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影像频道专访 > 访谈 | 冯琳:重要的是自己愿意和自己对话

访谈 | 冯琳:重要的是自己愿意和自己对话

色影无忌
曲斌
曲一了
2017-03-24

 访谈

Interviewer

冯琳:重要的是自己愿意和自己对话
▂▂▂▂▂▂▂▂▂▂▂▂
采访/曲斌

2017年3月10日,草场地艺琅国际画廊展出由崔灿灿策划的艺术家冯琳的个展“绝望的主妇”。

《主妇写真集》

在刚看完展览的海报后我急不可耐地写下了以下内容:

“法国著名女性主义者西蒙娜·波伏娃(Simone Beauvoir)在其著作《第二性》(TheSecond Sex, 1949)中指出:“女性不是生就的,而是逐渐变成女人的。”冯琳无意中看到丈夫手机里存的一张色情照片,于是模仿摆拍了这类照片,将自己扮演成男性希望看到的样子,并置于男性视角下审视,这是一个对当下社会男性权利的巨大挑战。而在网络上,人们乐于消费这些照片,这暴露了他们的偏好和趣味,暗示了在普遍的认知中女性被作为一种性诱惑存在的事实,但他们又要规避掉认为有伤风化的东西(有意隐藏这一事实)。

性幻想中的主妇被强加一个形象,是男性想象中的自己,无关乎女性自身,这是一个绝妙的讽刺,冯琳提出了一个问题让人们去思考“主妇”的真实身份以及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

但在观看了整个展览之后,我发现这并不是简单的关于女性受压迫、歧视的问题,有着“艺术家”身份的主妇的冯琳机敏的觉察到生活远比任何概念都要复杂,并借助最日常的有限材料精妙、细致的构筑了现代女性生活的范本,其作品琐碎而具体,具有象征意义。

随着她用三种颜色设定的情感经历的三个阶段的变化,我们会愈发感到“绝望”——所有的对婚姻的努力经营,最终都走向“反复的主妇时光”,我们能怎么办?“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在哪里被磨平,又在哪里无分彼此”?


个人幻想-紫色时期

展览现场

进门右侧的第一件作品《主妇的电视剧时光》是冯琳平时在看电视剧时做的毛毡,这些看起来温馨而精致的毛毡被用铁钉穿透身体,牢牢的固定在盒子里,走进观看让人后怕,这似乎无意中预言了“个人幻想”的破灭。

《主妇的电视剧时光》

在前言左侧是带有相框的结婚照,右侧放着小说《简·爱》,隐含着“主妇”对婚姻生活的浪漫幻想。

捡来的鲜花被搁置在地上,而丈夫送的11朵玫瑰被精心挂在墙上,我猜测对象征爱情的鲜花的不同处理方式,暗合了“主妇”对情感的态度。用丈夫身上的泥做成的《诗》看起来浪漫甜腻,《付费阅读》似乎可以联想到丈夫睡前像婴儿一样倾听故事。平淡中的温情,但又隐藏着危险。

《浪漫》

《诗》

《付费阅读》

一楼到二楼中间的过度分别是《家庭装饰画》,《主妇人生的第一场官司》,是由浪漫的婚姻幻想到冲突、※※的承接关系。而《家庭装饰画》上被展览现场一分为二的光线也不动声色的交代了这一变化。

《家庭装饰画》
 

破裂,※※-绿色时期

展览现场

在二楼,结婚照再次出现,这次它被撕毁又重新黏合随意挂在墙上。结婚照前后呈现的截然相反的状态提示了情感的破裂。

《撕毁的结婚照》

电视机作为家庭中的共有物品被砸烂,抽象而静默的画面永远停滞,冲突爆发过后归于死寂。而《主妇写真集》出现的梦话再一次出现在电视机里,但冰冷到让人寒颤。

《丈夫的梦话》

二楼到三楼的楼道有三件作品,分别是《一条神秘内裤》,《夫妻恩爱秘籍》,《寻猫启事》,情感从猜疑到缓解,进入三楼是无休止的日常。《夫妻恩爱秘籍》是关于在婚姻中认识自己的过程,而这是在破裂和※※之后的结果,双方都努力在婚姻中寻找自己、了解彼此。《寻猫启事》似乎又给了彼此以爱的契机,这些都为作品提供了更丰富的内涵——现实的胶着远比艺术复杂。

《一条神秘内裤》

《夫妻恩爱秘籍》


反复的主妇时光-蓝色时期

展览现场

毛毡再次出现,但这次是形态最乏味的砖形(《猫的毛》),恰如冯琳之前的作品《未接来电》,作品有着诗意的浪漫,柔软的外表下面却是一丝苦涩和讽刺。猫毛中掺杂着人的毛发,紧密混杂在一起,无法区分,这暗含着主妇的生活被扎成了结结实实的“砖头”——纠葛而乏味的生存状态。

《猫的毛》

三个空间彼此关联,又有着不同的情感表达。任何一个作品都不应脱离其空间设定,共同作用才能构成完整的表达。恰如《主妇的记账单》,抛开背景单独谈论是无意义的行为。如果说《主妇的家常菜》《付费阅读》是有趣味的日常,那么到了三楼,记账单、发票、大提琴、打扫卫生收集的猫毛、腌渍的小黄瓜,则变成了机械而重复的劳动。

