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影像频道专访 > 独家:专访华赛国际评委(一)

独家:专访华赛国际评委(一)

无忌原创
shenyi
2009-03-30
 

 无忌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米歇尔讲述年度图片大奖的评选过程以及评判作品好坏的标准

 

  色影无忌:您如何评价此次获奖的作品,他们是否是您预期的那些作品,还是在您的意料之外?

   米歇尔: 首先我想说,在我来做评委之前我就带着很高的期许,而最终的结果也并没有使我失望。我尤其为年度图片大奖的得奖作品感到骄傲(注:邹森《母爱•地震》),那张作品就是我们所要的。

  我认为,不能说因为一个新闻事件受到了极大地舆论关注,就迫使评委们觉得有必要从以那个事件为题材的作品中选出大奖,却不管照片本身是否是一张出色的新闻作品。这是我们评委必须认识到并且保持清醒的。所以,我们选择那幅作品作为年度大奖也并不是因为去年在中国发生了地震这个大事件。值得欣慰的是,邹森的这张作品的题材与影像本身都很优秀。它几乎包含了一张优秀照片应有的所有元素,它的品质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 在最终结果出来的前一晚,我脑子里一直在思考这张照片,因为在那之前我曾比较倾向于另外一幅作品,但是当这幅照片获得单幅金奖并且也被列为年度大奖的有力竞争者时,我便清楚认识到,就是这幅了!事实也确实如此,在第二天的评选中,我们首先从11幅候选中选出3幅,然后又剩下2幅,其中一幅就是我先前倾向的那张,一幅就是邹森的这张。于是我心里想,就是这张了!虽然有4个评委表示很难选择,但最后这幅作品仍然先以12:1的大比例一次性胜出。

 

 

 第5届华赛战争灾难等突发事件类新闻单幅金奖:《地震中的母女》(母爱·地震)  作者:邹森

 

 

  色影无忌:那么您评判新闻照片好坏的标准是什么呢?

   米歇尔: 首先,我心目中的好照片都应该有一定的技术,所以,摄影技术并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因为那是必须的。其次,我希望照片具有冲击力,良好的构图,作者对素材的组织和选择,还有强烈的个人风格。作为一个优秀的新闻摄影师,不但需要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捕捉到画面,而且要有能力控制取景器中所看到的现场,因为这显示了摄影师叙述新闻故事的能力以及他与众不同的观点,而这正是我想在一幅优秀作品中看到的。

 

 

  《芭蕾女孩》的横片竖放曾引起评委争议,作者这样做有违新闻的真实性

 

  色影无忌:此次比赛的评选中,有没有出现争议性较大的作品?

   米歇尔: 有。有一张中国摄影师拍摄的地震题材的照片引起了评委们的争论。照片拍摄的是在地震中失去一条腿的小女孩躺在床上(记者注:即新闻人物类单幅金奖作品《芭蕾女孩》),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我便说,这张图片有点不对劲。这张照片是竖构图的,但是我在看的时候却忍不住要歪着脑袋横过来看。于是我便询问工作人员是否确定原图就是这样呈现的,他们核对后回答我说,原图就是以竖构图递交的。接着这张照片通过了两轮筛选一直到最后一轮,都没有评委表示异议,于是在休息期间,我便让其他评委看看这张图片是否有问题,于是大家开始仔细观看照片的细节,最终我们意识到,这张照片原来应该是横构图的,只要留意床边上人们的站姿就能明白。
  于是大家恍然大悟,作者第一时间拍摄的时候是横构图,但是作者选择旋转了图片,因为如果竖构图的话,观众看到女孩的脸,而她却看着另外一个方向,那样更有视觉冲击力。不少中国评委也认为竖构图的表现力更强,但对于我来说,那又怎么样呢?我们不能这样看图片,这将有损整个比赛以及评委会的原则,因为真实情况不是如此,作者操纵了故事,事实被歪曲了,不管那样是否更有表现力,都是不可以的。格里格(南非籍评委,普利策奖获得者)拒绝评选这幅,我也无法对照片做出评价,因为已经没有意义。这张照片后来引起了很大的争论,最终评委主席规定,假如这幅照片最终得奖,将以横构图的形式出版。这是很有意思的争论,他们说之前从没有类似的情况出现过。(记者注:最终获得金奖的这副作品是以横构图形式公布)。

  在荷赛也会出现有争议的照片,一般情况是需要评委投票来做最终决定,而不是由任意一个评委的意愿而定。但是我发现有一个比较令人沮丧的现象是,不论在荷赛还是华赛,如果有两张照片难分伯仲,各有争议,那么经常会出现第三张照片,它并没有其他两张优秀,但是由于没有人有反对意见,于是便成为最终的得奖作品……而且我发现,虽然在最终结果出来之前评委们会一直讨论,但是如果在最后一刻某一位评委发表了看法,那似乎导向性更大,所有人会忽然都一窝蜂地同意了他的看法,但是事后回想起来,却又觉得当初的决定太过于仓促了。这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更谨慎一些。

 

 

 第5届华赛新闻人物单幅金奖:《芭蕾女孩》 作者:郭铁流

 

 

  中国摄影记者目前最需改进的是提高对作品的自我编辑能力

 

  色影无忌:通过此次比赛,您认为中国摄影师的作品有哪些优势,还有哪些是不足和需要提高的。您有什么建议?

   米歇尔: 我们发现此次故事类组别的一些参选作品没有经过很好的编辑。所谓的编辑并不是指后期制作(photoshop), 而是你怎么组织、编排单幅照片从而保证一个良好的叙事效果。我们经常发现,很多参赛的组图如果将它们拆开,你将发现很多优秀的单幅作品,但是由于编排的失误,放在一起看影响了新闻故事的完整性。举个例子,比如一组8至10张单幅的组照,在我们评委来看,可能6张就够了,但是可能摄影师觉得照片越多表达得越多,但那样反而画蛇添足。当然有的时候多一点照片确实能更具表现力,但不是一直可行的。
  在评选后,一个记者问我,究竟几张照片才是合适的数量来表达,我认为那是由内容决定,我们经常看到在一张报纸的头版只放了一张照片,但照样能表达一个新闻故事。如果一张照片就能讲好故事,那为什么要两张呢?
  所以,对于故事类组图来说,摄影师比较考虑到的是如何保证故事的精准、节奏感和戏剧性,从而达到一个强有力的表述,而不是重复类似的图片,那样只会破坏情绪,增添累赘感。
我认为,由于网络给新闻提供了更大的版面空间,故事类组照在将来会越来越流行。因此,此次比赛之后,我们和组织方讨论了是否可以开展一些工作坊(workshop),来辅导摄影师们如何更好地编辑组图。

  另外,我认为中国的摄影师们还有一个不足就是缺乏生活体验,我可以猜测到,如果在哈萨克斯坦或者其他地方发生类似的大地震,不会有很多中国摄影师跑去拍摄。中国摄影师总体来说不太周游世界,这无疑限制了他们的作品。

  当然,中国摄影师也有极大的优势,那就是中国地大物博,是个每天有许多故事发生的国家。许多外国人都不知道,但希望知道。所以其实中国的摄影师还是有很多创作空间的。

 

延展阅读:

独家:专访华赛国际评委(二)

独家:专访华赛国际评委(三)

第五届华赛获奖作品揭晓

 

  无忌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摄影比赛(100)
第五届华赛(2)
无忌独家专访(1)
0
朕知道了~
0
呵呵
玩打地鼠呢?
分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