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影像频道专访 > 独家专访汤德胜:知青的力量

独家专访汤德胜:知青的力量

色影无忌
喂喂
vivian
2012-06-29

编者按:在展览期间采访汤老师,是一件很过分的要求,因为汤老师展览的很多事宜都是亲力亲为,很难分身乏术,可是他还是抽出了时间接受了色影无忌的采访。采访是在展览大厅旁的一间会议室进行的,我赶到现场的时候,汤老师正在分装报纸,手上都是油墨,他非常不好意思的要求我稍等一分钟,让他洗个手。采访之前,我很紧张,因为不知道该称这位大师众多德高望重的称呼中的哪个好,可是汤老师为人随和,一句话就打消了我的所有顾虑,他说,我不是“艺术家”,只是个“摄影工作者”。整个采访期间,进行的非常顺利,仿佛是一次闲聊,而不是一场采访,汤老师席间几次哽咽,我想,这次展览必定是他倾尽全力来记录下来的,那个时代最真实的那些岁月。

汤德胜于其展览作品前

色影无忌(下称“无忌”):汤老师,您好,这次很荣幸能够采访到您,此次大型展览的主题内容是宣传知青文化,纪念和弘扬知青精神,对于《知青专题摄影作品展》这个专题展,不仅在常州市是首次展出,甚至在江苏乃至全国也是史无前例的,为什么想到要做这样一个展览?

汤德胜:本来我并不想做这样一个展览,因为之前《太阳与人》的作品在全国引起了一年之久的大争论,对我思想上的创伤至今还难以磨灭。但是在今年年初,策展的发起人高磊先生希望我能拿出我以前的底片,让他挑选一下做一个主题展,大家的意见一致,都是希望能做这样一个知青的展览,两次的批斗让我当时其实有点纠结,经过高磊先生的数次劝导,我考虑了一个月的时间,答复他可以做这样一个专题展。我还是放不下这些知青,我想把知青精神留下来、传下去,我一定要让后代了解,我们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当中,还有知青这样一段历史,我唯一的目的就是把知青精神弘扬下去。

无忌:您从很早就把拍摄视角放在知青身上,跟踪知青历史的脚步摄影已经半个世纪,据说其中各地各种知青生活和工作的照片就有一万多张,那么您认为到底什么才是所谓的“知青精神”?

汤德胜:我们这一代知青,是奉献青春的一代,所以我们曾把知青精神提炼出来就是:第一,艰苦奋斗的精神;第二,艰苦朴素的精神;第三,大公无私的精神,我觉得这一条是在现在的年轻人中很少有的;第四,无偿奉献的精神;第五,人与人之间的“人情味”。

无忌:您曾不畏辛苦的多次回到当年知青的所在地进行拍摄,虽然现在有些地方已经人去楼空了,但您仍然始终坚持如此去做,能说说您的想法和感受吗?

汤德胜:我和知青有着深厚的感情,因为我家里就有好几个知识青年,我的爱人也是知青,每次都会给我讲述知青之间的故事,所以我对他们总想能够更亲近一点。我现在跟踪了一大批知识青年,有些是家在农村的,有些是娶了当地的姑娘留在当地,很多知青都喜欢和我交朋友,我不是摄影记者,也不是杂志社的,既没有任务,也没有压力,有时候我起到的仅仅是一种穿针引线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知青把我当成了亲人,他们结婚会找我喝喜酒,为他们拍结婚照,而且让我为他们在插队住的老房子照结婚照;有些知青家里的房子上梁也让我去为他们拍照;生小孩儿满月也让我去拍照,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几十年下来从未间断,我们之间的感情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无忌:您从1960年至今,一直从事专业摄影工作,一生将镜头对准社会基层广大的老百姓,对照片主人公命运的关注透露出人性的温暖,用历史和历史中的小人物构成了老照片永恒的魅力,所以大家给与您无数的尊称。可是在所有称呼中,我对两个称呼印象最深刻,一是大家都称您为德艺双星的“赤足”摄影艺术大师,另一个则是“知青的知音”,您本人如何看待这两个称呼?

汤德胜:我其实不是什么艺术家,也不是摄影家,我只是普普通通的摄影工作者。我只要能用自己的相机,能给影像化的记载一些东西,能给社会进展中的将来带来一些,既能记录历史,又能证明历史的一些形象图片,我也就满足了。知青朋友看到我都是叫我大哥,或者贫民艺术家,因为我到哪里都是和他们在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就是这样我得到了许许多多知青的作品,要是没有这个基础,是创作不出那些作品的。

无忌:您的镜头从始至终的捕捉着这个激荡的时代巨变:分田到户、特色农业、砖瓦厂、小工厂的兴起、农村集镇化、城市的变迁、老城的消失、异乡的打工者、城市边缘的谋生者。从农村公社到知青点、从田间文艺队到杂交水稻培育基地、从水虐突袭的安徽灾区到崩石地裂的四川震区,您如何看待自己的这些摄影?

