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影像频道专访 > 曾璜:不让历史留下空白

曾璜:不让历史留下空白

色影无忌
Geethan
Geethan
2022-04-21

G:后来您在美国学习摄影,您从这段经历中收获了什么?

Z: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代出国学习的人,我像“瘦田能吸水”(闽南俗语)那样吸取着知识的养分。修新闻摄影学位的我,却全校串课,任何与摄影相关的课程和讲座,我都争取去听。

▲ 1987 曾璜在美国雪城大学的自拍像,做曝光实验。

▲ 1987 曾璜在美国雪城大学的自拍像,做曝光实验。

在雪城学习期间,观念上最大的收获是问了两位教授的问题。我问艺术学院的玛利亚教授(著有《改变摄影的100个观念》《摄影:一部文化史》),如何看待传播学院的摄影教育?她说:“他们不教学生如何观看(see)“;

我也问我的研究生导师,如何看待艺术学院的摄影教育?他说:“他们不教学生如何谋生”(make a living)。

这两个回答影响着了我一生:做一个会观察,会思考,还能谋生的摄影人。

还有我就读的学校,有美国军方最高级别的摄影师培训项目,所有的学员均为现役军人,通过考试后,来雪城读一年获硕士学位后回军队,很多学生毕业后真的就是去做了战地记者。

我问我的导师Sutherland 教授,美军方为什么每年花费这上百万的钱来培养摄影师?他说:“为了从国会申请到钱”。这个回答让我重新认识到摄影作为国家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

▲ 1994年2月,曾璜在波黑前线帕莱采访时冲洗胶卷。左上为当时新华社最先进的卫星电话,可传真照片。 江亚平摄

▲ 1994年2月,曾璜在波黑前线帕莱采访时冲洗胶卷。左上为当时新华社最先进的卫星电话,可传真照片。 江亚平摄

▲ 曾璜作品《白发祭黑发》,1994 。一位老妇在萨拉热窝泽特拉体育场为死于前南战火的晚辈扫墓。这里是1984年冬奥会的主会场。

▲ 曾璜作品《白发祭黑发》,1994 。一位老妇在萨拉热窝泽特拉体育场为死于前南战火的晚辈扫墓。这里是1984年冬奥会的主会场。

G:您最近去国际关系学院做讲座,提到在美国学到的“图片故事八条标准”:一组纪实图片故事,要有大场景、中景、近景、人物肖像,要有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要有这个人是如何谋生的表现,要有一张照片作为opening(开篇),一张作为ending(收尾)。后来您把这个标准引入了国内,编入《图片编辑手册》,为很多新闻、报道摄影师提供了重要的拍摄逻辑。

Z:我知道你是2012年大学毕业的,你应该赶上了市场化媒体最火的时候,比如新京报的摄影报道。当时摄影报道做得最好的几家媒体做图片编辑手册,如《南方都市报》《新京报》,都将这个标准写了进去。

我去美国读书前,在中国也有“专业摄影记者”的背景,但我们很多地方,还不如人家高中生的摄影水平。“八条标准”在人家那里是最低标准,但到了国内却成为很多摄影师的最高标准。在我入行的1985年之前,国内都是师父带徒弟的摄影教育,没有任何学院提供摄影教育。

▲ 曾璜主编的《图片编辑手册》,自2004年以来,已出版了第四版,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图片编辑工具书。

▲ 曾璜主编的《图片编辑手册》,自2004年以来,已出版了第四版,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图片编辑工具书。

曾璜(3)
无忌影像对话栏目(9)
无忌专访(26)
摄影收藏(10)
影易拍卖(1)
老照片(325)
新华社(37)
11
朕知道了~
1
呵呵
玩打地鼠呢?
分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