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影像频道专访 > 2013新锐摄影师黎明专访

2013新锐摄影师黎明专访

无忌专稿
迦沐梓 在路上
迦沐梓
2013-12-28

新锐不是表象的新语言和新题材,是摄影师独立的精神追求

色影无忌:最近很多人在用“景观摄影”这个词,你对这个是怎么理解的?

黎明:第一,我们应该辩证的看问题,本身这个词并没有什么好坏,但是一旦它变成了流行词,大家都觉得这是一种时髦,当成摄影创作的结果、流派,这就有问题了。都来推崇它或都来批判它都是不对的。无论给作品带什么帽子,贴什么标签,我们评论家、观者、作者最终都应该不受影响,最终看你表现的主题,看你呈现的作品。就像纪实摄影一样,也是争论不休,其实这些都只是一种摄影的手段与方法,方法有多种可能,而重要的是你用一种适合的方式表现你自己的思想。最重要的是坚持你自己的,清楚你自己在做什么。不要一味的追赶时髦,停留在外在的技法与形式上,我们不能把他当作一种风格、结果去追求,它只是我们实现结果的一种媒界手段。

《家园》 2010 秭归

《家园》 2010 秭归(点击查看更多作品)

第二,景观可以分为你拍摄的对象和你运用景观摄影的方式。如果从拍摄的对象来说,我觉得“景观”可以是广义的,客观的物质世界:人、物、景皆可,这样说来大家不要忌讳“景观”,大家的的影像都是一种“景观”,它就是万象世界的投射。认清摄影的记录本质,不外乎两种:物 、我,记录万象,表现心相。不管你关注的对象是什么,运用什么手段去表现,重要的是你对他拍摄的物质世界万象景观理解的深度和投射的精力与情感;对待拍摄对象和拍摄态度的真诚。这也就决定了我们采用景观摄影的方式,我们庄严的理解世界万象,灵光易逝,永不回复,摄影是记忆的仪式,按下快门就成为过去,我们都是在立此遗照,必须超真实的为我们当下塑像。其实从这个意义来看,好的景观摄影是在回归复古,重回到摄影的最初,他并不是什么新潮流或新流派,应该是一种好现象,就像选择笨重的大画幅相机,胶片摄影,不是我们追求的流行的风格,而是我们对待摄影的庄严的态度。而我们目前浮躁的社会,很多摄影人也变得很盲从,一味的求新,追求另类,都没搞清楚摄影的本质意义。传统经典的摄影语言永远不会过时,认真的把当下现实的景观变成人们共同的记忆永不过时,新锐不是表象的新语言和新题材,是摄影师独立的精神追求。

《家园》 2012 奉节

《家园》 2012 奉节(点击查看更多作品)

第三,景观的背后是人与社会,也就是景观社会,就像德波在《景观社会》中表达的那样,景观社会其实是“少数人演出,多数人默默观赏的某种表演”。被支配的多数人以“一种痴迷和惊诧的全神贯注状态”中沉醉地观赏着“少数人”制造和操控的景观性演出,并自愿理解“少数人”所控制和主导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全流程。我们要看到景观背后的本质,我们摄影就是一个求真的过程,通过摄影我们不断的去揭露本质,接近真实(摄影没有绝对的真实,我们只能无限的去接近真实)。

这是带有一些叙事,带有一些主观情感的景观纪实摄影

色影无忌:那就谈谈你的作品是如何运用“景观摄影”这一语言的,与别人有什么不同,他的特别之处在哪里呢?你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一种形式来表达?

黎明:我当时在拍摄手记中写到这是“新纪实景观摄影”方式,它是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一种新纪实摄影方法,画面主体并不是单独的人和他们的生活,也不是那种严格意义上的那种冷风景,那种非常理性、画面中没有人的景观摄影。我这个是带有一些叙事,带有一些主观情感的景观纪实摄影。我对于这些景物是有情感的,是我多次与它们相遇的结果。其实不需要过多的去解释,大家可以直接从画面上看得到。

《三峡情景》系列之一 2005 云阳

《三峡情景》系列之一 2005 云阳

近几年很多人在做景观摄影,其实从2005年我做《三峡情景》的时候,实际上就在拍摄那种有情绪的景观。2008年我这组作品参加平遥的“新纪实联展”,它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意义的纪实,纪实的对象是空灵的三峡景观,是一个物体,一个场景,是比较主观的纪实,是带着自己的情绪、态度去选取客观画面。那个时候完全没受任何流派的影响,就是自发地多次去三峡,选取符合自己感觉的画面。在拍摄的纪实作品中,我发现我拍了很多这样的画面,我特别喜欢,首先它打动我自己,然后观者看到也特别喜欢,后来我就强化了我的这种拍摄。

我当时用的数码相机拍的,画质就没有现在“家园”这组大胶片好,但是那种情绪是到位的,特别主观的去纪实,那个时候非常少,所以《三峡情景》在平遥展览非常成功。这种画面带着忧郁的浪漫情怀,诉说我对三峡的感知,当时刘树勇老师评价:“这组作品很有特点,一种内化了的三峡,不同于以往的三峡摄影”。

《三峡情景》系列之一 2007 奉节

《三峡情景》系列之一 2007 奉节

当我2009年开始用大画幅拍摄这组《家园》的时候,必然继承了以前作品的一些东西。我想把我的作品应做得更完美,从技术和理论上我要进一步提升。但是要保持原来有自己特色的东西,更多关注景观的现实意义,在景观中带有情绪,带有一些纪实叙事的细节,但是又要注意画面的形式美感。特别是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但是会把所有的景物、人一样对待;并不想强调具体某个人,而是强调一个场景中的故事、情绪和趣味,以及它们是在怎样的一种现实背景中发生的。当我确定了自己的主题,就明白了这次我需要的是什么。在视觉上选择了景观摄影的方式,用大画幅相机,以一种远距离、鸟瞰的视点,朴素、冷静的拍摄方式再现家园中的真实景观。同时,在宏大现实世界景观图景中加入渺小人类参与其中的叙事片段,大的场景和小的人物并置,强调人与自然,人与土地,人与家园之间的关系。把大画幅的精确严谨的景观摄影语言和瞬间记录的纪实语言并置在一个画面中,营造画面的情绪,理性与感性相结合。

《家园》 2010 秭归

《家园》 2010 秭归(点击查看更多作品)

三峡好人(1)
家园(6)
黎明(24)
无忌访谈(75)
新锐摄影师(97)
0
朕知道了~
0
呵呵
玩打地鼠呢?
分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