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发现之旅”将要带您走进广东摄影师群体。
广东是摄影登陆中国的第一站,也是这个西方舶来品同中国人日常生活最早开始结合的地方。要论摄影的传统在中国恐怕没有能比的上广东了。较早的对外贸易交流造就了广东人开放、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性格特征。在今天,广东摄影师的创造力也是不可小觑。从艺术的到新闻的摄影广东摄影师都有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从本期开始,无忌影像发现之旅将逐一将优秀的广东摄影师推荐到大家面前。
“影像发现之旅”发现中国新锐摄影师广东站第一期推出摄影师陈焕庭。
年轻的摄影师陈焕庭目前任教于粤东高级技工学校。虽然人很年轻但是已经获得过第13届中国国际影展金奖、法国PX3摄影展HONORABLE MENTION奖项这样的荣誉,但是他却没有止步于此。陈焕庭自幼的成长环境受到佛教很深的影响,对于人生的思辨已经深深融入他的血液,陈焕庭逐渐找到和摄影与自身感悟最为契合的方式。人,终将孤寂是他对于人生深层次的思考。经过反复尝试,陈焕庭将镜头对准了在街上遇到的流浪猫狗。通过他们之间的相遇、拍照、离去,逐渐形成了作品《对话》,流浪猫狗在陈焕庭的作品里被升华成为一个符号,这个符号不再是世间的生物而是成为了人生之孤独与寂寥的载体。在作品《对话》的基础之上,陈焕庭将自己对人生更高层次得感悟拍成了作品《无一物》,那些殒命的动物尸体提醒着陈焕庭“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色影无忌:你本来是学通信工程的,理工科的学生相对是比较理性刻板的,你为何对艺术那么有兴趣?是因为有家承吗?
陈焕庭:你误会了,在这里要解释一下。虽然我本科读的是通信工程,可我从本质上讲并不是一个理工科的学生。其实在高考前,我是比较偏理的,强烈而敏感的逻辑思维让我在理科有先天的优势。当时高考第一志愿报的是中大的“物理学”,初高中时候的理想,是从物理科学的角度证明灵魂的存在,创立“灵魂学说”,然后拿诺贝尔奖。哈哈!虽然现在早已偏离了当初的理想,但我并不觉得那是多么“不切实际”的想法。那就是我。 后来高考失常,阴差阳错去了华师的“通信工程”这么实用的理工科专业。这是一个并不美丽的错误,我至今仍不太理解命运的安排,但也只能接受。可这不妨碍我一路走到现在。
高考过后我一百八十度转变成一个文科生,甚至是文艺生。因为大学是一个非常自由而开放的场所。其实那是我内在本来就拥有的气场,只是在高考前被迫隐藏了起来,高考后才被爆发了出来。其实高中就痴迷于哲学,大一时候为了应付一篇500字的小作业,无意中写下9500字的一篇文章《信仰——论释儒道三家思想精髓的融合》,没有发表,自己收藏,至今仍很喜欢。当时也热爱古典音乐,大一的时候就担任了校爱乐协会的副会长。大三时才机缘巧合拿起相机。那时我被无数人误会为文科生,我很喜欢这样的误会。因为那是真实的我,而具体的专业并不重要,那不是我的标签,那只是一个并不美丽的错误。
其实无论是当年偏理,还是后来从艺,有一个内在的线索一直贯穿始终,那就是我与生俱来的气质——务虚。从小就厌恶用“务实”的眼光和态度来对待这个世界,什么东西“有用”(当然,这里是指功利之用)便避而远之。我喜欢内在的,本质上的,形而上的世界。当年选择理科路线时,我选择走上一条纯粹理论研究,无市场价值的路线,在别人看来“无用”的选择。其实当时还报读了中大的哲学专业,可惜也没考上。
艺术、文学、哲学、宗教,气质上都是偏向“务虚”的,于是很对我口味。现在走上艺术,依然是有很多“务实”的人,但我依旧保持着我的“务虚”,包括我所关注的,并非社会的,或者历史的,或者具体人群的具体问题。我更关注本质上的,人性上的,永恒的一些事情。这就是我。拥有一个“务虚”的灵魂,我想这是上天赐给我最宝贵的礼物,让我活得很干净,很纯粹,并且,从我的角度而言,很直达本质。
家里基本上都是公务员,从艺术上的影响应该是没有。但我家是虔诚的并且和谐的佛教家庭,这点对我的熏陶和影响非常重要。事实上,佛是我摄影真正的老师。
色影无忌:你说过最初拍片子也很喜欢那些形式感强烈色彩比较讨巧的方式,后来是什么因素促使你离开了唯美的沙龙的路线?
