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影像频道专访 > 访谈 | 冯琳:重要的是自己愿意和自己对话

访谈 | 冯琳:重要的是自己愿意和自己对话

色影无忌
曲斌
曲一了
2017-03-24

《百万计划》产品图

Q:您的很多作品都是一系列行为的结果,像《付费阅读》《浪漫》《主妇的机械劳动》等,尤其《百万计划》,其周期很长,我特别好奇您关于最终呈现的作品形态以及选择的媒介是怎样考虑的?

F:过程比呈现重要,真实是有力量的。呈现方式我也在改进。

《大提琴的美好泡影》

Q:我觉得您空间里的很多物品都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证明(大提琴,画面停在步步高DVD界面的电视),其本身已经夹带着你的情感和记忆。虽然它们取材于生活,但在展览空间中削减了功能属性,而成为了纪念碑。

F:DVD画面是因为光盘播完了,画廊工作人员没留意,没有点继续播放而已。所以,这个纪念碑是你自己的理解,也挺好。

Q:您曾经说过:我觉得生活比作品有趣多了,能取出生活的每一个片段的,都是好的作品。在面对生活这一复杂命题时,您如何把握其中的庞杂与不确定性?

F:我就多做点自己喜欢和想做的事。宁愿在家躺一天也不愿去社交。是不是艺术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愿意和自己对话。

 

后记

《绝望的主妇》三个展览空间中均有现成品和创造物,让整个展览既保有现实的可快速进入的可能,同时又有着需要深入考察的精神内核。纵观冯琳之前的作品,我觉得她的创作都有一种举重若轻的感觉,不需要声张就可以巧妙地获得一种可能。

整个展览空间均使用来自窗户的自然光照明。尤其第三个空间,窗户没有遮挡,户外周围的平房居住区清晰可见,似乎也构成了展览的背景,源于生活的艺术作品与室外的现实生活构成了一种对照关系。整个展览就像走进了她的私人生活,但其毕竟不是照搬的,而是把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组成的有着哲学意味的一首首小诗。

最后就艺术和生活之间的界限这个问题我们采访到了展览的策展人崔灿灿:

“艺术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它可能是生活中的一种精神工具,或者一种情感风格,或者一种生活的形式。

冯琳的作品来自于它的生活遭遇,它的生活遭遇也取决于她的身份、经验和意识,她既是一个主妇,也是一个艺术家,这种混杂的身份,让她对生活的回应充满特殊的方式,她倾向于寻找这些经历中的视觉因素。

如果,我需要讲述这个生活中真实发生的故事,我们必须用视觉将它变成可观可见,这些可见的部分就是作品,也是我们所谓的“艺术”。它区别于日常生活中的平庸与乏味,又具有特殊的精神需求,来自于一个极端化的个体(主妇),并在展厅中通过视听语言讲述,又通过对故事的分析,指向艺术创作方法的可能性,反问艺术的目的是做什么?这就是在这个展览中艺术和生活的边界。”

 

冯琳(1)
绝望的主妇(1)
崔灿灿(2)
摄影(5545)
色影无忌(6045)
0
朕知道了~
0
呵呵
玩打地鼠呢?
分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