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影像频道专访 > 专访:格雷格·吉拉德

专访:格雷格·吉拉德

色影无忌
leonqu
黄斌
2024-05-29

格雷格·吉拉德生于加拿大温哥华,自1982年起旅居海外,曾在日本、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及中国内地和东南亚国家居住,近12年来定居上海。除个人摄影艺术创作外,他还为《时代》、《新闻周刊》和《国家地理》等国际杂志做自由摄影师,游遍世界各地。吉拉德著有《黑暗之城:香港九龙城寨的生活》和《上海魅影》等四本摄影著作。

“自 2000 或 2001 年起一直到 2006 年,我全心全意地投入《上海魅影》的创作。我花了五年为这座城市拍照。”

摄影师访谈

Ho Tam:你是如何成为一名摄影艺术家的?

吉拉德:我基本上是自学的,不管学得怎样。14岁的时候,我经常在杂货店里看图片和《现代摄影》、《大众摄影》等杂志,从而对摄影产生了兴趣。那时大众的摄影杂志主要针对业余爱好者刊登一些摄影技巧和照片评析,也刊登一些文章,例如如何拍摄时尚或新闻片,使用特殊滤镜的小窍门以及相机点评等等。同时他们也刊载戴安·阿布斯(Diane Arbus)和李·弗里德兰德(Lee Friedlander)等正统摄影艺术家的系列作品。

高中毕业后我工作了一年,攒下一些钱。那是上世纪70年代,当时我主要拍温哥华的题材,周末时便找个便宜的旅馆住下,拍摄哈斯汀街(温哥华的贫民区)。1974年我开始去国外旅行,1982年来到香港,在BBC(英国广播公司)做电视新闻录音员。我之前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好在那时的专业要求也不高。在工作中我学会了如何拍新闻摄影。几年后我做了自由摄影师,为《时代周刊》、《新闻周刊》等美国杂志拍片。

在近10年的时间里,我一直很努力地拍摄地区性新闻时政片,其中涉及大量武装冲突,例如阿富汗和斯里兰卡——内战和自然灾害并发的混乱局面。目前我主要为《国家地理》拍图片故事,享有到世界各地旅游的特殊待遇。有时我也向杂志提建议,试图在工作和自己的艺术创作上平衡一下。

格雷格·吉拉德《波斯猫夜总会,香港》1974

格雷格·吉拉德《波斯猫夜总会,香港》1974

Ho Tam:你创作的主题是什么?

吉拉德:我想我这四本书有个共同之处,就是所拍的全都是看似平淡无奇的地方,比如香港九龙城寨、上海老街坊和越南河内。这些都是人们可以随意游览的地方,但或许我看待它们的视角与别人不同。

就拿上海说吧。提起上海,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个现代化的城市建造于上世纪20、30年代的老城废墟之上,这种对比和并存非常明显。这也是很多摄影家、游人甚至当地人所关注的——这个城市是如何发生变化的。可能我作品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我想办法走进那些老街坊里面,观察那里的居民是如何生活的。我所反映的是我的切身体会,而不仅仅出于一个访客的角度。我每天都能看见身边的变化。

我总是以一本书的形式去构建相关的拍摄系列。上海这个系列最初就是以一本书的思路创作的,但实际上是先办的影展,再出的书。展览上一个出版商看中了我的作品,向我建议出一本书。

格雷格·吉拉德《拆迁福州路,上海》2002

格雷格·吉拉德《拆迁福州路,上海》2002

“我在1983年去过上海,就建筑而言,当时的上海的确是一个被冻结的城市。这种情形直到 90 年代中期才有所改变。我拍上海的时候,看到有些地方的使用方式跟设计初衷完全背道而驰。那段混乱的租界时期残留的遗迹也在逐渐消失。这不仅是新和旧的强烈对比,更主要的与人们如何使用这些地方有关。这很有上海特色。”

共 3 页<<<123>>>
阅读全文
格雷格·吉拉德(1)
专访(208)
摄影(5636)
艺术(281)
香港(163)
上海(430)
5
朕知道了~
0
呵呵
玩打地鼠呢?
分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