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影像频道专访 > 莱斯利·马丁:最大的挑战是让摄影保持新鲜

莱斯利·马丁:最大的挑战是让摄影保持新鲜

无忌原创
满异
my
2009-10-14

        “光圈”基金会是著名的非盈利摄影机构,由安塞尔·亚当斯等多位摄影师于1952年共同创办,并推出《光圈》杂志。如今,“光圈”已发展成享誉全球的摄影组织,旗下包括杂志、书籍出版、展览、教育、奖项等分支,系统性地全面推动着摄影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向前发展。从60年代到今天,“光圈”出版部已出版了超过500本摄影书籍。

        作为一名资深编辑和出版者,“光圈”出版部主任莱斯利·马丁(Lesley A. Martin)女士曾编辑出版过40多部摄影书籍。她首次来华,在平遥接受了色影无忌的专访。

 

延伸阅读:

设计者详解:一本光圈出版社摄影画册的出炉过程

 

 

莱斯利·马丁(Lesley A. Martin)在采访现场

  

关于展览:摄影潜藏着无限的可能


 

光圈基金会展区内的作品,即“黑照片”和“白照片”


         色影无忌:我们知道光圈基金会于1952年由安塞尔·亚当斯(Ansel Adams),多萝西·兰格(Dorothea Lange)等摄影家创立。经过超过半个世纪的时间,摄影有了很大的变化,光圈基金会有没有经历一些改变呢?在哪些方面?

        莱斯利·马丁:当然有改变。首先是硬件方面,杂志和以前不一样了,举个例子,最早的光圈期刊只有这样大小(大约介于32开与64开之间),里面是黑白照片,而且事实上,文字比照片要多,因为照片的制作费用昂贵。现在的光圈杂志如你所知,大开本,全彩色印刷,更加国际化。而且现在我们相当重视当代艺术领域的摄影作品,有实验性和创意性的作品等,当然也有走传统路线、经典样式的摄影。

 

        色影无忌:这次光圈基金会展出的作品即是这样充满概念性和抽象化,观者应该怎样去理解它们?

        莱斯利·马丁:这个展览是基于一本书,作者是莱尔·雷克斯(Lyle Rexer),他也是这个群展的策展人。在这本书里他追溯了抽象摄影的历史。你知道,摄影通常被认为是具象的艺术形式,这儿,我拍一张桌子,照片上它就是个桌子。但是在此表象的下面,摄影其实潜藏着无限的可能。历史上有很多摄影师钟情于拓展抽象摄影的手法,以此表达对世界的看法,作以哲学上的思考,甚至就是针对摄影本身的开拓。就像这个展上以及莱尔书中的作品,事实上大量的当代作品是关于摄影材质的探讨。比如那幅全黑的作品,那是用扫描仪直接扫描纸张上面的灰尘,非常有趣的点子……因此我要再次强调的是:对一张照片,我们观看的极限是什么?还有紧挨“黑照片”的一张大尺寸像空白纸的作品,其实仔细看,照片上那些细屑是摄影师刮下的胡子渣。所以我举“黑照片”和“白照片”的例子,就是说这样的作品它看起来非常抽象,然而实际上也是非常具象的,一个是灰尘一个是胡子渣。

 

        色影无忌:展览中一位作者Charles Lindsay,他的作品似乎不那么抽象?

        莱斯利·马丁:他的作品非常有趣,他用负片效果表现油质以及其它一些微观物体的肌理,放至大尺寸,就像显微镜下的世界。他的作品关于有机物和自然界的形态,但是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创造了它们。

 

        色影无忌:你是否认为这是一次面向未来的展览?因为包含了丰富的可能性,给影像的可实验性留下广大空间。

        莱斯利·马丁:是的,这个展览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可能性。我不相信摄影是有限制的,只有一种或另一种摄影,不,我不这样认为。光圈作为一个基金会,我们鼓励不同类型的摄影里最好的作品。你看到光圈创始人,亚当斯、兰格、摩根,他们的路数完全不同,但是这些人能够走到一起,为了交流探讨彼此的想法而共同创造出一些东西来。

 

 

光圈基金会展出的Charles Lindsay作品

 

 

莱斯利·马丁(Lesley A. Martin)与无忌工作人员合影

 

        色影无忌:光圈曾出版过特刊,整本杂志专门介绍一个摄影师,像库德卡。

        莱斯利·马丁:是的,光圈出版过很多个人专刊,专门为一个艺术家的,我们现在也在做。库德卡非常了不起,实际上我们现在与他仍然保持着合作。

 

