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影像频道新闻 > 无忌“影像说”第7期回顾|实物作品可作为深度社交的媒介

无忌“影像说”第7期回顾|实物作品可作为深度社交的媒介

色影无忌
无忌君
黄斌
2023-08-07

聊作品、聊输出很自然就涉及到了摄影跟艺术的关系、摄影跟收藏的关系。一件东西一旦涉及到市场、定价、名利,就变得很复杂。但大家容易忽略一个基本前提:市场源于自发的交换,没有自发的交换就没有市场,没人可以逼另外一个人买一件东西,市场是不能靠主观策划出来的。

摄影作品是否可以进行交换呢?严格意义上说,每位作者对自己的作品都有所有权,只要你把它做出来就可以进行交换。这是一种高阶的玩法儿,包括选择的纸张,装裱的方式,作者的签名,实物的作品带有更多个性化的东西,我们选择作品时也会更谨慎。古代的文人之间就是用笔墨作品来交换的,是一种深度社交的方式,用作品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帖子里的精彩讨论。

我们的作品值得输出么?

(论坛精选)

嘉宾 那就中性灰:

我个人认为画册适合有些内容,有些不适合,比如135机器拍的,做画册我不觉得有问题,有些编排好的会很有意思,比如《鸦》、《美国人》,还有荒木经惟那些,但有些就不适合,比如杰夫沃尔的东西,他的东西在正式展览的时候都巨大,超级大,放到画册上就没意义了。包括新地形那帮人也是要大,要上帝视角。其实这就是另一个问题,摄影一定要看原作。

当然在今天,原作的概念没那么清晰了,但例子还是可以举,比如火棉胶湿版,你看到扫描出来的照片和看到板子完全就是两感觉。包括我们以前用胶片的时候,负片必须洗出来才能比较方便地看见。

另外线上的画廊跟线下画廊还是差太多了,我认识的人出售过电子文件的就是纪录片导演群体,比如丛峰最近就在为了新作品创作出售以前的数字文件。至于搞摄影的人,要说到出售,例太小了,买的人也少,被买了也不会被认为是被收藏。这也就可以说摄影在国内还没被认为是艺术的程度,但在国际上摄影是不是艺术这件事早就被讨论过了,也早就被当做收藏品收藏了,国内收藏对于摄影还是不太重视,觉得没收藏价值,还是绘画书法这种具备天然唯一性的东西好。

当然这也和今天摄影门槛无限降低有关,以前还得花个万把块弄个相机,现在只需要一台和相机厂商到处印logo的手机,作品获取的难度的降低也会让人觉得没价值,收藏嘛,艺术嘛,无非就是讲故事,你创作的难度越大,创作过程中所受的苦难越多,你的东西就越值钱。

泡菜 长恨歌MARKIII:

摄影已经是作为当代艺术的核心地位。为了搞清楚艺术摄影和摄影艺术,特别买了两本厕所读物《作为当代艺术的照片》和《摄影美学-遗失与留存》,但始终都是断断续续的读,到现在也没读完。

某些艺术家,进行的艺术活动无法长久的留存,而照片同时作为记录也作为了艺术作品。个人其实心里将其归入艺术家行列,而非摄影艺术家,在《作为当代艺术作品的照片》一书中,发觉作者也是做了区分的,会分别称之为摄影师和艺术家。古斯基的概念还能理解,但还有很多艺术家的作品就暂时欣赏不来,可能审美的境界还不到,慢慢来吧,以后找机会看看这些艺术家的展。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摄影就在理论上接受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九十年代进入当代艺术,摄影又很快就成为当代艺术的核心。当代艺术指的是杜尚等人确立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实践方式。某个艺术家的行为艺术,例如好些年前有人跑各个大学门前做俯卧撑,但这种艺术活动是无法长久存在,那照片即记录其活动,同时也成为了艺术品,类似还有我为XX增高一米这些艺术活动。

泡菜 摄影小三:

要正确理解您这段话,我觉得应当先厘清楚语境与概念。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摄影就在理论上接受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这一段话表达是很清楚的,摄影已经是一门独立的艺术,我也赞同这个讲法,尽管理论界还有很大的争论。

