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容易,想玩好不容易。拍照也一样,买个相机随手拍拍不难,真的深入进去想做出自己的东西就需要一个长期积累和反思的过程。不是创作本身有多难,是发心和是不是真喜欢的问题。如果只是一时的兴趣就很难坚持。记得乔布斯去日本接受电视采访,女主持人问他为什么能成功?他说因为他坚持下来了,大部分没有。很多人为了赚钱开公司,他们遇到困难就退了,坚持不到成功那一天。
创作也是一样,首先要想好自己为什么要拍,是不是真喜欢。喜欢玩器材和创作并不矛盾,但顺序不能颠倒。创作给我们带来收获主要是能突破一些东西,推翻一些自己固有的想法,这跟人身体的新陈代谢是一样的。李津老师在一次电视节目中说:
“人到了一定年龄抗衰老和创作是有一定关系的,无论你有没有成绩,无论有多少人去认同,作为一个当事人,作为一个艺术家来说,必须要有意识去找一些陌生的事情去做,因为你所有的经验构成了一种习惯,你只有破了这个局,走到一个你未知的领域,深一脚浅一脚的情况下进行创作的这种状态,这个时候你才能焕发你的活力。”
嘉宾和泡菜们在这期的帖子里也分享了很多自己的,别人的作品和创作思路。创作因为没那么容易才值得聊,才有意思,勇于挑战才有收获。
下面就让我回顾一下本期的精彩讨论。
李津 作品
如何做好一个中长期摄影项目?
(论坛精选)
嘉宾 灌水秀:
傅拥军的这组名作,前后拍了三年,最终选取连续的四季九张为组照单看一张,与现在的手机随拍没甚两样,但是看组照,非常引人耐看、引人思索我的感受:这是能让人长久驻睛观看思索的组图,变与不变,势易时移,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把握当下,珍惜眼前!
傅拥军 作品
——部分获奖评价:画面中的桃树历经春夏,无论是繁花满树,还是枝枯叶落,无论是高朋满座,还是冷寂孤清,都泰然处之,怡然自得,也颇有中国古代“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的哲学意味。
——傅拥军:为了选出这组照片,我在固定的位置拍摄了不下一千张照片,前后有三年的时间。只要不外出采访,我每天都会带着相机去西湖边逛逛,每次去西湖边,我必定会走到这棵桃树下。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坚持,说起来容易,但放弃很简单、能真正做到谈何容易!
——作者还说:西湖边的每棵树,我都当人一样对待,是老朋友。在很多人的镜头里,它是风景。但我认为,它是有情感的,我拍的是它的肖像。这里我们看到的是用心观察、融入,坚持是基础、是量变,量变到质变还需要情感和事物的连结、交融,才有看世间、望人生、见自己的豁达、灵感和热爱跃然图上!
主持 Leon:
这组作品拍的确实有想法。有观察和反思在里面,有作者独特的观察角度,结合了时代和地域文化的特点,是时代的景观。
泡菜 摄影小三的马甲: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话题,很切合“影像说”。同时,这又是一个很难的话题,特别是对于业余爱好者。我觉得做中长期摄影项目会很缎练人,我们衡量一个摄影人的作品水平,往往需要看他长期的输出是否能够有统一的风格与表达能力,学习做项目对这方面的训练应当会很有成效,但也需要有更多的付出与努力。
陈年泡菜 photoclub2001:
“一个中长期摄影项目”,对于绝大多数的摄影爱好者来说,是对于摄影器材的不断的追求。从品牌和规格上的,比如徕卡、哈苏、阿尔帕,F2/1.1/1.2等等,还有在画幅上的不断升级,从135到120再到4x5到10x12 ......,还有各种器材在同比的条件下的仔仔细细的比较,比如F1.4和F1.2到底差多少等等。
在这些孜孜不倦的对比拍摄中,能提高自己的拍摄水平,就是一种进步了。对于个人而言,与其说拍摄项目不如说拍摄喜好,长期坚持的,一个是拍孩子拍家人,一个是拍花草拍鸟类。对于我,除了给家人拍照,还尽量拍些胶卷的。不过现在是越来越少了,一个是对焦的精准度下降了,还有就是胶卷越来越贵了。
图片拍摄于80年代末或90年代初的时候,三峡大坝建造之前。
photoclub2001 作品
泡菜 tukela:
乌鸡上谈这个话题,难度太大。有几个有这方面的经验,并且项目做成功了?做不成功,何谈做好?