        色影无忌:所以看到这次的展览,联想到许多年前的库德卡专刊,可以看到光圈对摄影多样化的包容。

        莱斯利·马丁:对,这是我们的目标,保持灵活,只要是最好的,新的点子……有时即使是传统形态的摄影,也会有新的点子令它焕发生机。比如我们去年为库德卡1968年拍摄的纪实系列出版了画册《68年,入侵布拉格(Invasion 68:Prague)》,在纽约的光圈画廊做了大型回顾展,对他这一专题进行了最全面的回顾,这在之前是没有过的。所以尽管是旧作,仍有新的方式可以呈现,这个展览对很多当代摄影师也有启发。

 

        色影无忌:尤其是在去年,捷克遭前苏联入侵40周年之际……

        莱斯利·马丁:是的,所以也是很好的纪念方式,回顾这40年的历史。

  


光圈的传统:鼓励有潜力的摄影师

 

 

由“光圈”出版的南·戈尔丁首部摄影书

 

        色影无忌:那么光圈有没有与中国摄影师合作的经验?

        莱斯利·马丁:我正在考虑这方面的事情,我看了1980年代中国摄影的展览,有很多有意思的东西;我也参加了一些相关的活动,其中有些是我已经知道的摄影师,但还有很多人是我不认识的。10年前光圈做过一本书,有关中国跨越50年的历史影像,那时我还是个很年轻的编辑,我记得当时做起来难度很大,因为关于中国摄影的资料非常难找。现在自然是容易多了,我可以来到这里亲眼目睹这激动人心的场面。那本书可能是光圈做过的关于中国摄影最大的一件事了,另外,在杂志里我们有登载过很多关于中国摄影的文章。

 

        色影无忌:仅仅是出版物吗?有没有在其它一些方面接触到中国摄影师,比如奖项、基金等?

        莱斯利·马丁:还没有,我们有评选最佳作品集的奖项——光圈作品集奖(Aperture Portfolio Prize),它是面向全球的,尽管我不知道中国摄影师是否会感兴趣。因为需要一定的申请费用(25美元),而且申请人也必须是《光圈》杂志的订阅者,因为这样他们会知道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作品,而我们也能找到适合我们的摄影师。我不知道是否会有中国摄影师愿意参加,但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让我们看到中国的摄影作品。操作起来很简单,在网上就可以申请。

 

        色影无忌:除此以外,也有其它一些鼓励年轻、有潜力的摄影师的途径?

        莱斯利·马丁:是的,我们有很多项目鼓励有潜力的摄影师。我们有“第一本书”系列,为很多摄影师出版第一本个人画册,就是前面提到的个人专刊。光圈有这个传统,我们有黛安·阿勃斯的第一本书,我们有南·戈尔丁的、斯蒂芬·肖(Steven Shore)的……这些是在1970-80年代,最近的话,像德国女摄影师Loretta Lux等,也许我们为其出书的时候他们还不是很有名,但他们中很多人后来成为了大家。

        除此以外,我们也有一些拍摄项目,也如最近的“绿卡(Green Card)”。沈玮是其中的5个摄影师之一。这次对我们来说也是有些实验性质的,我想这会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来让有潜力的摄影师不断进步。

 

        色影无忌:这个项目听起来很棒,因为似乎它不仅是一个拍摄任务,还有很强的互动性在里面。

        莱斯利·马丁:对,它也有很多与社会问题的联系,比如金融危机、城市人口、营养品方面的问题,等等,是很跨界的一个活动。光圈在纪实摄影领域有着悠久的传统,所以,这样的跨界实践对摄影师是一次不错的经历。

  


摄影的挑战:如何保持新鲜

 

 

特伦特·帕克作品

  

        色影无忌:我看到有一位玛格南摄影师的作品,来自澳大利亚的特伦特·帕克(Trent Parke),紧挨着光圈的展览。

        莱斯利·马丁:噢,特伦特·帕克是我很熟悉的摄影师,他的作品不光黑白,彩色的也非常精彩。

 

        色影无忌:我看过他一些彩色中画幅作品,也非常喜欢,但最初令我印象深刻还是他的黑白作品,比如那本书《梦/人生(Dream/Life)》……

        莱斯利·马丁:我也是。他出道时是拍黑白的,还有一本书《通向午夜的几分钟(Minutes to Midnight)》,还有那些水下拍的照片,都非常好。这次看到印刷品我很高兴,以前我看过的是其它形式的展出。

 

        色影无忌:那么诸如此类传统风格的纪实摄影,光圈还在支持吗?

