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摄影家游本宽近两年主要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用调查问卷等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全台265位在台湾有展览经验的摄影家,进行个人“影像数字化”调查和台湾“当代摄影家”推举活动。接着,对被推举出的“当代摄影家”再进行相关问题的电访生态进行统计。在浙江丽水的摄影论坛上,他的研究结果让与会者大开眼界。
休会吃饭的间隙,游本宽拿出一叠明信片,说:这是我的作品,请指教,其实我是个摄影师,我也在创作。
讲这些话的时候,游本宽言语讲究、克制,甚至有些生僻,甚至在我们的专访里,他依旧保持了这种讲究、克制以及生僻。
延伸阅读:
游本宽
椅子的四只脚犹如真的在全岛各地游走
色影无忌:这组《法国椅子在台湾》拍摄于什么时候?
游本宽:主要拍于1997年到1998年,后来零星做至1999年。
色影无忌: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
游本宽:《法国椅子在台湾》观光旅游影像系列,除了是个人长期以来对文化议题的感悟之外,艺术形式的创作机缘则是:1998年,应邀参加由台湾及欧洲当代艺术家所共同组成的“你说-我听”主题展时所凝聚而出。当该展览在台湾结束后,接着转往巴黎近郊“毕松当代艺术中心”时,个人便意图藉此出国机会做一件作品,来涉论当代人对外来文化,以片断、虚拟取代真实的认知态度。
游本宽作品《法国椅子在台湾》
色影无忌:为什么命名为“法国椅子”?这里面有特殊的含义吗?
游本宽:对前述意念的具体赋形,个人认为观光客那种来去匆匆,片面、零星式的认知态度与结果最吻合这样的特质。因此,便以一张具古典造形且装饰繁复的,由法國 “进口” 到台湾的法式椅子,来表征个人,甚至是绝大多数台湾人,对法国文化在著名的铁塔、菜肴之外,另一种片面式的认知。接着,个人延伸观光客的思维,将椅子拟人化;似法国观光客般的载运到台湾各地旅游并拍照留念,然后再将照片送回椅子的故乡——法国展出。当《法国椅子在台湾》系列在法国首展时,作品的概念,除了论及椅子在二国间,以实物及影像所做的“双向文化进、出口”之外,另一个潜藏的表演艺术,则来自于本系列大量的“旅游照片”,使得椅子的四只脚犹如真的在全岛各地游走。
留影于极平凡的景物之前,以触及“个人地标”认定的议题
色影无忌:在这组作品里,椅子是一个观察家,也是一个介入者。
游本宽:对。个人对典型观光客意象更进一步的形式转换,是以刻板的观光旅游照片,做为每一单张影像的赋形基模;也就是,意识性、规格化的采用“长景深”影像、二比三“横式构图”、将主被摄物“法国椅子”以“顺光”、“端正”的角度凝视镜头,并且刻意的让它在画面中占较小比例等等,意图不断的提醒观者,这是一个关于观光旅游的艺术创作。至于拍照过程,除了在制式风景点有仪式性活动之外,也同时留影于极平凡的景物之前,以触及“个人地标”认定的议题,进而让私密的影像符码成为引人入胜的焦点。
《法国椅子在台湾》在伊通展出
色影无忌:我很好奇你在展览现场是怎么展出这部作品的?
游本宽:《法国椅子在台湾》在法国首展时,是把八十张影像以快速、连续的幻灯投射方式,配合巨大、变形和破碎的外观,表现典型观光客在身临异域时走马看花的心态与情境。这里,破碎形式意谓着个人对各类型“文化进出口”活动的观点——无论传播科技如何先进,人际沟通或文化交流的结果都是残缺不全。
《法国椅子在台湾》幻灯影像装置,伊通公园,台北,1999
同一作品1999年在台北“伊通公园”展出时,则进一步采用“影”、“音”混合的装置,强调观光时的匆忙与零乱,和不时有小贩在旁叫售“干扰游客”的情境。空间里,主墙面上快速投射着,实景大小但变形的椅子旅游照片;两侧后方随机播放着二组投射影像:一是“台湾式”的公共空间,另一端则是把幻灯机对着楼梯边角投射,将典型台湾建物的影像成像在前后不同的焦点平面上。繁复的影像空间中,令人急促、压迫感的机械声,来自幻灯机在换片时声音的扩大,算是阵阵小贩吆喝声的转化。
大多以台湾在地球村中,慌乱、无助的现象为创作内容
色影无忌:你对台湾的被拟像化的风景做了哪些表达?
