G:在您看来,美食摄影和其他静物摄影相比,对摄影师有哪些更高或独特的要求?需要您掌握什么样的必备的知识?
F:美食摄影有几个很痛的痛点,第一是美食的时效性。你要拍一个玻璃杯子,放在那边放一年,杯子都不会动。但你要拍一个包子,拍一碗面,放10分钟它就会起变化。
第二个痛点,是食物材质的反光率不一致。你拍一个玻璃杯子,它整个是玻璃的,你很容易找到它的反光透性。但要是拍食品,举个例子,西芹拌木耳。木耳的反光率很低,西芹的反光率相对比较高。这个时候就会产生一个问题,木耳曝光不足,西芹曝光过度,要兼得,需要做布光、造型、镜头角度等多个方面的考量。
我们中餐有很多汤汤水水的菜,材质更繁杂。比如像东北菜,酸菜、乱炖什么的,不像西餐里的牛肉,一整块都是牛肉。中餐经常是碎碎的。
另外,中餐对“热”的表现要求是很高的,如何用光线去表现热?西餐不一样,西餐大部分是冷的,对拍摄中餐就没有借鉴意义。
为田园印象拍摄的作品。
拍美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不同的人面对同一道菜,他的关注点是不一样的。比如淮扬菜里的鸡包笋,我在吃鸡,客户喝汤,厨师吃笋子。为什么?因为我觉得鸡贵;客户想喝汤,但是厨师知道,这道菜吃的就是笋,他是在用鸡的味道去提笋子的鲜。你必须要向厨师学习,他才知道这道菜的精髓是什么。
G:所以说这个东西也影响到你拍的时候重点的选择。我是表现笋,汤,还是重点表现鸡,肯定是有重点的取舍的。
F:我们在拍食品的时候,很多人会跟我们讲到一个问题,就是食欲。照片拍摄食品就是要有食欲这个问题。其实是个伪命题。人只有在一种可能下才能产生食欲,就是饿了的时候。当你吃饱了,看什么都没有食欲。
拍摄食品最主要的问题不是要产生食欲,而且每个人的食欲是不一样的。拿我们成都人来说,看到辣椒、花椒会有食欲,但是广东人看到花椒辣椒的时候说好吃,但是他不敢吃。食欲这东西,受地域的影响,受时间的影响,受自身状态的影响,受自主意识的影响。拍食品,首先要看作品面向的人群是谁。
比如我们拍燕鲍翅参肚的时候,这个东西我们四川人很少吃,广东人喜欢吃,广东人里又有区别,因为这道菜很贵,那么对于有消费能力的这些人,他们有自己的评判标准,什么样的鲍鱼才是好鲍鱼,什么翅是好翅。而这部分人基本没有20岁以下的年轻人,年轻人也不吃这个。
为一哥鲍鱼拍摄的作品。
G:能具体聊聊,比如拍鲍鱼,是怎么拍出门道的?
F:我们在给一哥鲍鱼拍摄的时候,有个很有趣的事情。客户要求鲍汁出来的样子,一定要是金色,这是一个传统沿袭下来的观念,鲍汁必须是金色的才正宗。但他们的厨师发现,现在做不出来了。
后来我找到了原因,因为最早广东厨师的厨房条件没有现在好。他们做汁的时候,喜欢在厨房自然光把汁挑起来,那个时候光线是逆光的,看到的就是金色;但是现在的厨师,他的光线是从顶上来的室内灯光,看起来就是深深的颜色。但是厨师不懂光线,他们以前让摄影师拍的时候,就去用色素调出金色的感觉,为了给懂鲍鱼的人看。我知道原因后,就用光线去表现,不加色素了。
其他还有一些细节,比如鲍汁的粘稠程度,以及煮好了以后撕开,要像萝卜筋一样的那种感觉,都是为了给懂鲍鱼的人看的。但如果像鲍鱼仔那些,成本价在一毛钱一个的,就不要去追求这些东西了,你就按照年轻人喜欢的感觉走就可以了。
为一哥鲍鱼拍摄的作品。
拍摄美食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食物的造型。现在有职业的食物造型师,但他们关注造型,不会关注光线、构图等拍摄相关的影响因素。作为摄影师,很有必要学习食物造型的知识。这就是我师父之前教我们的,不能没了造型助理,你就不会自己摆造型。
这方面我举个例子,拍摄豆瓣岩鲤。岩鲤在餐厅的价格大概是300元/斤,是黑珍珠餐厅(对餐厅的评判体系,相当于中国版的米其林餐厅)二星餐厅漾亚·雍雅合鲜的一道菜品。这个鱼如果用一般的拍法拍,你都不知道你为什么花这么多钱,去吃这么一道菜。
我们平时吃烤鱼,人均消费在100多的时候,不会太注重鱼的外形特征。但如果是吃岩鲤,懂的人就会去看,你就要把岩鲤的外形特征表现出来,符合客户对它的记忆点。你如果没拍出来,他们就认为你这个东西不正宗,不好吃。
这个鱼,它的特征就是背特别地高,很宽,拍的时候你得让它立起来。我们拍的就是正在把豆瓣酱往鱼身上淋的感觉,并且要把鱼背的位置给预留出来。
付可拍摄的豆瓣岩鲤作品。
-03-根据场景需要去拍摄,跟着客户的变化而变,但万变不离其宗。
G:客户拿到照片后,会投放在什么样场景去应用,您会关注这一个环节吗?
