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忌评图到第11期,帖子阅览10万+,回复也接近2500帖,从数据上看是很好的,但从内容上看并不乐观。虽然大家发图的热情还是很高,但图说只是寥寥几个字,有些甚至没有。精选批评更是稀缺,我们编辑每周从帖子中已经筛不出精选批评了。
把随手拍的作品发上来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建议这个动机当然没问题。但在发图之前希望大家先自己反思一下,创作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通过作品我们想传递的是什么?不能指望别人从自己的作品中寻找意义,创作是个主动的行为,这样才有挑战和意义。越是严肃的作者对作品发布越是谨慎,能否客观地看待自己的作品,并学会在自我反思中进步,是一个成熟的作者功力所在。
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经验。
审视自己的作品好比放风筝,有3个步骤:放得开,拉得远,收得住。
第一,放得开。我们都知道说话比写作容易。因为说话可以不动脑,想到什么说什么,但写作需要事先在头脑中组织好想表达的观点和语言,不经常写作的人对写东西会犯怵,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首先是给自己松绑,想什么写什么,把脑子里的东西全部倒出来。
第二,拉得远。所谓拉得远是要在时间上和心理上与我们作品拉开距离。我的习惯是拍好的作品先放在那儿一段时间,有时是1、2个星期,有时甚至几个月。因为有距离,我可以更全面、客观来看我当时的创作动机与眼前画面的关系,进而对拍摄是否成功有清晰的判断。这个原理跟我们的视觉一样,离得太近反而看不清。
第三,收得住。将第一和第二阶段收集的零散想法用逻辑思维,有主次、有重点地写出来,结合图片发表到交流平台。这样一方面梳理的自己创作的思路,也为建立与他人的交流打下基础。
如果大家能按着这个方法去做,相信对提高创作水平是非常有帮助的。
下面我用自己拍的一张片子来说明这个方法。
我平时有在公园跑步的习惯。那天是周末,就想放松一下,跟媳妇遛个弯儿,走一走。那天的晚霞很有意思,我平时很少随手拍东西,但看到大家都在朋友圈里晒晚霞,我也有点忍不住了。我开始并没有想到很具体的画面,拍了几张带建筑和水面的(图1-2),发现身边的人都在对着同样的角度拍,就想怎么能更好地表现这个奇异的景象呢?观察了一会儿发现云与阳光交汇的地方有一条曲线,因为有风,气流在上面翻滚,冷色与暖色相交好像八卦图(图3)。当时已经接近傍晚了,光线比较暗,拍的时候增加了曝光,后期调高了饱和度,让画面看上去更有戏剧性。发到朋友圈获得了普遍好评。
这是一张临时起意博眼球的作品,没有深刻的寓意。当时能想到这个创意或许跟最近听南怀瑾的《易经杂说》有关系。他说看《易经》不要迷信,要把它当作是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研究,懂了以后很多事情可以看得更透彻、少烦恼。
本期作品点评
01(组图)
▲ 《奔八老家伙》《展翅》《对抗》等 作者:松峤
编辑点评:
Leonqu:
难得看到这样完整的组图。作品的主题非常明确,每张作品的用光构图和人物姿态的捕捉也很到位。照在被拍摄者身体上的侧光凸显了肌肉的线条和力量感。片子里的这些“武者”,不论是器械的选择和身形体魄都超出普通群众的水平,感觉年轻时就有一定的功底。
好的身体都是锻炼出来的。本杰明·富兰克林说:“愚蠢的人才会让自己的医生成为自己的财产继承人。”养成锻炼的习惯不但可以强身健体,还能让心情舒畅,生活有目标,少给身边的人添负担。
Geethan:
这组照片的用光很好,侧逆光勾勒出了肌肉的线条,其中一张甚至很巧妙地用了闪光灯补光,效果自然柔和。
有的人看起来年轻,身体已经是60岁的身体;有的人都奔八了,腹肌还是一块一块的。这组作品让我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人对老去的恐惧问题。人对衰老的恐惧,很大一部分是对丧失行动力的恐惧:骨头脆了,摔一跤,一辈子就过去了。这组作品呈现的主题,是对这种恐惧一种很好的排解。当父辈,甚至是爷爷辈的人都能有这种活力和身材,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天天躺平呢?
