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影像频道专访 > 专访西部摄影师,谈联展“向西向西”(上)

专访西部摄影师,谈联展“向西向西”(上)

无忌特稿
刘劲勋 王莲
my
2009-08-17

策展人与贾新城的对话:

“贾新城:我从城市中规中矩的数字式发展中看不到人本的力量”

    

 

        问:你眼中的西部人文形态是怎样的?在你描述的人文形态中,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贾新城:西部的人文形态说到底是和其所处的地域空间有着密切关联的。西部地域的广袤单调和其严峻的自然形态造就了一种悲悯的人文精神,在这片土地上你是孤独的,有时是无助的。所以无论是新疆,甘肃还是陕西等西部地区出现的音乐也好还是绘画也好都是以一种高亢积极和绚烂多彩的形式出现。在这样一个严酷的环境中,要生存,就要挣扎和抗衡。所以,西部不可能有二泉印月,西部有的是催人的琵琶和亢奋的鼓点。我们说要构建和谐社会,实际上是要倡导一种有益的人文精神。西部的人文精神正是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在经历数千年磨砺和自然社会展开对话的结果,它对于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是实用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过去在新疆的南疆地区行车走路也好,你在路途上吃剩的瓜,要将瓜皮反扣着放,以保持水分,好让那些没有带足水的过客在在口渴时能找到并解渴。而在夜间途中借宿人家更是平常之事,你不会遭到拒绝。如在路上遇到车子抛锚,不用招手,就会有过路车自然停下来问询情况。这就是西部人文精神的精髓。只有人与人之间真正建立互助关怀才能使人们共同面对严峻的自然环境。西部物质的匮乏使西部人更加依赖精神的博大和丰富。因此,人们在创造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在积极地创建着强大的人文精神,否则,人们将被严酷恶劣的自然环境彻底征服。

        在社会的高速发展中,虽然我们的物质有了一些丰富,但那些真正而纯粹的人文关怀却在日益丧失。贫困仍四处可见。其实贫困对于西部人们不是什么天大的灾难,但人文关怀的日益丧失,将导致人性的扭曲。

        总之,西部的人文形态和内地即有联系又有其独立的特性。那些在北京叫嚣狼文化,森林规则,末尾淘汰的学者们是可笑的。他们的父辈走到今天,繁衍了他们,并不是他们的父辈曾经多么强大,而是人类不管弱小还是强大,都能相互搀扶团结一致共同面对困难和灾难的结果。人类的生存是不能依靠一部分人强行建立只有益于自己的规则,而否定他人自由意志的。

        在我的拍摄中没有最感兴趣的,我拍我所了解和能感动我的那些人们,拍他们与土地与自然的关系,拍他们的表情,拍他们的内心情感,在拍摄中我会将更加了解他们,因为我对探究人类精神有着极大的兴趣。我实际是在通过相机和他们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感人的事件和行为加深了我对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民族的了解。我会为此有一种满足感。我不是刻意在表现贫困,一些人虽然贫困,但并不猥琐,他们有自己的尊严,他们因为缺水和缺少良好的卫生习惯,可能会是灰头土脸,但他们有自信,有渴望。总之,他们结实而高大,贫困而美丽。

 

        问:为什么要用影像的方式来表达你所感受到的?

        贾新城:说到为什么用影象的方式来表达,实际上我可以以其它的形式表达,但很多这家那家们以其它的形式都表达的很好了,比如诗歌,散文以及其它的文学方式。也很想用绘画表达,但我不会画画,相机我比较熟悉,大学二年级就花108元买过一台虎丘牌相机,拍过学校周边苏江苏农村的景况,用的是同学提供的保定胶片厂的盘片。但那时还没上升到什么影象。86年到88年由于工作地处牧区,拍过一些牧民的人物,用的是乐凯彩卷。之后,放弃了很长时间。2004年10月去过西藏后,决定开始拍照,拍些风光自愉自乐。2006年在朋友的引导下,一步跨到纪实摄影,真正搞清纪实也是最近的事,一直是稀里糊涂地在拍。感到影象的好处是更加直接,有很强的现场感。在拍摄过程中感到照片还有很大的局限性,很多场景和场面是一个过程,经常是一个过程激动和感染着我,但我却无法表达。很遗憾。今后可能会尝试用电影的方式进行表述,如果有条件的话。

 

        问:你的视觉采集有种很明显的“边缘化”倾向,这一切的起因是什么?

