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佛冈的作品体现了他作为艺术导师以及拍摄男性同性恋文化的主力艺术家,其35年来的国际艺术生涯。他的创作主题包括性别、性别建构、人体及人的生老病死,作品涉及了由始至今的各种摄影技术,探索了从非银盐照相、静电作品到大幅宝丽来一次成像直至数码成像的各个摄影过程。作为20世纪60、70年代的那一代艺术家,他抵制源于“二战”期间的影棚摄影传统。艾佛冈生于尼亚加拉大瀑布市,现在蒙特利尔居住。
"好照片的标准可以有很多层面。我拍摄主题不易为人接受的作品。我是个同性恋政治运动者,这也是我创作的一个内容。对于观者来说,好照片意味着能引起他们的共鸣,并能将个人的经验或感受融入其中。好照片的标准是非常主观的。"
——艾佛冈
摄影师访谈
Ho Tam:你是如何对摄影产生兴趣的?
艾佛冈 :我4岁的时候就知道自己会成为艺术家,那时我对艺术家的想象是戴个贝雷帽,缺一只耳朵。我最初学的是油画、绘画和版画等更为传统的艺术形式。大学最后一年开学前的那个夏天,我买了台相机,开始学着拍照片。当我回到学校继续最后一年的学习时,我除了摄影什么都不想做。我已经痴迷于此了。
就像玩碟仙一样,我几乎是本能地学会了用相机。这可能就是为什么我觉得宝丽来一次成像很不错的原因。
Evergon《squash》1998
Ho Tam:能否谈谈你的创作主题和重点?
艾佛冈 :有时候主题与你对生活的感知以及当时想做的事情有关。虽然作品总是持续围绕一个核心,但会因表现媒介而变化。每次有新的艺术媒介出现时,不管当时我的创作核心在哪,我都会重新投入。我总是被新媒介勾起兴趣。
有一段时间我的宝丽来作品非常华丽,看上去似乎更主流。这个媒介本身就有一种别致感。这样的作品更容易被人接受,似乎这更“接近”艺术。
Evergon《male_audience》1986
“当我创作一组大幅宝丽来作品时,我得事先计划好几个月,因为这费财费力,还得找不少模特儿。之前我先在本子上画好素描,准备好所需材料。我花费很多时间思考和计划,实际创作过程只有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