泡菜 夕水:
如何做好一个中长期的拍摄项目?我觉得取决于两点:
1,市场需要,有甲方出钱你去做。我曾接到过一个单,给三亚的免税城建设工地拍照片。从建筑打好框架开始拍,每个星期去拍一次,然后有个拍摄清单,按清单上的位置拍摄。这个项目一直拍到免税城开业。
2,自己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拍摄自己喜欢的事物,这样能长期坚持拍摄下去。例如,我拍我女儿的成长记录,从她妈妈怀孕酒开始拍,现在女儿快10岁了,我准备给她做个相册,把这10年拍的照片精选出来加以编辑。这个项目我已经坚持了10年。原因就是我条件允许,并且我也喜欢拍家人,记录女儿的成长很有意义。
泡菜 filter123:
无忌这个“影像说”系列,开始深度挖掘了 这期的嘉宾灌水秀是老面孔了,主持人Leon也是老朋友了,这个系列好。
photoclub2001的照片非常传神,中国古画两大风格:工笔,写意,都涵盖三大主题:山水,花鸟,人物忽然发现,摄影其实也差不多;大概拿画笔和拿相机本质上没啥区别,或者说几百上千年过去了,人们的情感关注点没怎么变。
嘉宾 灌水秀:
还别说,专注于器材进阶长期拍摄,也会有进阶提升、心得体会,至少把握了器材的发展、技术的进化,能运用的得心应手,让器材、新技术为为拍摄服务,或者成为某一领域的器材专家。对大多数爱好者来说,“项目”就是兴趣范围、专注点,一方面坚持不懈,一方面要能把握节奏、停一停来总结梳理思考——走得慢是为了走得更远。对广大爱好者来说,有些难度、迎难而上,也是提升修炼的必经之路——专注一个领域深耕细作。
最近看了无忌各个版块,能发现有不少泡菜长期专注拍摄——看他的用户附图就能看得出来,还能反映出拍摄方法、角度的变化,能持续多年的也不在少数;我觉得这种情况进阶提高的瓶颈在于,一直在拍但长期处于一个平台期,缺乏回顾、梳理和反思总结,以及高人高阶的指导;我觉得这方面,无忌可以专门做一个版块,大家把自己的题材、拍摄拿出来交流,定期展示,无忌提供专业指导帮助,甚至付费都行。
成功、做好的顺序,我认为先是做扎实、做好,然后才谈得上“成功”。
泡菜 tukela:
长期专注拍摄或者说长期拍摄一个目标,跟长期拍一个项目是有区别的。已经叫项目了,个人理解会涉及到很多方面的问题,不只是拍摄了。其中有一项很专业的东西,就是编辑。一个题材照片组的编辑,非常考究人的。许华飞就照片组的编辑讲过一点专题,一般的摄影爱好者甚至中摄协会员都很难具备这样的能力。目前的乌鸡,老实说我不认为能很专业的讨论这个话题。
陈年泡菜 色王子:
终于有人点到了关键之处!无忌上高人还是很多的,应该有能力探讨这个问题。即使讨论未必非常深入到位,但营养会很充分,捡有用的吸收就是。
泡菜 摄影小三的马甲:
做一个中长期项目,尽管需要更多的付出、努力和修为,但也不是深不可测、遥不可及,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说,选题非常重要,必须立足于“业余”,像“土地调查”“农村调查”等等之类专业性、职业性极强的题目最好不要触及,做力所能及的事,不追求宏大叙事和高大上,才是业余的根本。
疫情的时候出不去,我就用手机在公园里拍一些花花草草,有一天突然萌发了个想法,就在公园里拍,拍上三五年,仍至十年,能拍成怎样?于是便开始试探人文摄影,如果坚持拍三五年能拍出几张像样的作品,便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
业余要不耻于学习,摸仿大师也是一种学习途径。我记得听雨歧老师讲解《美国人》《最后度假胜地》时,她强调要学习罗伯特-弗兰德、马丁-帕尔那种“破圈”的追求精神与创新方法,她非常主张用一个较长的阶段学习拍成系列作品。
我看过雨歧老师一个关于业余摄影拍什么的视频,找出来整理成文字与大家共享。
摄影师Deanna拍摄的一个系列作品,它记录了一个普通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变化。27年前他只是随手按动了快门,坚持了27年编辑成了一个系列作品,可不是什么组照啊,看后不仅令人感动而且感慨。
这几十年来,我们看到的国内有太多的高大上很光亮的作品,那样的照片但却缺少细微之处,那些普通民众的感情生活、他们真实的状态的照片,才是最能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那个方面。
用这样的思路去拍普通人、普通的事,或者家人朋友邻居,或者在每年过年回家过节回家之类的,拍拍成年人孩子们每一个阶段的变化,或者家乡环境的一种真实状态或变化,比如说房屋的变化,周边跟民生有关系的那种环境的变化,像什么小卖部啊,等等都可以拍,那种真实的状态的可以给它记录下来拍成系列。当然更可以在洞悉了那些有社会特征的事物后,有选择的拍摄形成系列作品,这样子会更有价值。