陈焕庭:两条路线。一是内心的自省,二是外部的印证。
在开始拿起相机唯美了一小段时期后,我敏感地自觉“这不是我想要的东西”。这样的东西只能养眼,只是炫技,却不能震撼心灵。要能触动心魂,需要发自内心的,来自灵魂的声音。而摄影,只是这声音具体的语言形式而已。
当时还没有接触当代摄影领域,内心有了这样的想法,但却还不坚定。直到零八年底在一次比赛组织的活动中,远远听到当时在台上的一位著名策展人说的一些观点。就几句话,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顿悟”的感觉。具体的言语记不清楚了,其实这些观点已经在我内心存在,只是需要印证,需要共鸣。但她是我摄影路上的最重要的领路人。即使就那几句话,对我几年来的摄影创作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
正如佛教所云:众生皆有佛性。真正的艺术其实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存在于每个人灵魂与这个浩瀚无边的宇宙连接的那部分。只是自身尚未觉察,更加相信外部习得的“知识”,却很少内观寻求“智慧”。如禅宗六祖慧能,只是送柴之间无意中听到人诵读《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便“言下大悟”。所以“艺术”是无可学的,因为都是发自内心本性的禅机。
色影无忌:你是不是特别欣赏“规则就是用来被打破的”这句话?如果是,在你的创作中是如何体现的?
陈焕庭:早期是。后来不是。
或者说,早期在追求“不一样”。处于一个圈子,看到太多重复太多雷同,于是寻求不同,打破那个圈子的规则,走出来。走出来发现,又走入了一个圈子,于是继续打破,继续叛离,继续颠覆。可是“打破”不是究竟之道。因为那是以“不一样”为前提出发的,走出一些规则或许又走进某些规则,走出一些技巧或者又走入某些技巧。
然后慢慢领悟到,当在你心中规则已然不再是“规则”之时,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打破?不用刻意地追求“不同”,只要安静下来去内心寻找“自我”。自我必然“不同”,因为你内心的东西才是你真正特有的东西,烙上你烙印的东西,不再有所谓圈子,不再有派别。但走入内心却同时也是“大同”。因为你走入了人性。于是才有了共鸣,于是才有了力量。
我觉得,相对于打破外在规则而言,更难的是打破内心的执着。
色影无忌:你一直处于一种比较学院的生活氛围中,你觉得这种氛围给你带来的利弊各是什么?
陈焕庭:不为过多俗务缠身,活得闲云野鹤,自由自在。接触的群体单纯,没有过多杂质。得以继续维系我的“务虚”本性。
讨论“利弊”是需要前提的,没有前提无法定义。但总之,我喜欢我现在的生活状态。
色影无忌:你特别在意的是摄影师的立场,在你的作品《对话》中你所保持的是什么样的立场呢?
陈焕庭:人生的本质是孤独的。
色影无忌:恩,从你的片子中感受到一种安静而孤独的气质。为什么会想用流浪猫流浪狗来表达这样的立场呢?
