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菜 filter123:
回到 “如何做好一个中长期摄影项目” 的原始问题。
1 坚持:坚持不懈,克服懈怠、动摇、中断、终止,等等。
2清晰的目标和定位:划定目标,搞清楚自己的摄影实践在多样化的摄影中的定位,排除各种诱惑和干扰。
比如,项目就打算忠实记录某个人的成长过程,就不必纠结有人说直白的记录不艺术;比如,项目打算探讨各种用相机和镜头能拍摄的色彩块块、或抽象线条、或特殊的晃动能形成的特定效果,就不必在意有人说照片空洞无物。
3 疲劳时,能适当歇歇,调整并继续前行:复杂的、长期的摄影项目,随着推进,遇上瓶颈是常见的;调整思路,调整拍摄方法,都是正常举动。
4 到达“终点”时,知道自己到达了终点:项目有开始,就需要有终点;除了那些打算活到老拍摄到老的项目之外,得自己确定一个完成标志。完成了,就可以开始构思新的项目。
项目和项目之间,也不见得必须完成一个再启动下一个,而是可以并行的。1和3,1和4,都不矛盾,而是辩证统一。
老坛泡菜 灌水秀:
无忌嘛,交流观点、现象,还是别对号入座啦。
我们拍照,是因为记录是摄影的基本且主要的功能,如何表达、隐喻、映射,是个人修为,也不必纠缠太多。以前腾讯网图片频道和国家地理合作出过几本画册《中国人的一天》,记录并展现普通国人的一天,在记录中讲述普通人的故事,感怀生活。
扉页里的序言这样写的:“黄昏,是那些散落在城市里沉默的人们归家的时候。那些在冷风中行色匆匆的人,他们像晚归的候鸟,在傍晚时分,收拢好自己的翅膀,默默回巢。在这样的土地上,没人知道,会有多少楼宇推倒重来;在这样的土地上,没人知道,会有多少面孔生死明灭;在这样的土地上,没人知道,会有多少记忆戛然而止。这些影像无法复制,转瞬即逝”。这段文字或多或少能说明我们拍照记录的意义,从侧面也看出,在个体泯然众矣的今天,观察、感受、拍照、记录、表达,是很个体、私人的事。
做中长期拍摄专题或项目,想获得更好的传播价值,最好在开展之前先考察下有没有相同或类似的项目做的比较好、比较成功,就是要“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否则重复类似的主题、或拍的平平无奇,就毫无传播价值;当然,如果只是作为自己爱好、观察而做的个人的专题,那都无所谓了。
马宏杰的《中国人的家当》,专拍普通人家和家里的锅碗瓢盆家具器具用具,这之前鲜有人做相同或类似的主题;而且我觉得他的“中国人的家当”提炼主题符合国人的传统观念,家不仅是一个处所居所,还包括一应家伙事,所谓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把人对家的情怀物化、具体了,“家当”的变化也反映了社会、家庭的变化;所以点找对了,并且提炼出来,就形成了社会价值、传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