注:雨歧老师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毕业。曾先后在中国的摄影纸媒、展览部、艺术交流部、北京798创建画廊任艺术总监,现任职于中国的摄影机构,独立策展人、影像评论人、图片编辑、编审。十余年前出版专著《图片编辑与版面设计》成为中国传媒大学、中山大学等院校摄影系教科书;数年前出版专著《认知摄影》。百余次在全国性摄影大赛担任评委,近十年先后在美国洛杉矶艺博会、纽约双年展、纽约联合国总部和法国卢浮宫、多尔尼艺术博物馆,以及北京798艺术区、中国各摄影艺术节和台北等地,为王庆松、荣荣?映里、何崇岳、张晋、木格、赵依依等数十位摄影艺术家独立策展。
对于人文摄影,雨歧老师还建议不要学习过去新闻记者的“扫街”作品,过去不少新闻记者扫街时都是漫无目的、拍下来再说的,因为他们要完成任务,要保住饭碗。
以下的雨歧老师的几点建议,分享给大家:
1、做好拍摄计划,明晰主题和目的。明白在众多信息和状况中,哪些才是当今社会中的特征,如何用视觉影像语言表达。
2、拍摄时,不要被看到的表面新奇,或所谓的画面情趣给予过多地关注,而要去发现自己计划中那些重要方面,围绕主线拍摄。
3、拍摄内容应是当今社会变化发展、存在、具有时代特征的真实事件,无论哪些方面。
4、不要幻想几天就可以拍完一个系列作品。完成一个真正意义的系列作品,一般需要三五年,甚至更长时间,除非是摄影天才。
5、不要被曾看过的有些组照,甚至是在全国性的重要摄影大赛中获得奖项的照片误导,因为有些获奖作品,除此之外再无其它影像价值。
6、这种系列拍摄中的有些照片,也可挑选出几幅视觉呈现效果更“漂亮”的参赛,将有可能获得重要的专业奖项。
主持 Leon:
创作都是源于生活的,选自己感兴趣的,有感觉的,有思考的主题坚持拍一段时间再回过头反思就可以搞起来。有这种创作的态度是前提,真能靠摄影吃饭的大部分是拍商业的,所以严格的说大家都是“业余”的。塞尚,莫奈,德加,梵高这些不都是艺术爱好者么?伦勃朗一开始是职业的,后来不也把自己搞的很“业余”么。有创作的热情和自己的坚持才是根本。
今天的新闻稿,也很适合这一期的主题。保持创作的激情坚持下去,好作品自然会得到肯定。
李泛 作品(SWPA专业组类别奖冠军)
《废弃的水泥厂》拍摄于桂林市,该厂为桂林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等发挥过重要的作用。鉴于绿水青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新发展理念,如今水泥厂已搬迁,老厂区由此废弃,留下楼房、水塔、水池、铁轨等,已斑驳不堪。
李泛 作品(SWPA专业组类别奖冠军)
关于这个专题作品,李泛接受采访时说,“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往往侵入了自然,没有做到与自然和谐共处。中国宋代政治家、文学家文天祥在《题宣州叠嶂楼》中就写道:“城郭谅非昔,山川俨如故。”意思是说城市的变化已是今非昔比,而山脉江河依然如故。中国古人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今天的中国人更加注重和珍视对环境的保护。从我拍摄的这些工业建筑遗存之中,我看到了其背后的中国人和他们过去几十年的生活变迁,在我看来,这些建筑遗存看似沉默不语、没有表情,实际上却在静静地诉说着中国人对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观念变化,反映了中国人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做出的选择和努力。”
各位泡菜对此是否也有自己的看法?欢迎大家到论坛,踊跃发言,通过分享、交流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
“影像说”是无忌影像新开设的对话栏目,栏目的初衷是为激发大家对影像、对创作话题的讨论,促进泡菜间的互动交流。“用简单的话,聊不简单的事儿。”
新的一年,希望“影像说”能成为摄影人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的自留地。
现在向广大无忌泡菜公开征集话题。与影像创作相关、贴近生活的话题都可提交申请。每月我们将会从申请中选出一个好的话题点子,并邀约话题发起人与无忌影像编辑部在无忌论坛一同开贴讨论。
话题每月更新一次
每月话题讨论内容将在无忌官网、微博、微信以文章的方式进行总结和推广。邀约嘉宾和每期选出的一位积极参与泡菜,将获得马小路提供的价值500-1000元的摄影周边产品做为奖励。
具体参与方式:
1,色影无忌注册用户可添加无小新微信,添加时请注明:影像说
2,将话题点子用300字以内的文字简单的阐述说明(可附相关作品)
3,话题讨论中发布的作品均须为作者原创
无忌影像 无小新
心动不如行动,期待大家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