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影像频道专访 > 耳东尘:从商业摄影师到岭南文化的传播者 | 在蜕变中接近真实的自己

耳东尘:从商业摄影师到岭南文化的传播者 | 在蜕变中接近真实的自己

色影无忌
Geethan
黄斌
2021-01-20

深耕岭南文化:接近真实的自己

梅州丰顺,舞火龙

G:我们回到摄影的话题。你给我的感觉,绝不是一个只顾闷头拍照的“老实人”形象——去TED演讲,去各大卫视做主厨分享、美食直播,作品参展各种摄影节。你甚至还在做一些装置艺术项目(今年春节,耳东尘会在广州海心沙展出一个当地有史以来最大的单体艺术装置)。包括为政府策划出版项目、为客户设计文创产品,种种这些事情占据着你的时间和精力,而你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媒体的曝光和关注。

在种种身份的交织中,你的心态是否经历过浮躁?是否对你的岭南人文摄影工作本身产生负面的作用?

耳:不会,这些东西,我觉得是一个加分项。人文摄影是一个很综合的东西,比方说我会做菜,到乡下以后我就会和这些大妈学做菜,我餐厅很多菜是我从乡下学回来的。史丹妮的婶婶在乡下,她就教过我做鹅。这种和乡民之间的互动很美妙。

再比如说我们研究过米的100种吃法,南方吃米和北方是不一样的,这也是人文摄影研究的一个分项。摄影在这个过程中是一种记录,拍人文纪实涉及到很多不同门类的知识形态,建筑的形制、植物的分类、食物的特点之类,不能光拍而拍,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G:你平时是怎么积累知识的?

耳:张岱在《陶庵梦忆》中写到: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痴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结交各行业的痴者,从跟他们的交谈中受益,再去找相关的书籍和知识去巩固学习,再互相交流。

说实话,这么多年一直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野采风,关起门来做自己的事,很少跟摄影圈交流,反而跟其他圈交流多,比如艺术、设计、建筑、美食、生活美学圈等。在其他圈子吸收营养,反哺摄影门类上的不足。老在摄影单一的圈子里打转,我会觉得很闷。

PechaKuchaNight分享会, 耳东尘在现场分享拍摄体会并与茑屋书店设计师交流。

G:这一阶段,你如何理解摄影?

耳:摄影于我,慢慢变成一种手段、一种媒介。摄影是一个和人交流、对生活进行探索的敲门砖。

G:在人文摄影创作的领域中,有你欣赏的人吗?可否具体举例?

耳:有。比如薇薇安迈尔,那个保姆摄影师,她厉害的地方在于对日常生活的记录。可能当下看是没什么意义的,但很多年后看起来会很打动人,因为它记录的是生活最真实的状态。还有香港的何藩,他的用光、构图的简洁的风格是我喜欢的。

身边的人,我非常敬佩的一个广州老人,李瑞然。他现在已经去世了。他90岁,佝着个背,背着台尼康,在拍街拍,我好几次碰到他。我在车展也碰到他,在拍美女(笑)。后来有网络媒体联系我,问我有没有拍过老人的肖像,要为他做一个纪念册,那时我才知道这个老人有多牛。他去世以后,他的家人发现几十箱胶卷没有洗出来,因为没钱去洗,后来就捐给档案馆了。他就是一个广州本地的摄影爱好者,几十年如一日记录城市的变迁,最厉害的地方是会给照片归档、分类,比档案馆还齐全,我觉得他干的事情太牛了。他就是一个无名英雄。

G:关于文化记录摄影,这些年你拍摄数量最多的题材是什么,你和团队平时会做哪些准备?

耳:12年来主要拍摄岭南地区的村落、建筑、人文、美食和植物。这些综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生活形态记录。

我们主要会先研究村落的历史和生活习俗,比如哪些传统节日会有些什么传统的习俗、哪些村落有历史有故事的建筑、哪些植物那些人会迁徙于此等等,会先考证,再踩点,最后再深入的采访拍摄。这些年,我们去过开平、阳江、清远、连州、潮洲、汕头、揭阳、肇庆、东莞等等各市,以及这些城市和广州市周边的许多乡镇。

耳东尘(1)
专访(195)
商业(107)
人文(440)
摄影师(1282)
岭南(7)
文化(65)
传播(4)
文旅(1)
20
朕知道了~
9
呵呵
玩打地鼠呢?
分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