大有大无:
大妈们都去跳广场舞了,大爷们哪去了?这组照片展示了一部分大爷的生活。照片色调统一,视觉语言平实,有一种老外看中国大爷的感觉。由于缺乏创作阐释,单从作品名看,作者对这一群体没有深刻的思考,像是一组随手拍得的扫街影像。
02
▲ 《辽远》作者:shilin56
编辑点评:
Geethan:
辽阔的大海,细节丰富的天空,三个僧侣,和如舞台一般戏剧性的光线。如果这个时候你恰好拿着一支超广角镜头站在他们身后,你要做的就是享受这一刻的幸运,拍下来,定格这样一个神奇的瞬间。
把画面里的任何一个元素抽走,替换掉,画面都不会呈现出如此令人震撼的效果。如果三个人不是僧侣,而是三个中国大妈呢?不对,气氛一下子就不对了。如果手里是一支50的镜头呢?也不对,这种辽阔、悠远的气氛也没有了。在旅行中,这样的时刻是极其难得的,看到了,就一定要把握住,不然就会遗憾很久。
这个画面给人一种慢下来思考、停下来凝视的空间。它用强烈的画面情绪抓住了你,而这强烈的情绪本身,又是可以反复去琢磨、去推敲,悠长、充满回甘的。希望能在论坛里看到更多这样优秀的作品。
Leonqu:
三个僧人,远处的云,山和大海,这是一张非常有气势片子。让人想到古代文献中描述的远渡重洋传递佛法的僧侣。不知这个画面是抓拍的还是精心设计的?与我们熟悉的日常生活有极大的反差,好像是绘画作品中的情景,而摄影赋予了它现实感。大广角的使用,夸大的视觉的效果,给人遐想的空间。黑白影调突出了作品思想性和精神性,整个片子透出一股强烈的宗教浪漫主义的气息。
大有大无:
一张想打出来挂起来的照片。三个僧人犹如三尊雕像,屹立在海边,眺望着远方,有无限的意味。
拍摄者是有明显创作意图的,画面的区域影调都控制的很好,构图上天际线、海岸线、山线的处理也较为考究。
遇到三个僧人在看海,站位、姿势还特别好,是一种运气。如果没有练好基本功,没有明确的表达意图,一通乱拍,也是白瞎。
03
▲ 《洗》 作者:wazdd
编辑点评:
大有大无:
普通人拍照,简单直接,多以记录为主。这一刻,一个洗水果的人,被这样一个画面击中了,便拍了下来。这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场景,水清冽,果鲜艳,画面整体色彩简单,构图干净利落,减法做的很好,感觉传递的也很饱满。
Leonqu:
这幅作品的用光非常讲究,像是职业摄影师拍出来的效果。用光的角度突出了水,不锈钢,和水果的质感,整体感觉非常通透立体。冷暖调子的对比给人一种夏日清爽的感受。美中不足的是水漏中央那个尖尖的把手,跟光滑柔美的调子不搭,可以考虑后期处理。
看图说是尼康新机的试机片。曝光的准确度,镜头的层次感和锐度表现得都很到位,想必作者对新机的性能和在不同场景,光线条件下的表现力是很有理解的。
Geethan:
很多照片没有什么深刻的主题,就是轻轻松松的一张片子,也能带给人愉悦的观感。这幅作品里的形状很统一,就是圆形:水槽漏斗、盆、水果本身。画面的颜色也只有黑白灰和橘色,干净、通透。可以看出作者很善于做减法,对画面的构图和色彩是有感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