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影像频道专访 > 专访:莎拉·安祖露琪

专访:莎拉·安祖露琪

色影无忌
leonqu
黄斌
2024-06-05

莎拉·安祖露琪生于加拿大南安大略省,在瓦特当的自家农场长大,那是个仅有2000名居民的小城镇。安祖露琪的作品探讨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图像的关系。为了寻根,她来到意大利亚得里亚海,随后拍就了《爱怜颂》系列。安祖露琪曾在1998至2008年间担任多伦多艺术摄影中心44号展馆的主管,并有几次来到中国,参与了上海比翼艺术中心的艺术家居留项目。她目前在瑞尔森大学应用摄影系做兼职讲师,与她的丈夫马库斯和她的小猫洛伦佐居于多伦多。

“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说,照片本身就是死亡的纪录,它代表逝去了的一瞬。”

——莎拉·安祖露琪

摄影师访谈

Ho Tam:你是如何成为一名艺术家的?怎样对摄影产生了兴趣?

安祖露琪:对我来说,走上艺术之路是个漫长的过程。我一直热爱艺术,却始终没有信心从事艺术创作。直到25岁我参加了工作,才意识到自己过得不开心。我不得不面对事实,我真正想做的就是搞艺术。于是我辞了工作,回到学校学习,拿到了美术硕士学位。

此前我无法下定决心的部分原因可能与我的家庭背景有关——我来自工薪阶层,父母都是意大利移民。工薪阶层的价值观就是要成为中产阶级,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得一心成为医生和律师这样的专业人士,这就是我父母传授给我的思想。而艺术家通常出身中产阶级,他们有家人的支持,并且受过更好的教育,有从事艺术创作的思想基础。

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并不认为自己是摄影家,而是利用摄影这个媒介进行创作的艺术家。这两者是有区别的。就目前而言,摄影对我来说只是个工具,要是对创作有利的话,以后我会改用其他工具也说不定。很多时候我甚至没在拍照,而是把别人的照片拿来,重新摆放,形成不同的对话。我对摄影的专属语言很感兴趣。

Sara angelucci《Lac_Adelina》2010

Sara angelucci《Lac_Adelina》2010

Ho Tam:能否谈谈你的创作主题?艺术创作的目标是什么?

安祖露琪:我是移民家庭的第一代子女,生长在夹缝之中。一种文化塑造了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同时另一种文化也在对我产生影响。这两种价值观时而发生冲突。

我回到意大利,试着追溯历史,看看这些价值观从何而来,进而了解我自己的另一面。有趣的是,我总想跟自己的另一面结合起来,处于其中一面时就怀念另一面。身处意大利时我觉得自己更像加拿大人,身处加拿大时我又怀念自己失去了的意大利人的价值观。而在意大利,我重新接洽了那些我喜爱的东西,这在加拿大无从得到。我的加拿大风格让我和每个意大利人都不一样。平衡这种双重身份认同的矛盾,成为我生命中的一个重要动力。

我还想弄懂更广义的一些事——人们怎么理解摄影以及摄影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在《标8》系列,我尝试去探讨老式8米厘的家庭电影。我把注意力放在影片播放结尾处的圆点上。我对那些瞬间产生了兴趣——人们知道影片即将播完,却仍然想留住那些不可能停留的回忆。这是渴望——一直以来我持续创作的一个主题——重新建立联系的渴望和其不可能实现的矛盾。

有人问我期待作品能有什么效果。我希望我的作品能打动人,能与人建立联系,使人思考。最起码我希望至少能打动他们,使其有所感悟。我不希望我的作品成为智力游戏,那就太无聊了。我喜欢视觉上的冲击力,对美怀有激情。美在我的作品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Sara angelucci《Lac_Silvia》2010

Sara angelucci《Lac_Silvia》2010

“‘爱怜颂’是天主教安魂弥撒仪式的一部分,Lacrimosa一词源自拉丁文,意为流泪。在意大利那个小村庄里的墓碑的陶瓷肖像上,我第一次见到了这个词。

我试图懂得自己——我来自两种不同的文化,试图把两段全然不同的历史连接起来,这是一种努力重新建立联系,但同时也明白时间无法倒流的矛盾。”

共 3 页<<<123>>>
阅读全文
莎拉·安祖露琪(1)
专访(208)
摄影(5617)
艺术(280)
照片(298)
创作(49)
0
朕知道了~
1
呵呵
玩打地鼠呢?
分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