陈焕庭:我事实上没有在拍猫和狗。我只是借用猫狗作为影像符号,去探讨人性本质上的孤独。那不是浅显浮躁的“寂寞”,那是剥离了任何外在时空条件的,亘古不变的,本质上的孤独。
记得史铁生在《务虚笔记》里说过这么一句话 —— 一个人总有一天会发现自己是孤零零的一个人。
色影无忌:你想寻找那种孤独感 为何会找到流浪猫狗为载体呢 ?
陈焕庭 :因为眼神,表情,氛围,我对它们的理解。或者说,人格化的理解。于是借用它们为符号。也是一边拍才一边找到属于自己的载体和语言的。
色影无忌:摄影因为切断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所以会造成一些误判,你拍摄的动物看上去好像在安静的与你对话,但是快门过后的下一秒它们可能是惊恐的跑开了,你是否觉得自己利用了摄影的误判?
陈焕庭:现场的“真实性”重要吗?
我觉得拍摄的过程真实是怎样的并不重要,因为我并非在重现现场。无论现场如何,我都要将它变成我需要的那样子,或者等待它出现我想要的那样子。若是非得从我的片子看出现场的前因后果,我觉得那才是“误判”。
现场具体的“真实”不重要,内心的真实才重要。
色影无忌:在这个图像爆炸的年代,人们的视觉已经习惯了各种“强刺激”,你是否觉得如此简单的画面很容易被图像所淹没?
陈焕庭:从沙龙走出来后,我在摄影语言上还是走过了一段时间的“强刺激”。但我慢慢察觉,那依然是在炫耀,从一种炫技到另外一种炫技,依然只是“眼球上的功夫”。
我问自己,“为什么要视觉冲击力?”
然后我开始让自己慢下来,让我的片子慢下来。我现在对我拍片子最大的要求是“诚恳”。不炫耀,不浮夸,很平淡。我觉得,这样的片子才具有内在的张力,而不仅仅停留于刺激视觉而已。
色影无忌:请谈一谈有关于《无一物》这组片子的故事,你要借用它来表达什么?
陈焕庭:我仅仅是在提问。我在提问生存的价值,存在的意义。或者就存在本身发问。每个人也许都有不同的答案,但大家常常遗忘了,死亡这回事。活在一个缺失“死”语境的生活里,其实是不能真正地去读懂“活”的。我希望大家能走进这集关于死的片子,给自己寻找一个生的答案。
我的答案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色影无忌:因为我们这次活动叫“发现中国新锐摄影师”我们想要了解一下大家对“新锐”一词的看法,请说说你是如何理解“新锐”摄影师这个概念的。
陈焕庭:我觉得“新锐”是一种状态。未大成而有大成之资质。
色影无忌:你觉得什么不是“新锐”呢 ?
陈焕庭:现在所谓的“新锐”泛滥。有些“新锐”像是在搞艺术的,有些“新锐”像是在被艺术搞的。若无强大的内在,而只有形式上的故弄玄虚或者仅仅身体上的装神弄鬼,就都不是。
关于陈焕庭
1984年11月生,汕头人
广东省摄影家协会 会员
大中华摄影学会 广东省代表
北京摄影函授学院广东分院 客座教师
2006 拿起第一台单反相机
2007 华南师范大学主讲《从拍照到摄影》讲座
2008 应邀于中山大学主讲《心·影像》摄影讲座
2009 荣获中国13届国际影展金奖
2009 法国PX3摄影展HONORABLE MENTION奖项
2009 作品在《中国摄影报》头版刊登
2010 《广东摄影》“星光熠熠”栏目专题报道
2010 任大中华摄影学会广东省代表
2010 亚洲电视台专访
2010 “色影无忌”《不一样的风景》联展全国巡展
2010 第二届大理国际影会应邀参展
2010 广东省23届省展“策展人奖”
2011 广东省巡回摄影讲座“看破·放下”
2011 当代华人摄影家交流展应邀参展(香港)
2011 担任北京摄影函授学院广东分院客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