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山—故宫—天安门,凝聚着中国人最神圣的历史梦想,储存了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古往今来,在这条历史的流沙线上,有多少英雄在此折腰。而摄影师佬京把这条线作为自己作品的中轴线。
佬京是冷记忆的猎手。看看他镜头里的张张面孔,以及件件服装,那样惊人的相似,集体意识,或者集体无意识;而在西藏,佬京用一种截然不同于以往的摄影方式诠释属于他的自由和神往。
罗兰-巴特说:摄影和现实之间是一种“脐带”的关系。他说摄影中最重要的字是“曾经”。在我们所谓的现实中,将过去与现代做一个清晰的划分并不容易。还好,我们有佬京的“1980年代的北京”和“西藏风景”。他在80年代这一中国历史的重要拐点,为我们留住了“曾经”。
摄影师佬京
佬京作品《1980年代的北京》
色影无忌:你最早是什么时候开始拍照片的?都拍些什么样的片子?
佬京:1954年生于北京。1980年初走向摄影之路,在中国,用影像表达内心世界。
色影无忌:你当时用的是什么机子和胶片?
佬京:镜头焦距在28mm至50mm。相机随意,“代代红”电影胶片。
色影无忌:据说,你开始拍这个《1980年代北京》的时候,才20岁左右?
佬京:是的。
色影无忌:1980年代左右是一个重要历史的拐点,你为什么要用“景山-故宫-天安门”这条中轴线来进行你的拍摄?
佬京:……
色影无忌:那时候,四月影会很活跃,你当时还在北京吧。跟他们来往多吗?
佬京:没什么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