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影像频道专访 > 曾璜:不让历史留下空白

曾璜:不让历史留下空白

色影无忌
Geethan
Geethan
2022-04-21

国内摄影人很崇拜荷赛,荷赛的评选分类有八类(近年来,荷赛的类别和评选有较大的变化),但是美国的新闻摄影比赛(POY)有30类之多,上学时每一类我们都要学。结业时,老师用独特的机制给学生打分,这个打分机制我也带回了国内。直到今天,我也会用这个机制来评价一幅作品是否值得收藏。

G:这一部分我们稍后再谈(本文02部分)。我很想知道,您当时在国外是否获得过更好的发展机会?为什么选择回国?

Z:那时去国的多想留在国外,一步改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状态。去年有人在网络上说我“像陈丹青一样在美国混不下去了”回国的,其实不是。

▲ 1988年,曾璜在雪城大学学习时的住处。

▲ 1988年,曾璜在雪城大学学习时的住处。

我从雪城毕业后去混纽约,在纽约从事的都是专业摄影的工作,最好的机会是台湾房地产商邀请我作为技术股在华人社区开连锁的一小时冲洗店,也曾获得海外最大华人报纸《※※※※》的就业机会,周边玩的朋友多是纽约知名的大陆学人,不少后来都成为了旅美商学会的著名企业家,也还算混得不错了。

几位玩伴,如王昆大公子周七月和后成为联想高管的司伊建等,放弃旅美身份回大陆发展,对我影响很大。在他们的影响下,我也看到还是国内的机会大,也放弃了旅美身份归国。

▲ 1992年3月中旬,中国摄影家协会党组书记陈淑芬(右)等人到首都机场迎接回国工作的曾璜。谢丰泉摄

▲ 1992年3月中旬,中国摄影家协会党组书记陈淑芬(右)等人到首都机场迎接回国工作的曾璜。谢丰泉摄

G:回国后两个月,您拍摄了北京王府井麦当劳的开业,其中一幅作品被美国《新闻周刊》在1997年2月邓小平去世的封面报道中,用于打头页(Opening Page)来展示中国从毛时代走向邓时代的转变。

Z:2000多个人排着队,为吃一口麦当劳,能想象吗?我那天拍了5个彩色正片卷,2个黑白卷,光胶卷成本一天就花了1000块钱,相当于当时一个月的工资。

我那天拍的照片,通过新华社摄影部的发稿途径给了世界很多知名的图片社和通讯社,如Gamma、Sipa, Sygma、路透社、美联社、法新社等,发稿量有60多张,相当于新华社当年中级职称摄影记者一年的发稿量要求。

▲ 1992年4月,北京王府井麦当劳开业盛况。

▲ 1992年4月,北京王府井麦当劳开业盛况。

NEWSWEEK(新闻周刊)采用其中一张半页大的照片,新华社拿到了200美元稿费,仅一张照片的稿费就cover掉了当时的所有拍摄成本。如果考虑到这批照片自1992年到现在30年被采用的收入,以及今后永远的经济回报,这就是20世纪图片市场最好的运营模式。

一个人对中国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拥有清晰的认识,就会知道麦当劳开业这件事,具有很大的历史意义。麦当劳作为美国文化的标志,在距离中国政治中心的天安门仅一里路的地方开业了北京第一家麦当劳,象征着中国对西方的重新开放。

很多时候,当你按下快门,并不会知道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它具有什么样的价值。但知识不压身,信息不压身。你掌握的知识越多,你的作品就会越有生命力,越有价值。

G:您曾在给《中国摄影》撰写的文章中提到,回国后的那个时期,您从宣传摄影转向了报道摄影的拍摄。

Z:先要厘清一个重要概念:宣传摄影与报道摄影同属于传播摄影中不同的类别。但报道摄影中不少也是宣传摄影,宣传摄影中不少也可归到报道摄影中去。影像本身多没有类别,常常是添加了文字后,赋于了其类别的属性。

不过,拍宣传照片,不是我强项。一位老图片编辑看我的照片,不仅感慨地评论:“曾璜,你是真不会摆呀!”

▲ 在曾璜的作品中,不乏记录下改革开放中社会百态。在人人都拍照的今天,看看1985年在无锡鼋头渚拍摄的《瞧这一家子》,记录下花几元钱买个胶卷,租台相机就立等可取的照相,别有一番滋味。

▲ 在曾璜的作品中,不乏记录下改革开放中社会百态。在人人都拍照的今天,看看1985年在无锡鼋头渚拍摄的《瞧这一家子》,记录下花几元钱买个胶卷,租台相机就立等可取的照相,别有一番滋味。

曾璜(3)
无忌影像对话栏目(9)
无忌专访(26)
摄影收藏(10)
影易拍卖(1)
老照片(325)
新华社(37)
11
朕知道了~
1
呵呵
玩打地鼠呢?
分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