“九十年代进入当代艺术,摄影又很快就成为当代艺术的核心。”这段话就需要厘清概念了,这段话分两句,两句里面都有“当代艺术”,这前后两个“当代艺术”是相同概念还是不同概念?先别骂我废话,我知道您讲的是相同概念,那么,这就是一句病句了!第一个“当代艺术”明显是指摄影进入了“当代艺术摄影阶段”,那下一句讲摄影很快成为当代艺术的核心就费解了,自己怎么成为自己的核心的?在逻辑上和语法上都讲不通!那么,如果把第二个“当代艺术”理解为通常意义即指具有“当代意识”或“当代形式”的艺术,例如波普艺术、观念艺术等等,那么,这段话是通顺的,可以理解为“九十年代进入了当代艺术摄影时期,而且摄影很快凌架在各种当代艺术之上,成为它们的核心了”,如果您是这样的意思的话,那么,不知道您是从哪里获得摄影已经是当代艺术的核心这个结论的,能否提供出处?

当代艺术指的是杜尚等人确立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实践方式。很多人应该看过一张著名的照片《杜尚的泉》“,首先,《泉》仅仅是被认为当代艺术的开端(注意,并非是当代艺术摄影的开端),而且,摄影进入当代艺术时期,与这没有直接关系,仅仅是艺术意识上的影响,而当代艺术摄影,到目前为止,仅仅是摄影上的一个重要流派,别说是众多当代艺术的核心,作为众多摄影流派的核心都难。

那么,当代艺术摄影的起源在哪里?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普遍认为是《一车熄灭的煤球》,当时认为这幅作品是世界上最早具有”当代意识“的摄影作品,《一车熄灭的煤球》的经历与《泉》有一些相似。我个人认为,从目前国际上各种大赛、摄影展、收藏市场上的份量来衡量,当代艺术摄影在诸多摄影流派中仍然不具有核心的实力,充其量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流派,而成为当代艺术的核心,那只能是痴人说梦。

嘉宾 那就中性灰:

以我不爱跟人聊艺术,在我看来艺术这东西比较主观,文无第一嘛,而且我不认为观点有对错之分,无非左右之别。比方那哥们认为摄影处于当代艺术的核心地位,在我看来摄影就是个打酱油的,只不过是因为方便和门槛低所以搞当代艺术的人更多地去运用了这种形式作为作品里的一环罢了。

从影像输出的角度来说,艺术微喷当然有其缺点,比如同色异谱无法解决,不过这个问题打印品几乎都无法解决;但优点更多,从效率、色域、准确、质量、保存年限等角度来说都已经做的非常优秀,各大画廊美术馆都收藏艺术微喷的作品,就说明很多问题了。

主持 leonqu:

扯到摄影与当代艺术的关系,很明显不是这期的主题可以覆盖的内容。我们以后可以找机会开一期这个主题专门来讨论。这对嘉宾的要求肯定是非常高了。能把这个主题说清楚,必须既要懂摄影史,又要懂艺术史,还要对当代文化的一些典型现象比如现象学,解构主义,海德格尔……等有一定的了解。

还是回到我们这期的主题。为什么讨论输出的问题?因为搞摄影最后必然要考虑作品的价值问题,不论是传播还是售卖,严肃的作者必须要考虑作品的呈现方式问题,这是绕不过去的。

泡菜 摄影小三:

我记得十几年前深圳一位摄影师花了两年时间用4x5胶片拍新西兰风光,之后印了50本画册,从编辑排版到输出又花了近一年时间,一位美国收藏家用每本一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全部50本画册,作者当时也想不到50本画册可以卖到50万美元,他讲创作很重要,后期输出也很重要。

嘉宾 那就中性灰:

这点非常值得探讨。比如明胶银盐想要做好一张照片,在拍摄的时候就要有照片思维,要建立自己的流程,怎样曝光,怎样冲洗,怎样放大,所以大家看到一些高质量的银盐照片会非常赏心悦目,因为从曝光那一刻起拍摄的人想的就是做照片的事。数码时代以后大家逐渐忽略了做照片这回事,因为结果太容易被直接观察,调整曝光也变成了在拍摄之前就可以模拟的事情。严肃的创作者必须要考虑最终的呈现方式,选用哪种工艺,用什么材料,用什么样的装裱形式,当然有些人醉心创作,会把这部分交给策展人和展览设计师,但作者对工艺还是需要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创作作品。

有人收藏,作者更有本钱去创作,也是良好的生态,国内的摄影生态,任重道远……

主持 leonqu:

