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点评:
Leonqu:喜欢看美女和儿童是人的天性,也是广告摄影中最常见的两个元素。但这不是这幅作品真正吸引我的地方。广告牌中身着白色制服的模特和前面小朋友的剪影形成强烈的反差,它让我想起HBO神剧《西部世界》中那个游客从现实世界进入”西部世界“的列车站台,一个链接我们与那个“完美”世界的通道。
西部世界剧照
我们对广告牌已经司空见惯了。它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的“风景”,我们脑子中的不再是名山大川,取而代之的是各类的广告。我们在地铁站中看到的“长城”是图片里的长城,是摄影师眼中的长城。广告改变了我们对景观的理解。也许我们已经司空见惯了可以无视它们的存在。我们很难想象一座没有广告的城市会是什么样子。
约翰·伯格在那本经典的小册子《观看之道》的最后一章对何为广告和它的影响作出了非常精辟的论述,我在这里引述一段,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找原文来看。
“今天,我们对这些影像的诉求,已经习以为常,因而甚少注意到其整体的影响。一个人,出于特别的兴趣,或许注意到一个独特的影像信息。可是我们接受广告影像的整个体系,却犹如接受气候中的某个因素……广告建议我们每个人以多购买来改变自我或生活。广告说我们只要多消费,就会更富有——虽然我们在花钱后,只会变得更穷。”
Geethan:想借这张照片,聊一聊什么样的照片适合处理成黑白。很多网友把彩色照片处理成黑白,只是觉得“黑白更人文,黑白的逼格更高”,而缺乏对背后逻辑的思考。这就导致大批本来优秀的彩色作品“惨遭毒手”。
首先,我个人是十分反感“黑白更人文,黑白更纪实”这种说法的,人不人文跟是不是黑白,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如果我们选择拍摄或后期处理为一幅黑白作品,我们的出发点应当是:
首先,黑白摄影是不是我一直在坚持的拍摄手法?比如时尚摄影大师Peter Lindbergh,生涯80%的照片都是黑白照片。我管你甲方是谁,我就拍黑白的,你找我,前提是认可我的作品是黑白的,这是我的美学标志。
Peter Lindbergh,《LINDA EVANGELISTA, TATJANA PATITZ, CHRISTY TURLINGTON, ESTELLE LEFÉBURE, KAREN ALEXANDER, RACHEL WILLIAMS, VOGUE US, BEACH LOS ANGELES , 1990》
如果我对黑白摄影并没有美学上的特殊偏爱和需求,只是在面对一张彩色的照片,犹豫要不要把它转成黑白,那么我们首先要剔除的错误思想是:把黑白当成挽救一张失败照片的避难所。我始终认为,如果一张照片作为彩色是失败的,转成黑白的,一样还是失败的,我们不能把锅全甩给所谓“色彩的干扰。”
回到泡菜的这幅作品。这是一幅十分适合以黑白方式呈现的作品。为什么?广告里四个女孩的衣服和鞋袜,都是接近白色的浅色系,在色彩的表现上本身就是“单色向”的。而前景的小孩,由于逆光的原因,在色彩上本身也是剪影,是黑色的。你发现没有,这些画面里元素本身的色彩倾向是否向“单色系”的方向靠拢,在视觉上形成类似灰阶过度一样的观感,才是我们将照片处理成黑白的依据。如果画面本身的颜色就是青一块紫一块,你把它做成了黑白,画面也会是脏兮兮的。
一张好的黑白摄影作品,会让人觉得一切都很自然,仿佛在这个画面里,世界本身就应该是黑白灰的。
黄狮虎:这幅作品刚一打眼,观者一定会被背景中的广告模特所吸引。人皆有爱美的天性,哪怕只是影像,这点也毋庸置疑。但当你再仔细品读这幅作品时,便会被照片中孩童的身影所吸引,作为画面的真正主体,虽然运用了剪影效果来处理展现,但是人物的姿态、位置都恰到好处。同时,照片整体的明暗对比也十分适宜,亮部高光控制得当,暗部细节保留完好,使得画面呈现出极佳的质感。
点击跳转《无忌评图|为作品说真话,让摄影不止于爱好!》,可参与投稿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