        贾新城:我从城市中规中矩的数字式发展中看不到人本的力量,不是我们在推动着社会前进,而是社会权利,金钱裹挟着我们在动,我们没有时间思考,没有闲暇的时光用来品味人生,用来再造精神家园。我从边缘人生中能发现我所要的那种美,虽尘土覆盖,却光芒四射,瑕不掩瑜。我对溜光滑亮的东西不感兴趣。说到起因,还是由于工作关系,我对我所拍摄的人群比较了解,我想表现真正的他们,而不是招贴画式的他们。也由于这些存在于边缘的文化品质正在渐渐异化,民族特性渐渐消失。而在今后,我们看到这些影象后,会知道这群人以这样的方式生活过,会惊奇是什么力量支撑着这样一群人历经艰难岁月磨蚀,而风彩依旧。

 

        问:你的影像构成有点特别,比如你使用的相机,你的扫描效果,你的后期制作,都有自己的一个取向,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在视觉方面你有没有受过一些艺术家,或者是一些艺术思想的影响?

        贾新城:很难说受到哪些艺术家和艺术思想的影响。因为迄今为止也没读过几本关于影象的书。网上阅过一些摄影家的图片,有些图片会有一些启发,但我不会照猫画虎地模仿。相机也好,扫描也好,逮着哪个用哪个。但我会检验哪部机器和胶片更适于表达我想表达的。最好的照片不是最的好相机拍出的,没有最好的相机,只有最适合的相机。在后期方面,有时是偶然所得。有时由于冲洗不到位,结果出来了另外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却恰恰是我想要的。扫描仪被偷了,又不想多花钱出去扫,就洗成照片,然后再用数码相机拍下来,一看,又有了另一种我想要的味道。总之,在不断的实践,不断的总结。

 

        问:你的影像中有明显的主观倾向,那么你是如何看待现实,影像和你之间的关系的?

        贾新城:我不是史学家,不想做一个纯粹的记录者,也不是新闻记者,没有对大小事件进行报道的义务。我为自己拍摄,我拍摄是为了表达和抒发胸臆。但我也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和社会道义。我在拍摄的过程中也在尽力帮助那些贫困的家庭。在现实中,我不认为我是个拿着相机的旁观者,那些边缘人生,我们的父辈以及我们在过去都多多少少经历过。我不想为人类的苦难鸣怨叫屈。我所拍摄的一些人的今天,正是我们自己的过去,那些影象勾起我对过去生活的回忆,也帮助我建立对现实社会的认识。在今后,中国社会如何公正发展显得可能要比高速发展重要的多。我的影象不是只给大家看的,我通过自己的影象即能读到社会,又能观照到自己的内心。

 

        问:如何看待目前你的作品,还有什么样的拍摄计划?

        贾新城:目前的拍摄还很幼稚,也不够系统。在语言的表达方式上还处在摸索阶段,不是一种确定的语境。但我内心已经明确了拍摄的方式和方向。我将侧重精神和心理的描述,可能会难,但我会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新疆可拍能拍的东西很多,下步准备就新疆的※※※教民如何笃信※※的主题由一个家庭逐步展开。拍摄周期会很长。另一个专题将是“新疆南疆的阿布达里人。这个群体在新疆1万人左右,是被维※※化的一个人群。其语言和生活方式都很特殊。季节性地乞讨和靠给人割礼为生,该群体神秘厌世,信奉苏菲主义。

 

        问:作为一个用影像“说话”的人,或者说对于影像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为什么?

        贾新城:影象在今天具有强大的传播功能,人们会根据你所拍摄的图片来解读社会。客观真实无疑是纪实性影象的最普遍要求。而对我而言,则是如何学会正确以及准确表达,这就要求摄影人除了具备丰富的学养,对是非作出正确的判断外,还要具备公民良心和社会责任心。影象本身有时是会断章取义的,不正确和不严肃的主观倾向会导致图片向大众和社会做出混乱的叙述和解说。

 

 

贾新城作品《正像世界》

0
朕知道了~
0
呵呵
玩打地鼠呢?
分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