首先还是要有好的作品。从创作到最后的呈现都要考虑,最终还得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比如这幅爱德华·史泰钦的《池塘月光》是1904年创作的。这张照片是他在创作的当年亲自制作的,只有3张。2006在纽约苏富比拍了260万美元。这是保存了102年的一张照片(一张纸),本身就是个奇迹。

很多东西不是现在做马上就会有回报的,尤其是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社会分工高度精细化的社会,更需要长远眼光和对未来的判断才能把握财富。

泡菜 摄影小三:

陈丹青在论摄影时讲到摄影师在按快门时是什么都不想的,我觉得事实不是这样,多数摄影者在拍摄时都会想到后期的事,甚至对摄影场景不太满意却决定拍下时,已经想好后期的补救措施。

很多风光摄影师按快门时会按着自己的风格想到最后的输出效果了,当然,后期也可能出现一些调整,与最初的想法不同了,这是另一回事。但是,现在想到输出纸质效果的确实不多,主要是多数爱好者开始接触摄影就是数码,从胶片走过来的己经不多,那怕拍胶片的,也不印相了,底片直接扫描了事,图个方便。原因是多方面的,就我来说,我虽然赞同输出纸质,但之前确实没想过,根本原因是以前对艺术微喷没有接触,没吃过龙肉哪知道龙肉美味?

习惯是需要培养的,尝过龙肉美味后才会上瘾,所以,推广也是很重要,这一期上这个主题就是很好的主意。

对于普通爱好者来说,摄影的愉悦来之两个方面,一是发现心目中的拍摄对象并能拍下来,二是看片时发现拍到好的片子,特别是通过后期做出了自认为好的片片,如果能输出视觉效果更好的纸质作品,看着心情岂不更好!不过很多人还不明白,人生就是花钱买感觉的过程,花钱车旅劳顿去看一眼草原雪山,不就看个感觉!人生除了温饱才是刚需!

《大众摄影》是一本普及性的杂志,可每一期还保留八个版面必须用纸质投稿,不接受任何电子介质,投稿需要寄送8-10寸的纸质相片。

嘉宾 那就中性灰:

是的,还有待推广。一是很多人听到“艺术微喷”就觉得懵,不知道是啥,再一个就是不知道这东西效果咋样。第一点很好解释,爱普生自己注册的这个名词,其他家也有机器,比如惠普、佳能,但他们只能叫微喷,他们打印头是热发泡技术,爱普生是微电压技术,理论上爱普生的要好一些,所以大部分搞艺术品复制的用的还是爱普生的机器。

第二点就不好说了,因为这个东西只能现场亲自看,尤其是以前只能把图片转换到CMYK模式印的人,爱普生的打印机叫RGB类型打印机,可以把RGB信号通过打印机的LUT转换成打印机能识别的lab信号,再分解成墨水比例,所以效果还是好的,但只能亲眼现场看,毕竟实物这个东西,不亲眼看是没辙的。

主持 leonqu:

我认为根本问题是大家没见过不是不需要。展示和传播是创作最终的目的,是人的天性使然,至于媒介、成本和代价,每个人会根据自己个性化的需求来判断。

各位泡菜对此是否也有自己的看法?欢迎大家到论坛,踊跃发言,通过分享、交流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

参与话题请点击链接跳转

“影像说”是无忌影像新开设的对话栏目,栏目的初衷是为激发大家对影像、对创作话题的讨论,促进泡菜间的互动交流。“用简单的话,聊不简单的事儿。”

新的一年,希望“影像说”能成为摄影人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的自留地。

现在向广大无忌泡菜公开征集话题。与影像创作相关、贴近生活的话题都可提交申请。每月我们将会从申请中选出一个好的话题点子,并邀约话题发起人与无忌影像编辑部在无忌论坛一同开贴讨论。

话题每月更新一次

每月话题讨论内容将在无忌官网、微博、微信以文章的方式进行总结和推广。邀约嘉宾和每期选出的一位积极参与泡菜,将获得马小路提供的价值500-1000元的摄影周边产品做为奖励。

具体参与方式:

1,色影无忌注册用户可添加无小新微信,添加时请注明:影像说

2,将话题点子用300字以内的文字简单的阐述说明(可附相关作品)

3,话题讨论中发布的作品均须为作者原创

无忌影像 无小新

无忌影像 无小新

心动不如行动,期待大家的参与。 

影像说(26)
打印(60)
输出(17)
艺术微喷(20)
讨论(86)
分享(119)
意见(25)
创作(50)
1
朕知道了~
0
呵呵
玩打地鼠呢?
分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