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影像频道新闻 > 无忌“影像说”第4期总结|在追求美的旅途中结伴而行

无忌“影像说”第4期总结|在追求美的旅途中结伴而行

色影无忌
无忌君
黄斌
2023-03-29

泡菜 摄影小三:

“怎样让照片更吸引观众的目光?“事实上不同阶层会有不同的看法,不可能会有划一的答案。

这好比问什么歌曲好听?如果问幼儿园的小朋友,答案是《两只老虎》,如果问小学生,答案是《两颗小星星》,如果问中学生,答案是《春青》,如果问大学生,答案是《命运》,如果问我,答案是《美酒加咖啡》,如果问我老婆,答案是《路边的野花不要采》。

那么,怎样让照片更吸引观众的目光?如果问我,答案是模特再美一些,如果问lty老师,答案是手机再多一部电脑再多两台,如果问华东菜瓜一号老师,答案是维纳斯脱了更好看,如果问leonqu老师,答案是模特脱的再多一点,就一点点……

这幅图片好不好看呢?我拍的我当然觉得好看,老婆说一点都不好看!

摄影小三 作品

摄影小三 作品

嘉宾 constaintin-fox:

美好的事物是多样化的,吸引目光的照片也是多样化的,但我们现在这个主题讨论的是审美的共性。就像我们不能随意把布列松、科特兹跟达芬奇、毕加索的作品分成三六九等一样,因为他们的作品大多数都是很吸引人的。尽管如此,但还是有不同的人群跟喜欢他们各自的作品。然而那只是喜好方面的差异化问题,跟照片是否有吸引力的问题不相干。

每一首歌曲都有其动人的旋律,这是不可否认的。不能因为喜欢的人群不同就必然要否定它的动人之处。即便是一首儿歌,也是要考虑“儿童”这个群体的共性,而不是分别满足(也不可能满足)每个不同个人的特殊要求。如果否认共性,一门心思走极端,那么很多有规律的课题都不值得研究也无法研究了。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拍的照片最好,那不是真理,而是“情人眼里出西施”。人类审美共性的规律,才是这个话题讨论的意义。

关于“吸引目光”话题的延伸,其实生活中吸引注意力的方法有很多,就比如在论坛上发帖,如果需要突出语句的重要性,可以给某段话打上颜色标签,以区分与其它部分的不同。这是最简单的吸引注意力的方法。观众看到这样的标注,就会把关注重点自动放在这段文字上,所有人的感受都基本一样。这也是“共性”的一种,不分阶层不分人群。

照片也是同样的道理。它是否吸引人,取决于摄影师有没有把他看到的重点呈现出来,而不是去挑剔观众的阶层。

泡菜 摄影小三:

不同阶层有多少审美共性?农村大妈买年画喜滋滋的,她对毕加索会感兴趣吗?您说毕加索好看,所有人都觉得好看吗?别说常人,清华大学教授帅松林就把毕加索批到一无是处。

我开篇就讲“怎样让照片更吸引观众的目光?”是一个好选题,好在哪里?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很适合影像说来讨论,为什么很适合影像说来讨论?因为每个阶层对这个主题会有不同的看法,这样才有讨论的地方,喜欢拍沙龙唯美的,他要让他的图片吸引人,或许他想到的是如何再多应用一些技法让相片再唯美一些,拍人文的则极力寻找更加猎奇的镜头、更加突发有异日常的镜头,以让观众更感兴趣,拍风光的想着如何再找个无人到达的地方有幸拍到没人见过的惊艳风景……

毕加索 作品

毕加索 作品

泡菜 平安影像:

个人觉得,首先从第一眼上吸睛,让观者(不了解照片故事背景的人)有兴趣停留在照片上看几眼,然后兴趣变浓对照片进行细细品味。这就需要作者首先做到从摄影艺术或者审美或者相关的技术上来达到第一步吸睛,至于后面的就需要作者的生活阅历和个人内心情感的丰富程度了。

泡菜 思睦玺:

互联网给世界带来革命性的便利同时,也毁了艺术领域。数十年数百年前的音乐、电影、绘画、摄影、设计、舞蹈等艺术领域每几年总有令人终身难忘,甚至惊艳世界的作品出现,而现在呢?不是没有,而是瞬间被淹没在了垃圾堆里。当今互联网造就的信息传播模式,给资本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操作空间,以至于人们在这个大潮和洪流中被裹挟着向前,根本没有时间精力或者说是兴趣去甄别或欣赏所谓的艺术了。

影像说(26)
摄影(5636)
讨论(86)
分享(119)
意见(25)
艺术(281)
创作(50)
2
朕知道了~
0
呵呵
玩打地鼠呢?
分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