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影像频道专访 > 专访陕西纪实摄影展《民间·10×10》策展人

专访陕西纪实摄影展《民间·10×10》策展人

无忌原创
满异
my
2010-01-11


纪实摄影丧失了“民间性”,就会苍白、萎缩、变异


 

黄新力作品《盲眼说书人》

 

          色影无忌:这次展览的一个基本属性就是“纪实”。在摄影样态愈加多元化的今天,为什么依然坚持纪实性?
    
         石宝琇:纪实,即对人民生存关切的一种态度;当然它也是一种摄影的手法。我曾在一本书的“自我介绍”中这样说过:“当你的照相机明对着百姓的日子,同时也暗对着自己的良心,你拍得照片就有可能不被历史所抛弃”。我认为,不论当代摄影如何多元,如何日新月异地产生时髦的新观念和新手段,但由照相机的天性所决定“真实记录”而派生出来的纪实摄影,仍将顽固地占有它的地位。因为社会和人都都需要纪实摄影去不断地记录真、善、美,去记录灾难、病痛、失误、猥琐、贪恋……用影像把它们给凝固下来,以教化和警示社会和人自身;同时也 “预制” 了历史。若从影像美学角度来看,纪实摄影自有它所属的视觉规律和情趣,其中蕴含了独立的可以玩味无穷的影像趣味和价值体系,其别的“多元”可能都无法替代它的存在。

 


         色影无忌:另一个突出属性是“民间”。坚持作品来源的“民间性”,策展方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焦景泉:因为作品源自民间,所以才可能表现出民间百姓的真实的形象,更让民间百姓爱读。老百姓应该是人性表现最真诚、最丰富、最鲜活的群体,也是纪实摄影赖以生存的土壤,这应该是我们坚持“民间性”的主要理由。当然,“民间性”还表现在这个展览从发起到举办的整个过程,比如策展人与作者的关系及所有事宜的操作,都本着“自主、自愿、自理”的原则。我估计,在体制内,这样的方式未必能实现。也可以这么说,这次以“民间”为名号的展览,本身就是“民间行为”。

 

         石宝琇:我曾在我的个展《七个老故事》的自述中写道:“我回顾刚端照相机时,年轻,胆子大,穿得也土槌,没顾忌,所以总是深入民间,钻进人群里挤着拍。后来有点儿小名堂,矜持便附身,西装也上身,就围着人堆外缘拍。再后来渐渐脱离业余队伍,有了记者的牌子,便时常打着采访的幌子,贴着“深入民间”的膏药去拍,或者干脆堕落为端立高坡、俯视人群的“贵族”。我回顾以往的库存,还是喜欢拿着海鸥照相机,穿着劳动布工作服,我不认得谁、谁也不认得我的混沌时代的拍摄方法。”当时说的是“拍摄方法”,现在觉悟到这其实是一种对待民间态度和立场。
         这就是说如果纪实摄影丧失了“民间性”,就会苍白、萎缩、变异。也就是说,如果你是关注民间真实的照相者,那么不论你身居何处、何职,你都要设法永远保持民间性。只有如此,才能获得相对真实、真诚、打动人心的民间影像。

 

无忌访谈(75)
陕西纪实摄影展(2)
民间10×10(1)
焦景泉(1)
石宝琇(14)
彭(1)
0
朕知道了~
0
呵呵
玩打地鼠呢?
分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