        莱斯利·马丁:当然,我们继续接受传统的纪实作品。只是在这种风格里面,我认为,比较难以呈现出有突破性的新点子,除非有人像特伦特·帕克这样,有非常个人化的视角。在我们最近出版的摄影师作品中,有两个摄影记者,一方面拍的是那种人文关怀的纪实,但照片并不是传统的黑白,一个是乔纳斯·本迪克森(Jonas Bendikson),来自玛格南,还有一个是乔纳森·托高夫尼克(Jonathan Torgovnik)。

 

        色影无忌:前者是那个挪威人?

        莱斯利·马丁:对,他的作品非常有意思,仍是传统题材,仍然使用35mm相机,但他的视觉传达方式令人感到新鲜。你知道,不管怎样,讲述故事固然是重要的,但是尝试发展出新的看故事的方式同样重要。因为否则的话,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有时当你看一部作品时好像早已看过?这样的话,人们无法用心去看,不愿去了解故事,总是说同样的老话……

 

        色影无忌:所以摄影语言还是需要不断更新的。

        莱斯利·马丁:是啊。当然了,也不要误解我的意思,这里面是有余地的,在新的形式和基本的故事讲述之间。但我认为,对我们来说,我们要寻找的是摄影有所改变之处,有所拓展之处。这很难,实际上我觉得这是最难的一点,我看过来自世界各地无数摄影师的作品集,最大的挑战其实是让你的摄影保持新鲜。

 

 光圈画廊:现在是艰难时期

 

 

光圈画廊,库德卡“入侵”系列大型回顾展期间 

 

        色影无忌:光圈在纽约有专门做展览的地方,光圈画廊?

        莱斯利·马丁:对,我们有画廊。

 

        色影无忌:最近怎样?运营的还好吗?

        莱斯利·马丁:现在是艰难时期啊,在纽约这些日子很困难。你知道我们通常是不卖作品的,我们是非盈利机构。但是,首先,保命还是要紧,所以下一个展览我们将会提供给摄影师出售作品的服务。事实上对摄影师非常有好处,如果他们在纽约没有画廊代理,我们可以帮他们,通过分成我们也能贴补一点成本。我们并不完全和画廊一样,画廊是五五分成,我们得到的比例低得多,摄影师将获得剩下的全部。

        我们也有限量版照片出售,手工制作的铂金印相等。很多时候我们会要求摄影师同时制作些小尺寸版本,比如11×14或30×40,以供人们以更容易承受的价格买到,尤其对于年轻的收藏者。举个例子,我们有传统的印刷品,如Edward Steichen作品,光圈的创办者和主管与Edward Steichen一起工作,印制了他的作品集,非常大尺寸的版本,现在还有卖。你可以买一幅铂金印刷的照片,拿《月升》打比方,要2百万美元;而这本大开本的作品集只需800美元,其实出自同样的印刷品,还是Edward Steichen亲自监制的。

 

        色影无忌:这是个好办法……

        莱斯利·马丁:是啊,所以也不需要大的投资。

 

        色影无忌:有没有考虑来中国拓展市场?

        莱斯利·马丁:说实话,我还不知道从何入手。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我得先搞清楚状况。接下来我会去北京的三影堂转转,他们有不错的展览,出过一些不错的书。

 

        色影无忌:而且他们也很支持有潜力的摄影师。

        莱斯利·马丁:是的,我看过他们网站,上面有一些英文访谈,对我了解中国这方面的情况很有用处。

 

        色影无忌:上海也有一些不错的画廊,在做一些有趣的事,同样也出版画册。

        莱斯利·马丁:很可惜这次我不能去上海。上海也是很神奇的地方,希望下次能去。

 

 关于中国摄影:我们更想了解中国的纪实作品

 

 

正在旧金山当代美术馆(SFMOMA)展出的中国纪实摄影师骆丹作品

 


        色影无忌:我们知道,休斯敦摄影节曾在北京组织过一个专家见面会,在2006年,很多中国摄影师都有参加,和策展人见面,请他们点评作品等。光圈在这方面有没有做过相关的工作?

        莱斯利·马丁:事实上,那时光圈有工作人员去了北京,Diana Edkins,她当时是光圈策展方面的相关人员,现在是独立策展人。

 

        色影无忌:能否介绍一下美国的摄影节?

