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影像频道专访 > 毕业季丨北影摄影学院朱炯老师专访丨把他扶上马,还要送三程

毕业季丨北影摄影学院朱炯老师专访丨把他扶上马,还要送三程

色影无忌
tasi
崔钊
2016-06-29

色影无忌:学摄影这么多年,许多人都会说:摄影还用学么?拿个相机自己拍拍就好了,为什么还要花费四年的时间。很多人对于摄影还是不怎么了解,面对这种情况,您怎么看?

朱炯:这其实是一种“摄影盲”,这个根本的原因其实就是我们的摄影文化水平还是太低了。

色影无忌:那您作为高校的摄影老师,对于这种情况有什么好的建议么?

朱炯:没什么建议,我觉得这是一个社会问题。

我们有先进的文化,科技上我们可以上月球;我们有世界上最优秀的艺术家,像徐冰、蔡国强等人;我们也有奥运冠军,像刘翔他们。在每个领域我们都有最顶尖的代表,但是我们的基础却都不太好。就像我们奥运会的金牌可以排前三名,但我们的大众体育却不好,摄影也是同样的道理。

为什么“沙龙摄影”会这么盛行?因为“沙龙摄影”更多的是基层摄影爱好者在做,他们不专业,他们喜欢的层次只是这样。我非常理解他们,我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亲戚朋友,他们都是这样的水平,但你不能简单的说这样不行。

我觉得社会是进步的,我相信摄影教育也是进步的,大家的视野会越来越开放,整个文化的积累和重新的认识也会越来越好。至少你们这一代人老了的时候,肯定和父母那一代看世界的角度是不一样的。

北京电影学院校史馆

北京电影学院校史馆

色影无忌:作为国内图片摄影专业的第一个博士,您对摄影一定有非常深刻的认识,可以从自身来聊一聊么?

朱炯:谈认识,我觉得最直观的认识就是不断的变化。

我从1990年开始学摄影,现在已经26年了。在不同的时期我会接触不同的摄影方向:有时候离摄影很远,但有时候却又离得非常近。我觉得摄影最核心的是如何拍摄,是创造影像。我学习摄影史,研究摄影史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回到如何去创作影像——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核心。并且现在国内高校所教授的摄影课程也是基于创作影像——怎么去拍好影像。

研究影像(也就是做摄影的史论、理论、评论以及策展)在世界上大致有两类人:一类就是完全从文化的角度(文化、社会学、艺术、艺术理论等方面)来看摄影,来解读摄影;还有一类人,就是从摄影本身出发的。

我觉得自己是从摄影本身出发的,因为我非常懂得创作,懂得技术——这是我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的(比如我博士阶段研究的是数字影像——是属于技术方面,我的导师是一个技术专家)。我从技术角度可以增加对作品和作品创作的过程的了解,在做策展的时候,我就可以问到摄影师特别具体的技术问题——我相信技术问题直接导致了这种创作的思路和语言风格。这是我自己的一个特长,这也是基于自己学习摄影的一个结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比如我在文化、社会学等的角度可能不会这么擅长,我是从摄影的视角去观察的社会,这是我的视点。

色影无忌:在中国当下的摄影界,很多人都在做摄影评论,而且大部分的人都是从摄影之外的角度来分析和评论摄影,比如说作家、哲学家、史学家等等。但真正从摄影本身出发做摄影评论的人很少。

朱炯:嗯,从我们这个方向出来的人有一个弱势,就是我们在社会学和艺术理论方面可能不怎么擅长。当然,我不是说不深刻,但可能它就只能涉及某些层面——因为有些层面是摄影之外的人才能看的更深刻。比如我们都会研究罗兰·巴特,苏珊·桑塔格,瓦尔特·本雅明等人。他们不拍照片,但他们能看到我们看不到的一些细节。但实际上他们之间没有冲突,也不分高低。在中国,学习摄影做创作又兼顾摄影评论的人比较少,但既有文化视野又有艺术观点的人还是很多的,他们来评价摄影是一件好事,这样能把摄影带到一个文化的视野,而不是在摄影的狭窄的内部。

色影无忌:您还是希望将摄影纳入到文化的大体系范畴当中来?

朱炯:对,我觉得那样的话,摄影才真正有地位,它才真正涉及到那个更高端的层次,要不然只是曝光、构图什么的,摄影就会变得很简单。

色影无忌:前一段时间我和巫鸿老师也探讨过这个问题,摄影的范围是非常宽大的。

朱炯:对的,它是文化,它是当代文化中不可缺失的一个部分,是一个聚焦点。

北京电影学院校园一景

北京电影学院校园一景

色影无忌(6045)
北京电影学院(13)
专访(192)
毕业季(21)
摄影(5546)
朱炯(3)
0
朕知道了~
0
呵呵
玩打地鼠呢?
分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