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在中国最早进行观念摄影研究和创作的“四月影会”成员,于晓洋在1986年就创立了中国第一个摄影流派“心理视像派”,其宗旨就是“通过主观变异成的物质世界,表现人的多层次的精神空间”,这与当下许多中国观念摄影作品的创作理念不谋而合。从戴着面具的“蒙娜丽莎”到长着面孔和脚的透光的“魔盒”,从被打包的“我们这一代”的塑像,到盛着马头和帽子的“午餐”,“心理视像”系列通过手工暗房制作,直指作者的潜意识,在人的心理空间中不断深入挖掘。作为观念摄影的先行者,于晓洋的作品是80年代“百花齐放”的艺术领域当中的一枝奇葩,在今天,回顾这批作品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摄影师于晓洋
现在想起来这种比喻像是一个笑话,永远的笑话
我们这一代
色影无忌:从什么时候开始从事摄影?一开始就对实验性的影像感兴趣吗?
于晓洋:在1977、78年上高中开始起步练习实践,到80年后陆续在囯内、香港专业期刊上发表作品了。当时家里有个苏联卓尔基相机是唯一创作工具,冲洗放大全自己弄,我创作常与众不同,奇幻之境、荒诞不经的视像感觉始终是我灵感之源,也许是上帝赠与我入无人之境。
色影无忌:在1985-86年几拨群展及个展里,有哪些印象比较深的经历?当时对你摄影的发展和提高帮助比较大的,是展览还是别的途径,比如说聚会啊什么的?
于晓洋:在现代沙龙85展中我的三幅黑白作品《我们这一代》《晚晴》《珍重》脱颖而出,好评如潮,这也许是对我最大的鼓励与鞭策!在1986年80平米四人展中我们的理论宣言及作品在摄影界引起很大争议,在展览结束前中国摄影家协会付主席袁毅平、理论研究室主任盛继润、任一权等与我们四人还有鲍昆举行一场学术讨论会,我还记得协会方最后的几句话:“现在是百花齐放,有牡丹花,也有狗尾吧花,谁能成为牡丹花才是正确的重要的”,现在想起来这种比喻像是一个笑话,永远的笑话!
它们是中国第一批观念摄影作品
21世纪的蒙娜丽莎
色影无忌:《21世纪的蒙娜丽莎》是什么时候创作的?很多人认为,在那个时候,让“蒙娜丽莎”带着防毒面具是非常超前的,你觉得呢?技术上又是怎样实现的呢?
于晓洋:《21世纪的蒙娜丽莎》作于1990年,它当时是我拍摄《防毒面具/防毒系列》组照作品中的一幅,它们是中国第一批观念摄影作品!《21世纪的蒙娜丽莎》是唯一电脑制作的,《防毒系列》其他作品是实拍的。
色影无忌:其他作品中能也看到复杂的后期效果,当时进行这样的后期制作有哪些困难吗?
于晓洋:关键是前期构思最重要!当时后期制作我认为不难,一类是多底叠加,一类是幻灯投放,但都需要做到天衣无缝。
色影无忌:“心理视像派”提出后,在当时产生了哪些影响?四月影会内部有什么反应?
于晓洋:“心理视像派”提出后,当时在中国摄影界引起很大反响,这为艺术摄影创作指明了一条前进的道路!四月影会内部支持大于反对。
色影无忌:在以纪实摄影为主的80年代,你却专注于用影像直接传达心理状态,这样的想法是受了什么启发还是基于你平时的阅读等?
于晓洋:当时“艺术本体论”是一重大议题。左岸派及世界优秀艺术电影对我有所启发。
在数字技术发达的今天,优秀作品寥寥无几
魔盒
色影无忌:在吴文光导演的纪录片《流浪北京》里,有一个摄影师高波,靠卖照片维持北漂生活,后来作品得到法国图片社的赏识从而崭露头角……在80年代的中国摄影界,像高波这样的生活轨迹,是不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个案?
于晓洋:在80年代,不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个案!
色影无忌:电视剧《渴望》也许是你的“影像作品”中传播最为广泛的一部,从静态摄影(照片)跨越到动态摄影(影视剧),谈谈转变的历程?
于晓洋:因为我学的电影摄影,1985年毕业后在单位先干的是影视摄影,后来就干导演了。
色影无忌:那部关于诗人食指的纪录片很令我们好奇,可以介绍一下吗?
于晓洋:首先是食指的诗感动了我,所以决定拍他,从1993年开始拍,一拍就是13年,毎年拍一至二次,2006年结束,现正在后期制作中。食指的诗令许多80后的人也同样感动……牛!
色影无忌:作为在80年代就开始运用实验性手法表达观念、传递心理的摄影师,你怎么看当下的观念摄影作品?