        莱斯利·马丁:休斯敦摄影节的历史最久(在美国),包括展览、作品点评,有一些讲座,也有一些市集,像APAD这种。整个摄影节的气氛也比较像市集,艺术市集。他们运作的不错,但并不是每次都特别出彩,因为还是比较注重市场,而不是想法。是个不错的去处,也有好作品看。

        圣达菲(Santa Fe)有更好的专家见面会、作品点评,但没有展览。

        纽约摄影节开始于2008年,我是那里的4个策展人之一,另外还有马丁·帕尔(Martin Parr),Kathy Ryan,Tim Barber。

       

        色影无忌:我们前阵子采访了马丁·帕尔,他的幽默感非常英国式……

        莱斯利·马丁:是吗?没错,他是典型的英式幽默。他给我发邮件说北京的二手市集不错。

        马丁·帕尔为摄影做了很多贡献,他不仅是个有趣的摄影师,同时也是策展人,收藏家,他为推广摄影画册——作为摄影师让人们了解其作品的最好方式——也做了不少事情。他担任策展人的法国阿尔勒摄影节非常重要。

 

        色影无忌:对于中国摄影,你更想了解哪些方面的东西?

        莱斯利·马丁:事实上,在西方我们更多了解到的中国摄影作品是比较艺术化的,fine art photography。西方很长时间以来,最主要的摄影观看方式其实是报道式的,人文纪实、街头摄影,这部分在中国的情况并不被我们所了解。所以,中国的纪实作品,这是我们更想知道的。

 

 关于摄影教育:创造出反映他们独特想法和独特视角的东西

 

 

毕业于SVA的摄影师沈玮作品《几乎赤裸》

 

        色影无忌:你也做教师,在SVA(视觉艺术学校)?

        莱斯利·马丁:我在那边做兼职,光圈做全职。

 

        色影无忌:沈玮也是这个学校毕业的对吗?

        莱斯利·马丁:是的,我见过他很多次。我很喜欢他的作品,有着独到的风格,非常精致。

 

        色影无忌:你在SVA教什么呢?

        莱斯利·马丁:以前我教过当代摄影史,1960年代部分,也教过本科生的理论课,当他们在准备毕业作品时。所以,要看很多作品,说很多话,倒是没有许多讲座课。

 

        色影无忌:那么在分析毕业作品的过程中,你有没有一些经验可以与中国摄影师以及学习摄影的人们分享?

        莱斯利·马丁:事情是这样,我无法告诉你怎样去做。我要求他们的,也是要从非常个人的位置出发,其实这是关键。我跟学生们说的最多的,便是关于如何从能够拍出一张好照片——一张普遍意义上熟悉打眼的好照片——转移到能够尝试创造出反映他们独特想法和独特视角的东西。我觉得,这很难给出一个公式啊:)那还是来自于专属于你个人的角度,即便是报道摄影也是的。

 

关于摄影工业:真正去关注摄影教育


 

近期的《光圈》杂志封面,封面画作出自摄影家William Eggleston之手

 

         色影无忌:《光圈》杂志是季刊,一年只出4本?

        莱斯利·马丁:是的,我们有高级别的印刷品质,事实上我们每次的杂志看起来都像一本书。我们也会跟摄影师合作,主要支持新作品,不管是出自新锐摄影师还是长期活跃的摄影师。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审阅作品,写摄影评论,等等。

 

        色影无忌:你是光圈出版部门的负责人,对于摄影画册出版方面,有没有什么想说的?

        莱斯利·马丁:马丁·帕尔跟我说,他在中国看到的摄影画册不多,更多是像※※※※※那样历史题材的、政治宣传类的图片书籍。实际上这点很有趣,因为中国的印刷水平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我们的书是在中国印的,在香港,也在深圳,他们能做出好东西来。所以看来材料是在这里的,但似乎没有多少机构有兴趣推广摄影画册。

        我想一个原因是摄影书很贵,所以这个市场在中国还没有很好的打开。

 

        色影无忌:是的,而且不仅是摄影书籍,摄影收藏的市场也刚刚开始,而在西方这个市场早已非常成熟。你对中国摄影市场,乃至整个摄影工业的发展有没有什么建议?

        莱斯利·马丁:我认为最好的建议,事实上也是我们自己在跟随的,那就是真正去关注摄影教育。首先是对摄影师,你如何编辑你的作品,你如何针对收藏去考虑你作品的输出;同时也要对市场进行教育,培养收※※群。这很艰难。即使在美国,艺术品收藏是非常重要的领域,而摄影收藏市场也是落后于其它艺术品的,因为拍照越来越普及了,印刷成本却越来越高昂。你能做的,就是要去说服,有渠道去说,为什么要收藏,如何收藏,而不是收藏什么,因为那是个人的选择。并且,公立机构应该承担起责任,如果只有一家公立美术馆收藏摄影作品,你可以想象……公立美术馆应该举办更多的摄影展,才能让摄影作品有价值。

        当然,很多大部头的事情已经做到了,我们在谈论的是更多值得关注的东西,该如何去深入发展。

莱斯利-马丁(1)
apertu(1)
0
朕知道了~
0
呵呵
玩打地鼠呢?
分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