F:当然会关注,他们用图片的渠道很关键,是必须要经过考察的。现在的餐饮的拍摄分为两类,一种就是产品类,还有一种是广告类。
产品类的拍摄,像菜谱的拍摄,量会很大,应用场景多是客人已经坐在店里准备点菜时看到的。它的特点是一目了然,作用是以最快的速度告诉客人,你吃的是什么?让客人尽快做出选择,目的是减少每一桌的点菜时间,帮助提高翻桌率。
宣传型的照片不一样,并不是要告诉客户说我有多少份量,大概吃的是什么,而是要传递给客户一个感觉。比如说用在地铁里的照片,就得让大众的客户产生兴趣。他是卖烤鱼的,你第一时间传递的信息就是“辣、鱼、碳火”这三个点。你传递出来,让喜欢这三点的人立刻产生兴趣和消费冲动,这个目的就达到了。
为烤匠拍摄的菜品。
G:我注意到您的一些作品,比如2016年为蓉城镖局拍摄的卤菜,看起来十分有趣,拍摄上结合了其他的元素和食材,食物通过精心的摆放方式,变得鲜活起来。
F:现在的广告大部分是要做线上的推广,像美团、微信平台,做网站的建设。这种照片最大的特点就是要有趣,就像小蜜蜂一样飞出去,让客户感兴趣,然后走到店里来。
蓉城镖局是网红店的销售渠道,那么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让看到照片的人立刻产生兴趣,吸引大家去点击。形式要新,但又不能太跳脱,比如你看到的有鸭头,我们又用调料做的鸭身,食材之间是有关联性的。
为蓉城镖局拍摄的卤菜。
G:另外,像《墨宴》这组作品,看起来也是一种有趣的尝试。
F:墨宴是一家非常传统的中餐。我一直在做一件事情,把我们的中式传统跟摄影融合起来。墨宴找到我们时,我想到的第一个就是水墨画。你看照片里的鹅肝,我们是专门找了一个画师画的鹅。
为墨宴拍摄的鹅肝。
G:这种表现形式,是客户要求的,还是您自己的一种想法?
F:我们要看客户,他整体的感觉,产品符合什么样的一个氛围,我们去给他做定制策划。根据它的产品、市场,和消费群体。因为接触的每一家餐饮,他们做生意的方式都不一样,切入点不一样。
现在年轻人喜欢点外卖,电商类的拍摄也是很大一部分。手机上浏览的画面会很小,在小画面上想要做出质感来,是个很头疼的问题(笑)。照片既要兼顾产品,又要兼顾广告需求,摄影师需要考量的关系就越来越复杂。
G:最近这些年,餐饮行业的大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是摄影师要去关注的?
F:2000左右,菜谱类的拍摄占比很大,几百道菜,我们去给客户拍照片,光翻菜单就要翻15分钟。但是进入到2013年、2014年之后,餐饮环境就开始变了,最大的变化就是单品店越来越多,比如主打只卖烤鱼,其他的菜品就很少。
受到房租负担的影响,新兴的餐厅很少有临街独立的店面,而是会跟着大型商场走,称之为商场店。以前的大型商场对餐饮店是不欢迎的,因为对商场整体的装修、通风、卫生、消防影响都很大。现在不同了,电商对商场的冲击很大,商场需要餐饮业的入驻,提升商场的人气。你可以观察下,在商场里开的餐厅,70%左右都是单品店。
还有一种店,开在小区里面,称之为社区店。社区店相比商场店,经营的时间更长,口味更稳定,符合周边小区人的口味习惯,价格也更经济实惠。
如果接到社区店的单子,我要考量的就是这个小区的顾客群体是什么样的人?如果顾客多是老年人、儿童,平时带家里小孩来吃饭,你拍的东西,影调就不能太暗黑。
我们做食品摄影,不但要了解产品,还要了解整个商业模式是怎么发展的,有多少种商业模式,它具体怎么赚钱的,这些都是帮助你了解你的客户,最后再结合我们的技术去拍摄。
为社区店嘎嘎鸭脑壳拍摄的作品。
G:听起来太复杂了,我们聊聊摄影技术吧。
F:摄影的基础技术,解决的是你能不能说话的问题。如果把摄影看作是表达一种风格,其实就是你说的是什么,你从哪一个方面去说的问题。至于照片的质感、立体感,这些东西是最基本的东西。之后你要能够把氛围营造出来,那是另外一个问题。
这里面还有一些我们独创的技术,一个是烟,还有一个是火。比如我们给雍雅各鲜拍摄的作品,我们可以做到把火拉丝。碳火是通红的。
为雍雅各鲜拍摄的锅底。
G:这个是实拍吗?
