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影像频道新闻 > 无忌“影像说”第7期回顾|实物作品可作为深度社交的媒介

无忌“影像说”第7期回顾|实物作品可作为深度社交的媒介

色影无忌
无忌君
黄斌
2023-08-07

主持 leonqu:

扯到摄影与当代艺术的关系,很明显不是这期的主题可以覆盖的内容。我们以后可以找机会开一期这个主题专门来讨论。这对嘉宾的要求肯定是非常高了。能把这个主题说清楚,必须既要懂摄影史,又要懂艺术史,还要对当代文化的一些典型现象比如现象学,解构主义,海德格尔……等有一定的了解。

还是回到我们这期的主题。为什么讨论输出的问题?因为搞摄影最后必然要考虑作品的价值问题,不论是传播还是售卖,严肃的作者必须要考虑作品的呈现方式问题,这是绕不过去的。

泡菜 摄影小三:

我记得十几年前深圳一位摄影师花了两年时间用4x5胶片拍新西兰风光,之后印了50本画册,从编辑排版到输出又花了近一年时间,一位美国收藏家用每本一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全部50本画册,作者当时也想不到50本画册可以卖到50万美元,他讲创作很重要,后期输出也很重要。

嘉宾 那就中性灰:

这点非常值得探讨。比如明胶银盐想要做好一张照片,在拍摄的时候就要有照片思维,要建立自己的流程,怎样曝光,怎样冲洗,怎样放大,所以大家看到一些高质量的银盐照片会非常赏心悦目,因为从曝光那一刻起拍摄的人想的就是做照片的事。数码时代以后大家逐渐忽略了做照片这回事,因为结果太容易被直接观察,调整曝光也变成了在拍摄之前就可以模拟的事情。严肃的创作者必须要考虑最终的呈现方式,选用哪种工艺,用什么材料,用什么样的装裱形式,当然有些人醉心创作,会把这部分交给策展人和展览设计师,但作者对工艺还是需要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创作作品。

有人收藏,作者更有本钱去创作,也是良好的生态,国内的摄影生态,任重道远……

主持 leonqu:

首先还是要有好的作品。从创作到最后的呈现都要考虑,最终还得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比如这幅爱德华·史泰钦的《池塘月光》是1904年创作的。这张照片是他在创作的当年亲自制作的,只有3张。2006在纽约苏富比拍了260万美元。这是保存了102年的一张照片(一张纸),本身就是个奇迹。

很多东西不是现在做马上就会有回报的,尤其是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社会分工高度精细化的社会,更需要长远眼光和对未来的判断才能把握财富。

泡菜 摄影小三:

陈丹青在论摄影时讲到摄影师在按快门时是什么都不想的,我觉得事实不是这样,多数摄影者在拍摄时都会想到后期的事,甚至对摄影场景不太满意却决定拍下时,已经想好后期的补救措施。

很多风光摄影师按快门时会按着自己的风格想到最后的输出效果了,当然,后期也可能出现一些调整,与最初的想法不同了,这是另一回事。但是,现在想到输出纸质效果的确实不多,主要是多数爱好者开始接触摄影就是数码,从胶片走过来的己经不多,那怕拍胶片的,也不印相了,底片直接扫描了事,图个方便。原因是多方面的,就我来说,我虽然赞同输出纸质,但之前确实没想过,根本原因是以前对艺术微喷没有接触,没吃过龙肉哪知道龙肉美味?

习惯是需要培养的,尝过龙肉美味后才会上瘾,所以,推广也是很重要,这一期上这个主题就是很好的主意。

对于普通爱好者来说,摄影的愉悦来之两个方面,一是发现心目中的拍摄对象并能拍下来,二是看片时发现拍到好的片子,特别是通过后期做出了自认为好的片片,如果能输出视觉效果更好的纸质作品,看着心情岂不更好!不过很多人还不明白,人生就是花钱买感觉的过程,花钱车旅劳顿去看一眼草原雪山,不就看个感觉!人生除了温饱才是刚需!

《大众摄影》是一本普及性的杂志,可每一期还保留八个版面必须用纸质投稿,不接受任何电子介质,投稿需要寄送8-10寸的纸质相片。

影像说(26)
打印(60)
输出(17)
艺术微喷(20)
讨论(86)
分享(119)
意见(25)
创作(50)
1
朕知道了~
0
呵呵
玩打地鼠呢?
分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