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 那就中性灰:
艺术微喷推动相册走进家庭,我觉得可能还有一段路要走。因为现在大家都没有做照片的习惯了,科技的进步让我们太容易看到结果,都玩胶片的时候提起“照片”那肯定得是拿在手上的才是,现在提起“照片”就是在电子屏幕上看见的。尤其无反相机出来以后,可以很轻松的在液晶屏或者电子取景器里看到光圈、快门、感光度、光线的结果,拍的时候能看到结果,大部分的应用场景也都是手机,发发朋友圈,发发社交媒体,对于实体照片的需求还是少,所以“照片”的定义也慢慢在变化。
其实艺术微喷只不过是一个比较高档的说法,大白话就是高级点的打印。“我这是打印的照片”跟“我这是艺术微喷的照片”,肯定是后者听起来不明觉厉……至于这个价格,也跟说法有关系,比如最普通的rc相纸,大部分商家都是200块钱一个平方,这个价格听起来就很贵,但实际上做个4*6寸的照片,一张大概就是3块钱,自己diy一本相册,成本其实还好,可能大家对这个东西还没太多的了解吧。
泡菜 花和尚鲁资深:
有艺术家情节的人是比较喜欢输出照片的一般情况下,更多的人也就手机上看看,发发朋友圈也就算了并不会在乎输出照片的,当然另一种情况(譬如多年未见的亲人、朋友相见的合影)会主动去输出照片保留。
陈年泡菜 色王子:
对所谓艺术微喷还是有些需求的,主要是结婚相册、孩子出生到百日的纪念册,给某些领导、同事拍摄的人像制做成摆台当礼品,十几年前装修时还把自己拍的一些糖水片输出做过装饰。
泡菜 长恨歌MARKIII:
如果单纯的从影像角度出发,在现在以及未来都没有纸质输出的必要,也不存在所谓作品值不值之说。不管是装饰,还是商业产品展示、商业广告,各种尺寸的屏幕、投影和色彩已经可以满足,甚至达到更好的效果。数字时代,数字影像输出成照片,只是多了一层实物属性,是否值得纸质输出,取决于个人纪念意义和怀旧情节,更多个人占有欲作祟。
主持人 Leon:
除了拍照,我也用电脑画画,最后的呈现跟摄影作品一样都是用微喷。只要是严肃的创作都离不开输出,不可能只在电脑里做展示。我在画的时候就考虑到了后期输出的规格和材质的问题。我很喜欢纸本的这种感觉,古人或一些现代水墨的画家,画人物的在选纸的时候就是考虑到了人物的肉体的颜色和质感,跟中国传统绘画也有关系。
泡菜 长恨歌MARKIII:
本人经常打印照片,但基本都是用来编辑审片用途,手头上也有好些摄影师赠送的自费印刷或是出版摄影画册,也算对纸质输出有所了解。看了各位的发言,才清楚讨论的是“需求”问题,而非“值得”问题。个人看法只是表达现在纸质输出并非是观看影像最合适或是最佳的方式。
摄影画册输出A4大小已经很大了,对我个人体验来说,现在27~32寸的屏幕显示的影像效果不过从尺寸还是细节、色彩都比纸质输出要好。
嘉宾 那就中性灰:
我也是第一回被人问“值不值得”这件事,我也是有点懵,对我来说“值”就意味着花钱。
另外你说的对,纸质照片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比在屏幕上观看的效果要好,这是两种不同的显色方式,也是显示色域与打印色域决定的。但我仍然认为,拿着照片看和在电脑屏幕上看的观感不一样,反正我是这样,就是拿着照片的时候会看到一些在屏幕上容易忽视的事,哪怕是电脑屏幕要大的多。所以做编辑之类的,我一般都打一堆小样出来,不会在电脑上用图片做。
还有就是,我觉得现在大家设备越来越好了,就看个电子文件吧,没啥意思,就像张亚东说的,大家做音乐用几百万的设备,结果就压出来一mp3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