于晓洋:鱼龙混杂!在数字技术发达的今天,优秀作品寥寥无几。
关于摄影师
于晓洋
著名摄影师,第六代导演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摄影家协会会员
1980 年开始摄影创作
1981年陆续在全国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
1981 年参加四月影会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自然、社会、人》第三届摄影艺术展
1985 年中华社会大学电影艺术系电影摄影专业毕业
1986 年6月发起在北京“80平米”展厅举办于晓洋、谷大象、郑大为、李明智四人艺术摄影联展,创立中国第一个摄影流派“心理视像派”、被中国摄影摄影家协会理论部认定为中国第一个“新流派的诞生”。
1987 年11月荣获北京《黑白魂》摄影展优秀奖
1988 年1月荣获全国《艰难历程》摄影比赛现代意识表现一等奖
1988 年4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于晓洋现代艺术摄影展》
1988 年4月被选入《中国摄影家大辞典》
1989 年四幅摄影作品入选中国美术馆《中国现代艺术大展》,该展览为中国现代艺术成果的大展,该展览受邀参展的艺术家都是中国现代艺术的颇有成就者
1989 年3月应法国※※文化处邀请在安德列-马尔罗大厅举办个人摄影展
1989 年8月参加中国第一部50集电视连续剧《渴望》的拍摄,任摄影师。该剧播出时万人空巷、引起强烈轰动。该剧荣获全国一等奖
1991年1月荣获全国《伊尔福杯》摄影大赛特等金奖
1991年2月荣获全国《佳能杯》摄影大赛优秀奖
1992 年4月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于晓洋现代摄影作品选—— 一个流派的崛起》,该出版社为国家级艺术类著名出版社
1992 年6月被选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
1993 年8月中央电视台播出《东方之子》全面报道《摄影—于晓洋》,作为摄影家全国只报道了三个人,《东方之子》栏木是CCTV当时唯一介绍科学艺术有著名成就者的名牌栏目
1995年日本著名摄影杂志《朝日摄影》杂志介绍中国摄影家,发表于晓洋多幅作品
1997 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硕士研究生班
1997 年8月荣获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20世纪杰出艺术家”称号
1999 年12月应美国莫比尔国际艺术节邀请,举办个人摄影展,
2000年中国平遥国际摄影节受邀举办于晓洋“心理视像”派个人影展,该摄影节属于国际摄影节
2001年作品《进入21世纪的蒙娜丽莎》荣获第九届中国国际摄影展优秀入选奖,该国际摄影展是国际摄影联盟认可的国际级摄影展
2003年与首都著名艺术家联合发起亦庄抗击非典"我们能战胜"公益艺术展
2003年北京青年报发表于晓洋作品《大师眼中的——蒙娜丽莎》,该作品与大师达利、杜尚作品一同发表
2004年《大众摄影》发表“中国百年摄影首事”认定86年于晓洋创办的“心理视像”派为中国第一个摄影流派。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大众摄影》杂志,全国摄影杂志发行量第一
2006年作为特殊成就者受邀参加中国摄影家协会成立50周年摄影大展,四幅作品入选并入编画册
2007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中国艺术的国家级权威机构)正在出版的《中国现代美术史》作为现代摄影流派的创始人入编于晓洋艺术理论文章和代表作品
2008年在北京789艺术区贡雀画廊举办《于晓洋个人摄影展》
2009年受邀中国平遥国际摄影节举办(觉醒的80年代)著名摄影家邀请展,该摄影节属于国际认可的摄影节
摄影作品:
1986年,创立了中国第一个摄影艺术流派——心理视象派。并举办了四人联展。引起了艺术界的多放的关注。
1988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个人摄影艺术展。轰动了艺术界。
1992年,由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了《于晓洋现代摄影作品选——一个流派的崛起作品集》。同年入选《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
1994年,并荣获了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二十世纪杰出艺术家”称号。
1999年,应美国莫比尔国际艺术节邀请,举办了个人摄影艺术展。并在纽约、旧金山举行了艺术交流活动。
电视作品:
1990年,拍摄了中国第一个部室内剧《渴望》,任主摄影师。
1993年,导演拍摄了记录片《生命狂歌-诗人食指》。
电影作品:
1993年,出任电影《悬念》的摄影师。该片参加荷兰、日本、加拿大、柏林等多个电影节。并在鹿特丹电影节上荣获“最佳评委会奖”。同年,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进行了全面报道。
1994年,导演拍摄了开创中国实验“诗电影”先河的独立电影《迷岸》(35mm.90’)该片于1997年荣获第46届德国曼海姆多机电影节竞赛单元入围提名奖。并荣获匈牙利国际电影节总统特别奖。
同年,入围了纽约大学第三届国际学生电影节。
2002年,导演了实验电影《试镜》。
2007年,导演电影《为幸福歌唱》2009入围韩国首尔人文国际电影节
MV作品:
2000年, MV《蝶儿飞》荣获匈牙利国际音乐电视艺术节最佳导演奖。并应邀为港台及内地歌手钟镇涛、陈红、张迈、何静、付笛声、任静、徐洋、陈俊华等制作了二十多首MV作品。
广告作品:
1996年,导演了章子怡第一次出镜广告片《沱牌曲酒》及MV。成为她登陆大银幕前的影视处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