汤德胜:这么多年,我一直围绕着这几个主题,几十年如一日:第一,知青;第二,大运河,一千七百四十六公里,我从南到北已经走过几次;第三,山村竟连,第四,空中看常州;第五,汶川大地震。这些专题我想拍摄十年,等到那些小学里的孩子们考入大学,我还想再次跟踪一下,然后再次搞个展览献给他们。像这样一段一段的记载,我没有其他的目的,我以一个摄影工作者的身份,能够把我们社会当中,在发展过程当中,能够把那些微小的变化,城市的变迁,人们精神上的收获展现出来。

汤德胜与《摄影与摄像》社长温宁

无忌:您的镜头始终以人为本,您曾说过,“我始终坚信,百姓脸上的表情是中国发展最写实的晴雨表”,这就是您的原因吗?

汤德胜:是的。作为我自己,我从来没想过自己将来是个摄影艺术家,我受家庭影像,我只想用相机记录点社会。社会各个阶段的历史,都是文字记录的多,能够触摸到历史的形象图片并不多。我觉得现在我还没有做好,我还在做我觉得各个时代的晴雨表都是打落在人的脸上的。所以,人文摄影或是纪实摄影是无可复制的。

无忌:华东特大水灾,您在江浙皖拍了两个多月,泡了两个多月。汶川大地震,您冒着余震,在灾区近2个月,在大灾难中捕捉人的悲哀和不屈。您镜头下灾难中的哀痛和人们在灾难面前的坚强,往往触目惊心,让人悲恸。那又是什么促使您不顾自己的安慰,坚忍不拔的去投身每次灾难之中?

汤德胜:是的。好多人都在说,也有人在讽刺我,是不是精神不太正常;也有人说我是为了出名、出利,其实,我既不是疯子,也不是为了名利。第一,在那个时代,70、80年代,甚至更早到60年代,我没有任何的利益驱动;第二,我知道自己,家庭社会关系复杂,也谈不上名利地位;第三,我也知道自己,在其他方面并没有过多的奢求,只想拍几张照片,玩玩相机。作为一个摄影工作者,社会责任感是应该有的。无论是大洪也好,大旱也好,地震也好,知青也好,没有其他,都是当地老百姓的精神鼓舞了我,都是老百姓那种实实在在的的气质、中国人的那种优良传统感染着我。

无忌:您不仅在摄影艺术创作上迷于创新、痴于寻美,而且对有着崇高的品德和人文关怀。据我们的不完全了解,您多年来一直坚持资助贫困学生;还为湖南残疾儿童、苏北特困户老人、江西省白血病患者、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等等多次捐款,能说说让您坚持数年如一日这样做的精神支柱是什么?

汤德胜:我是一名摄影工作者,既然是摄影工作者,对社会就应该负起相机与人的作用,相机对这个社会所发挥的作用,相机对这个历史所交待的作用。我们不像其他人,可以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作为摄影工作者,如果不能够通过影响把一段段历史记录下来,我觉得是失职的,有两个方面:一,失职于这个社会;二,我们也应该对当代的人提出我们摄影工作者的看法,让大家重视起来,我们也只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无忌:这么多年来,摄影给您带来了什么?

汤德胜:摄影带给我最大的第一点,我收获了一大批我所喜欢的模特,譬如,知青模特、老百姓模特、灾区的灾民模特、弱智残疾儿童模特,我的相机一辈子几十年下来,始终都对着他们,也是希望把他们脸上的表情通过我的相机、通过我的图片能展示给社会,为以后社会的影像路程当中留下我的一点资料;第二点,我觉得一个人,特别是我,一个普通的摄影工作者,我能在精神上得到我平时在课本上,在任何一门社会学科中学不到知识。

无忌:您能谈谈对现代数码摄影的看法吗?能对年轻摄影师说几句话吗?

汤德胜:时下的数码摄影已经到了全民摄影的时代,数码摄影的发展是高科技的象征,我也很敬仰、很开心,但是我总希望我们年轻的摄影家们能够充分利用好现代的科技、现代的武器,能够多创作一些能够反映我们这个时代,能够记录我们这个时代的,能够见证我们这个时代的优秀佳作。我认为摄影是需要百花齐放,但是我们希望在全民摄影的时代,可否去掉浮躁的情绪,深入生活,和百姓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他们会向我们提供大量的灵感,尤其是创作上的灵感,我们也可以丰收到一批优秀的佳作。

无忌:非常汤老师接受我今天的采访,最后,让我对您以独特的眼光,高超的摄影艺术,博爱真情的胸怀,对摄影事业半个世界的坚持,对中国摄影留下的浓墨重彩,表达我崇高的敬意。

汤德胜与色影无忌编辑记者喂喂

汤德胜与色影无忌编辑记者喂喂

 

0
朕知道了~
0
呵呵
玩打地鼠呢?
分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