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影像频道专访 > 毕业季丨央美摄影专访丨我们听说过很多道理,但我们真的明白么..

毕业季丨央美摄影专访丨我们听说过很多道理,但我们真的明白么..

色影无忌
曲斌
曲一了
2016-06-21

动心思很重要

 

曲:迟鹏、陈曼这些比较优秀的学生上学时是什么样的状态?

姚:他们都很有天赋,而且很主动、不妥协。他们学习不是为了挣学分,而是主动思考每一次实践都在干什么。他们的特点是往往把作业当作品来做,既然要拍,就要说点什么,完成作业任务倒只是顺带的而已,这逐渐就培养了他们的作品意识。一般人是先进入练习语言,再磨合,最后进入创作语言,他们是直接就进入了创作语言。现在有的学生,到最后还在“做作业”阶段,等到将来真正明白了,已经与别人有了很大的差距了。当然,像迟鹏、陈曼这种学生是很难得的。

曲:所以其实也是态度问题?

姚:嗯,动心思很重要。

曲:很多同学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没有想法”,我自己随着阅读增多,发现在眼界、知识储备上落后很多。

姚:眼界是见识的广度,眼界、格局、品味都决定了我们对艺术创作的把握能力,最终会落实为艺术创作的格调。有了高的格调,不会有低的想法。格调不高,想法也上升不到哪儿去。格调是艺术家的气质,是慢慢培养起来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应该排除“柴米油盐”,但一旦进入艺术语言范畴,个人的格调自然会落到一定的水准上。这些怎么得来呢,就是靠平时的知识储备,知识储备不足的时候,当然会有“打不开”的感觉。

曲:现在出国留学的很多,也大都有收获,是不是需要学习西方?

姚:国内和国外在知识获取渠道上的差距已经不那么明显了。我觉得应该做的是深入,比如我们对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的深入。吃面包也罢,吃馒头也罢,最后都要化为营养,都要吸收。吃了半天,如果没吸收那就没意义了。

曲:从事商业摄影的同学经常聊起职业精神,关于职业精神,您怎么理解?

姚:不管是商业摄影师还是艺术家,都要有职业精神,有的人恰恰是缺乏这一点。职业精神就是对自己的责任心,最可怕的是做成半吊子。

曲:所以这其实不是摄影的事了,所有的事情都是这样?

姚:嗯。

央美5号楼边

先明白自己要干什么

 

曲:关于艺术动机问题,有的人从好恶出发,喜欢什么就做什么,有的人是迎合市场。有的人可以做到二者统一,有的人会有矛盾,产生矛盾的时候就会纠结。

姚:既然有欲望,那就肯定会纠结,如果是真的单纯喜欢艺术,结果爱怎么着就怎么着,成或不成就都是身后事了,纠结就说明有顾虑。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纯粹的事情,不管是考虑“自我”还是考虑市场,都要找准“点”。最怕的是脚踩两条船,两边都不讨巧,都不纯粹。
我个人认为做艺术创作不应该是不管不顾的,作品只留给自己看是个伪命题,明明自己作品说不清楚还要怪别人看不懂,“找不着北,还怪指南针不好”。我个人的看法是做作品是为了交流,供别人观看,不是为了自娱自乐。先明白自己要干什么,然后在创作时一定要虔诚,而不是“自我”。

曲:关于摄影器材,中国的器材发烧友比例挺高的。

姚:摄影器材是很有吸引力的。很多人都是因为这个喜欢上摄影的。只不过作为艺术家最好不要沉迷于摄影器材。现在这种现象少多了。

曲:数码相机变得不好玩了。

姚:现在,数码相机没有神秘感了。以前的胶片时代,在暗房门口焦急地等待,看想象的效果和实际得到的是不是一致。现在的数码相机在这方面没有了乐趣。这就像过去人们谈恋爱,写封信需要漫长的等待才可能有回信,那种心情现在的人体会不到了。现在发个微信过去,那边马上可以回个表情,哈哈哈。

曲:有一些人把摄影当汽车维修,学半年,就开始干活,也够用了。有的人不满足,希望自己弄明白一些事。

姚:有的人修汽车是为了乐趣,摆弄机器;有人修汽车,是为了将来当汽车维修工人,为了生存;还有一类人是想了解汽车机构,将来设计汽车。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教育(14)
摄影(5545)
中央美术学院(22)
央美(9)
姚璐(9)
0
朕知道了~
0
呵呵
玩打地鼠呢?
分享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