K:对,没有后期。照片就要做到润物细无声,你有这种感觉,但是我又不让你感觉到这种东西是刻意的。
我们拍摄的照片,大概只有20%不到,在需要特别的创意、合成时需要用到后期,绝大部分作品都是在前期就完成的。
G:如果遇到后期需要补救的情况呢?
K:需要补救,就重拍。现在很多摄影师前期拍摄得很潦草,用后期来补。这个和我们坚持的东西就不太一样。包括现在很多摄影师都有一个担心,3D建模会不会替代摄影?我认为不会。如果你不懂光线的原理,不懂光线如何描述物体,你做建模,也一样做不好,万变不离其宗。
为冷记锅锅香拍摄的作品。火的部分为实拍,虾为后期合成。
G:拍摄时机感觉很难把握。因为肉的形态每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正要问您关于工作拍摄流程的问题。怎么能保证在最经济、最节约成本的情况下去拍摄这些食材?
K:我们要先对客户进行了解,把客户需要拍摄的产品全部都梳理一遍。有的客户产品很多,多到两三百道菜,少的都有四五十道菜。其中有的菜是特推菜,有的是流水菜。我们要把哪一些产品是着重推的,它的卖点在哪里,先做一个梳理出来,然后再把我们的创意给画出来,拿给客户看,最后再来准备怎么做上手的拍摄。
先了解产品,充分听取客户的意见,然后根据他们的要求和他们产品的特性、菜品价位、消费人群来做策划:我怎么去表达这个菜?它的点在哪里?它到底是拍鸡还是拍笋子?如果是笋子,客户需要什么样笋子?表现的点在哪里?然后再来策划,看需要什么样的道具,我需要怎么用光去表达。
为了优化拍摄流程,2020年我们新装了摄影棚,专为静物摄影及定制型人像摄影设置。我们以前都是要上门拍摄,上门拍摄的难度在于什么?第一,你要占用客户的营业场地,占用他的时间,对客户来说是一种损失。第二,我们设备也带不齐,基本上每一次出门都要带将近400公斤的设备。
从前扛着设备去客户的场地拍摄,条件往往比较艰苦。
付可新置的摄影棚。
G:有一个问题很好奇。您在接客户单时,有哪些单子是您不会接的?
K:通过别人转介绍过来,但不让我们直接接触客户的。这对我们沟通上很难,沟通是一个很大的成本。再有就是不能和客户最高层沟通的单子,我也不敢接。如果只能和设计师沟通是不行的,他们对市场的理解跟老总是不一样的,我要听老总的,他要吸引什么样的客群,他要想做什么?他的方向在哪里?我听几句话就知道了。然后我们再来做,老板就会很喜欢。
G:您从业这么多年,拍摄时有没有必须恪守的原则?
K:要过自己这一关。你看我在站酷上放的照片,很多甚至是十年前的作品,但是现在拿出来依然感觉没有过时,冲击力十足。
G:有没有觉得自己掉进了一个思维固化的状态,拍来拍去其实都一样,会有这种感觉吗?
K:我们的照片风格是多变的。变并不是我在变,而是我的客户在变,你跟着他变就好了。每一个客户的想法不一样,有成功的有失败的,你看他们是怎么做生意的,你跟着他走就好了。
商业摄影师,不要谈审美。要谈审美,等你的作品进入博物馆再谈。我们的任务是帮助我们的客户,用图片来表达客户的意志。商业摄影师的工作,一谈审美,那就不对了。
G:有的时候,您觉得好,客户觉得不好,自己想表达的和客户想要的还是会有冲突。
K:常有的事,这就是沟通出现偏差了,我们没有理解到人家真正想要的东西。客户熟悉他的产品,熟悉他的市场。我们作为摄影师,熟悉的只是光线以及光线对各种食材不同的反应。你可以把你自己的想法揉捏到画面里面去,但是有个问题,不要用客户的作品来做,除非你的想法足够成熟。
为天府掌柜拍摄的作品。
这个点其实是很多摄影师放不下来的心结,“我是摄影师,我专业,我说了算。”市场是大的,产品是大的。应该要放下。
现在站酷上,很多所谓的作品,其实都设计师、摄影师的自嗨。我作为商业摄影师,我给我的客户带来效益,用我的图片去帮客户赚钱。我有的时候就跟客户讲,我不是你的供应商,我是你的股东,我在拿我的照片帮你赚钱。
G:最后一个问题,您的个人网站名字叫“贰佰肆拾玖”,站酷上叫“贰佰肆拾玖点玖”,这个名字有什么寓意?
K:249,多一点就是250(笑)。我用这个名字告诫自己,不要老觉得自己很聪明,老觉得我是对的,我就这样。先听人家说,先把问题搞清楚,多听人家的。
G: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end-
采访 编辑 | Geethan
图片提供 | 付可
想看更多付可的作品,请访问www·249pho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