游本宽:多年来,个人大多以台湾在地球村中,慌乱、无助的现象为创作内容,陆续发表过纪录性显著的《真假之间》影像系列多次。《法国椅子在台湾》观光影像系列,内容虽是前者的延伸,但是形式方面却极不相同。它是先对镜头前的景物加以添造后,再用“纯粹摄影”的方法来纪录,让观者游离于真实和虚拟间。在合成影像盛行的世代中,《法国椅子在台湾》在伊通的展出,不少观众都会好奇的想知道:这些都是计算机合成照片吗?
《法国椅子在台湾》在美CEPA藝廊展出
色影无忌:似乎是椅子在观看和审视风景,而我们则观看椅子以及背后的风景,这里面有两层语义?
游本宽:这里我引用批评家高千惠对我這個作品的一段评论:“对我而言,用游本宽看‘法国椅子’的方式看‘台湾在地景观’,有螳螂捕蝉麻雀在后的连环观看性,这一观看的心理,或许可以把原本平淡表征“文化交流”意涵的泛相对论手法,转换到另一个艺术阅读的层次,关乎艺术家对物、对景、对观看者的心理与释放问题。如果不是‘法国椅子’,试想,有那些替代物可以出现在台湾景观里?而正因为是这把‘法国椅子’,我们更有兴趣,这项有意或无意的物质,其出现的意义,被附着的想象,能有多大或被限制的长景深?”
以一种“民间版明信片”概念所进行的创作子题
色影无忌:有时候椅子处在那些旅游景点中,比较容易理解,作为消费主义的一种景观,但我不太理解放在田野中的那张椅子?
游本宽:的确,这套作品涵括了不同层面的创作哲思。自认为是一个“文化深度导游”者,所以带给外国人看的地方决不会只是一般的典型风光,而是会把正在变迁中的各种社会现象同时介绍给他们。农地田野中的法国椅子,其实背后还有一栋栋非常“后现代”的别墅与其对话,这就是这个年代台湾经济转型的实况写照。
游本宽作品《法国椅子在台湾》
色影无忌:看椅子的影子,这组片子在正午拍摄?为什么?
游本宽:最直接的考虑是,彰显大众游照片特质:往往截取中午光线最充足时来拍照。更深层的图象意涵则是,回应西方上世纪七十年代学院式“新地志型”(New topography)摄影风格,也就将摄影艺术中各种足以美化图象效果的元素(例如:漂亮的光线、特殊的镜头效果等)在成像时刻意的去除,以凸显内容、对象,甚至让影像讯息呈现摄影者不存在的中性感!
色影无忌:这组专题还在拍摄吗?
游本宽:没有,但是以一种“民间版明信片”概念所进行的创作子题,例如:《真假之间》系列,动物篇、肖像篇、信仰篇;《台湾房子》系列,民舍、商家、宗教建物专题;《永续宝岛》系列;《台湾公共艺术》系列,水塔篇、地标篇等,倒是同时多方的进行。
关于游本宽:
游本宽,1956年生,美国Ohio University美术摄影硕士(MFA)、艺术教育硕士(MA),现任政治大学广告系专任‧特聘教授,台南艺术大学“艺术创作理论研究所”博士班兼任教授,着有《游本宽影像构成》-1990、《论超现实摄影》-1995、《真假之间》-2001、《台湾新郎》-2002、《美术摄影论思》-2003。
1981年起,游本宽以日常显现的台湾景观、建筑及其相关的文化产物为内容,持续发表「阅读台湾」系列影像,代表有:
《真假之间》系列,动物篇、肖像篇、信仰篇;
《法国椅子在台湾,观光旅游》系列;
《台湾房子》系列,民舍、商家、宗教建物专题;
《永续宝岛》系列;
《台湾公共艺术》系列,地标篇。
摄影艺术以传统照片、“艺术家的书本”,以及多元影像装置形式在台湾、中国、日本、韩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地举办过六十余次展览;并多次通过国科会补助,从事中、美摄影教育研究。除此之外,2009年,首次接受“国美馆”委托,就该馆摄影类典藏品进行研究,并据此策划了《“纪录摄影”中的文化观》专题展。
近年来被收藏的作品有﹕《真假之间--信仰篇》(50英吋系列影像装置)、《台湾的公共艺术--地标篇》(70英吋系列影像装置)、<芝加哥地图C-5>——国美馆;<有关于高更>、<苏珊的日记第三十六页>及<红色染料#5>——北美馆;<有红线的风景>——伊通公园;《法国椅子在台湾》、《台湾新郎》——美国,纽约州水牛城的第六及七届《CEPA艺廊摄影艺术拍卖双年展》;《台湾房子》—德国柏林Forderkoje艺术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