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影像频道专访 > 阿刘:影像世界里的吟游诗人

阿刘:影像世界里的吟游诗人

色影无忌
董小米
Hardin
2014-06-17

色影无忌:华人摄影师的身份为你了解西方的风光摄影文化提供了便利,那你觉得和西方的风光摄影文化和国人对于风光摄影的理解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你在国外的摄影大赛中屡获大奖,有什么诀窍?

西方的风光摄影,尤其是北美地区,注重视觉震撼力和社会意义,视觉震撼力主要体现在夸张的前景放置,强烈的色彩表达,汗毛毕现的锐度等等。而社会意义则是深深植根于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大到国家地理,小到社区的自然保护机构,各种政府的民间的团体用资金和荣誉鼓励风光摄影师去创作表现地球之美的系列作品,让人们欣赏到他们平时难得一见的风光,以及表现人类在大自然中的渺小。而国人对风光摄影的看待,从我的理解出发,更多的是从一种艺术的角度,这或许深受传统中国画的影响,我们看待摄影也像是看待绘画,寻找留白,体会意境,忽略细节,注重整体。而风光摄影的社会意义在中国并不是十分突出,更多的应该说是文化意义,当然,这也和我们烟雨楼台,小桥流水,秀丽如诗的地理环境有关。可以说西方人看待摄影就像是他们看待科学技术一样,精确的参数,完美的曝光,一丝不苟的构图,而中国人看待摄影就像是我们的烹饪技法,加盐少许,火候适中,没有固定的量杯刻度,有的是一种感觉和心情。我个人在西方的摄影领域成功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我用一个中国人的思维来解读西方摄影技法,使用他们的精确计算,拍摄他们的风光,却时刻想着中国诗的禅意,中国画的意境,这令我的作品有别于西方其他的摄影师,从而脱颖而出,屡屡获奖。

《冷山的呼唤》

冷山的呼唤

色影无忌:在摄影技巧方面,你的成长相当快,能不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经验呢?

其实摄影技巧本身并不难掌握,尤其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我们可以从互联网轻易简单的获得各种摄影前期和后期的技术文章,更别提还有纸质的书籍和杂志,数不清的摄影讲座等等。但更重要的是实践,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多出去拍片才是王道,我刚开始学习摄影的时候,每天都花半个小时在户外寻找小景用镜头记录,这样我接触了各种不同的光线变化,有的拍得好,印证了自己学到的东西,有的拍的不好,我就到网上找相应的问题解答,从而克服了各种各样的技术难关。可以说只要坚持拍摄和学习,最多半年,任何人都可以了解摄影的参数奥秘和器材使用。

色影无忌:我们常说,功夫在诗外,看着你这一张张精美绝伦的作品,我很好奇是不是你也从其他的艺术形式里吸取灵感?

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可以说我80%的摄影创作源泉是来自摄影以外。尤其是诗歌和绘画,诗歌给我意象方面的东西,可以意会不可言传的,表达内心的,观察大自然细致入微的感觉都是来自我对诗歌的深刻体会和应用,可以说我拍的每一幅作品都带有我个人对身边事物的理解以及我读到过的其他优秀诗人对相似景物的解答,比如王维的“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比如北岛的“在早晨消融,从残留的夜色中人们领走了各自的影子”,再比如托马斯的“公园的白蝴蝶被很多人读着。我爱这菜白色,像是真理扑动的一角。”等等,他们给我启迪,给我启发,让我深刻思考问题。而绘画对我的影响更大,我从两岁开始学画,长达二十几年的对线条以及明暗的理解让我在捕捉光影时候多了一种敏锐,尤其是构图方面,点线面,光影色的组合不外乎中国画和西方油画中元素的排列组合,我得益于这种训练而生出了摄影师的眼睛。除此之外,我还钻研雕塑,建筑以及音乐,甚至各种各样的行为艺术来磨练自己的眼界,比如杜尚的“小便池”作品<泉>让我理解了“错构”的艺术概念,这在我自己的摄影创作中经常用到。

绿色中的日出

绿色中的日出

色影无忌:在你的贴子里我发现你为很多人解答关于数码后期的相关问题,那你认为数码后期在一张优秀的作品里扮演者什么角色,占多大比重?

这个不好说,不同的摄影作品适用不同的后期处理手法,有的作品我丝毫不做后期,有的摄影作品我会花上几天来做后期,比重也是从0到80%,没有一定的规律,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后期的工作是为了还原当时真实的场景,而不是增加或减少捕捉到的元素。
一张好的摄影作品应该是让人看了原片觉得已经足够优秀,而修改后的片子更加画龙点睛,抓人眼球。或者说后期之前和后期之后看不出明显区别,但又觉得处处都得到了升华。

1
朕知道了~
0
呵呵
玩打地鼠呢?
分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