《主妇的记账单》

在《主妇的腌黄瓜》中,每一个黄瓜都像一个生命体,它们形态各不相同,但又有着共同的命运。腌渍的小黄瓜被永远定格在了最萎缩的状态,并将永远这样被陈列下去。

《主妇的腌黄瓜》
 

三楼被绿箩遮挡的监控录像使用偷窥的角度,里面反复左右转动的镜头里不变的是丈夫靠在沙发上的背影。“主妇”离家出走三天回到家中,看到丈夫面对摄像头说的话感到又好笑又感动。这也给了我们一个令人深思的命题——无论如何,生活终是裹挟着琐碎的边角料,构成“反复的主妇时光”。

《离家出走以后......》
 

 Q:曲斌
F:冯琳

《礼物》视频截图

Q:您非常善于在日常生活中捕捉线索,作品有着柔软而细腻的外表,但拥有非常强大的内核和延展性。在之前的作品《未接来电》中,您通过再正常不过的一个举动介入日常生活,但却收效了出人意料的结果。在作品《礼物》中,您为工作室中的动物准备了大餐和礼物,并把它们的活动录制下来。在本次的展览中也包含了您有意识的捡拾花等创作。我想知道您在创作中是否会有一个预判?亦或是这些本就是您的生活状态?

F: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但是也有预判。

Q:结婚照中丈夫的脸用黑色方块遮挡住,《主妇的电视剧时光》中原本打算做的全家福也缺少丈夫的角色,“丈夫”是作为一个符号存在,无关乎年龄,长相,地位,是吗?这些作品大多是来自于您自己的经历,我在想这是否也是一个自我认知的过程?

F:作品里的丈夫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自己,这个作品是梳理情绪的过程。

《丈夫的情人们》

Q:我觉得《丈夫的情人们》《一条神秘的内裤》其中包含了很复杂的情绪,其中的事实已无关紧要。您的很多作品都有这种微妙而敏感、复杂而神秘的特性,我想这其实也是您对我们周遭生存现实的一种考量?

F:真相总是你最愿意相信的那一个而已。

Q:我在展览现场发现很多人看到作品之后会会心一笑,我其实很好奇艺术创作如何作用于现实,不知道您在创作中有没有一个期待的答案。

F:生活只是素材,把素材选择性的拿出来,可以给观众组成各种各样的故事和体验。

Q:我对网络上的一些言论很惊讶,有很多人认为主妇就应该怎样怎样,您如何看待主妇这一身份?

F:网上各种言论都有,他们窥视猜测我的同时,我也猜测他们,挺好。比如腾讯新闻上的评论,都在骂:干死这个小日本之类。可见大众对待网络新闻事件的态度。只看图不看字。

《主妇的机械劳动》局部

《百万计划》展览现场

《百万计划》产品图

Q:您的很多作品都是一系列行为的结果,像《付费阅读》《浪漫》《主妇的机械劳动》等,尤其《百万计划》,其周期很长,我特别好奇您关于最终呈现的作品形态以及选择的媒介是怎样考虑的?

F:过程比呈现重要,真实是有力量的。呈现方式我也在改进。

《大提琴的美好泡影》

Q:我觉得您空间里的很多物品都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证明(大提琴,画面停在步步高DVD界面的电视),其本身已经夹带着你的情感和记忆。虽然它们取材于生活,但在展览空间中削减了功能属性,而成为了纪念碑。

F:DVD画面是因为光盘播完了,画廊工作人员没留意,没有点继续播放而已。所以,这个纪念碑是你自己的理解,也挺好。

Q:您曾经说过:我觉得生活比作品有趣多了,能取出生活的每一个片段的,都是好的作品。在面对生活这一复杂命题时,您如何把握其中的庞杂与不确定性?

F:我就多做点自己喜欢和想做的事。宁愿在家躺一天也不愿去社交。是不是艺术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愿意和自己对话。

 

后记

《绝望的主妇》三个展览空间中均有现成品和创造物,让整个展览既保有现实的可快速进入的可能,同时又有着需要深入考察的精神内核。纵观冯琳之前的作品,我觉得她的创作都有一种举重若轻的感觉,不需要声张就可以巧妙地获得一种可能。

整个展览空间均使用来自窗户的自然光照明。尤其第三个空间,窗户没有遮挡,户外周围的平房居住区清晰可见,似乎也构成了展览的背景,源于生活的艺术作品与室外的现实生活构成了一种对照关系。整个展览就像走进了她的私人生活,但其毕竟不是照搬的,而是把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组成的有着哲学意味的一首首小诗。

最后就艺术和生活之间的界限这个问题我们采访到了展览的策展人崔灿灿:

“艺术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它可能是生活中的一种精神工具,或者一种情感风格,或者一种生活的形式。

冯琳的作品来自于它的生活遭遇,它的生活遭遇也取决于她的身份、经验和意识,她既是一个主妇,也是一个艺术家,这种混杂的身份,让她对生活的回应充满特殊的方式,她倾向于寻找这些经历中的视觉因素。

如果,我需要讲述这个生活中真实发生的故事,我们必须用视觉将它变成可观可见,这些可见的部分就是作品,也是我们所谓的“艺术”。它区别于日常生活中的平庸与乏味,又具有特殊的精神需求,来自于一个极端化的个体(主妇),并在展厅中通过视听语言讲述,又通过对故事的分析,指向艺术创作方法的可能性,反问艺术的目的是做什么?这就是在这个展览中艺术和生活的边界。”

 

冯琳(1)
绝望的主妇(1)
崔灿灿(2)
摄影(5545)
色影无忌(6045)
0
朕知道了~
0
呵呵
玩打地鼠呢?
分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