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菜 无单反:梵高生前得不到认可全是他自找的。他没有努力活到后来的时代。审美是直觉,不是哲学。如果要分析推理判断出美不美,这是教死书,不是审美。如果美学能总结出条文并传授那么清华理工科的要比清华美院的画得要好10倍,因为清华理工的理解力、表达力、智力比美院要好上10倍。
梵高 作品
嘉宾 摄影小三:新年第一贴,再跟各位老师探讨一下审美的问题。
我认为形式美是重要的,离开形式美谈审美是空中楼阁,审美过程由外及里,由里应外。形式美同样分雅俗及高中低,低者俗者如年画、装饰画,高者雅者如凡高、毕加索等等。我们对美的感受受制于内心的觉悟,不同的审美水平对高低雅俗会作出自觉的选择,即由里应外。为什么凡高的形式美是高级审美,而年画是低级审美?年画仅仅是对具象的像真式的描绘,它的着眼点在于群众喜欢的事物本身,需要表达清楚、清晰、像真,而非表现手法的艺术性。凡高的形式美已经撇开了具象的羁绊,他所用的色彩、形象已离开世俗世界,已不是对具象的简单模仿或复刻,而是用它来表达画家内心对世界的独立看法和艺术观念,形式服务于内容,这是一种真正的艺术精神。我们通过欣赏凡高的形式美(表达方式),进而探知画家的内心世界以及他的艺术观。
但是,尽管摄影与绘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两者之间仍然有质的区别,绘画的某些审美规则并不能用在摄影上,例如齐白石说的”不似为欺世,太似为媚俗,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绘画可以这样,摄影未必可以,因为摄影本义就是纪实的、“似”的、“像”的,只不过“似”的、“像”的还不足以构成摄影画面的形式美。
摄影作品的形式美体现在哪里?狄德罗说过:一个物体之所以美,是由于人们觉察到它身上的各种关系,是存在于事物本身的真实的关系,不论是怎样的关系,美总是由关系构成的。
狄德罗这番话听着似乎有点玄乎,其实,在摄影作品的画面构成中体现的就是对比关系,例如远近对比、虚实对比、透视对比、冷暖对比、明暗对比、形体对比、大小的对比等等,摄影画面的形式美主要来源于画面构成中的对比关系。为什么我们认为“一朵大红花”没看头?因为拍一朵花充满画面,虽然拍的足够清晰、色彩艳丽,但画面构成缺乏对比关系,也就缺乏形式美,俗话说:花好还需绿叶扶提!其实这就是一种形体对比关系。画面缺乏形式美是无法唤起观众的思考,不能引起观众情绪上、审美上的共鸣的。为啥观众不会有审美上的共鸣,因为观众对世俗世界万物早已司空见惯,或处于审美疲劳状态,如果艺术作品只是简单复刻,观众是不会产生兴趣的,所以,我们的作品必须呈现出日常所不能见的各种对比关系,让观众感受到新的构成形态,才能引发观众的视觉兴趣,才能产生艺术魅力,这些其实是老生常谈了。
按照黑格尔的美学思想,各种特殊类型的艺术美是由艺术家理想发展而来。由此可见,艺术作品不是简单复刻事物本身就能产生艺术美,它必须蕴含作者的艺术思想,艺术家需要长时间的浸淫提炼才能成就艺术美。
马蒂斯 作品
待续……
各位泡菜对此是否也有自己的看法?欢迎大家到论坛,踊跃发言,通过分享、交流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