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雷是新疆摄影师中为数不多的,在经历了观念摄影尝试之后,又回到纪实的人,他早前以北京为主题的观念尝试,让我想到了杉本博司拍摄的纽约双塔,梦魇般矗立着,废墟般存在着。
他的作品《心象风景》中的新疆风景像被火烤过一样,满眼焦灼。
但他最终回到了纪实摄影,专心致志走老路,用他的话说“纪实让我更踏实”。
相关阅读:
“发现新疆”系列访谈 田林:喜悦的另一面是悲心
“发现新疆”系列影展 田林个展:雅玛里克
摄影师于雷
有时和自己惯常的生活圈子保持一些距离反倒想得更清楚
色影无忌:这一组《家园》主要拍摄于什么地方?
于雷:这组作品全部拍摄于新疆,新疆有16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6,我有蛇吞象的感觉,所以我想花更长的时间和精力去拍摄这一专题。去年年初确定了这个主题并开始拍摄,其实在2009年北京上苑艺术馆驻期间就慢慢萌生了这个想法,有时和自己惯常的生活圈子保持一些距离反倒想得更清楚。
于雷作品《家园》
色影无忌:你有意选择了一些快乐的场景?
于雷:一开始拍摄时我还没有完全从《北“惊”》那组专题里走出来,那组专题要说的是我在北京一年多的感受,对周遭人和事物的看法,表达出了多面的人性、危机四伏的生存境遇、恐惧、矛盾。这种感受与我在新疆的感受大不一样。我在这里更多的感受到的是平静、随遇而安。新疆有13个主体民族,40多个居住民族,虽然他们生活在相对恶劣的生活环境中,但正因为物质相对匮乏而有着更细腻、更丰富的精神生活,在他们身上闪耀着人类共有的高贵的品质:坚忍、爱心,还有敬畏、顺应自然之心。我喜欢他们恬淡的生活方式,没有太多的欲求也就没有那些无中生有的烦恼;我羡慕他们和自然万物如此亲近,像亲人一样彼此尊重、相互给予。我想我们失去的正是他们坚守的,他们为我们着坚守心灵家园。这就是我拍摄这组专题的初衷。画面也自然留露出这种情绪。
于雷作品《家园》
色影无忌:这是不是与你在媒体工作有关?
于雷:当然有直接的关系。我在《新疆日报》做了多年的摄影记者,现在依然是,所以对他们有相对多的了解和认识。新疆的90多个县市我几乎都走过。包括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和高海拔地区。
色影无忌:这些作品大多是你平时外出采访时拍的吗?
于雷:我外出都是带着采访任务,这些都是工作之余拍摄的,所以虽然经常外出,但为这组专题拍的并不多,今后我想专门抽出一些时间外出,只为自己拍摄。
影响我最大的当属寇徳卡
色影无忌:你会不会担心在这样一个很多人都拍的题材里扎堆,导致自己的拍摄很难走出来?
于雷:我不考虑这个问题。因为我是有感而发,是带着自己的强烈感受拍摄的,随着拍摄的进一步深入,还有我和他们之间情感、关系的进一步深入,我想个人的东西会越来越清晰。
于雷作品《家园》
色影无忌:你的影像里表现了一种特殊的生存环境下的优雅感。
于雷:这和我选择一些欢乐的场景想法相同。
色影无忌:你说“拍摄这组专题源自我对拍摄对象的认同,更多是精神层面的认同和向往”,这种向往的精神层面是指什么?
于雷:这和我内心的理想境界相吻合——“天人合一”。我在他们身上感受到了这些。
于雷作品《家园》
色影无忌:有一张作品,一个小孩两只眼睛上贴着写有字的纸片,那是在干吗?
于雷:那也是在雅玛里克山上拍摄的,那个纸片具体做什么用的我也不大清楚,大概是液体外包装上的是一个标签,小小一个标签就能让这些孩子们玩的津津有味。我想起城里的孩子们,似乎不会对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东西感兴趣。
色影无忌:你似乎很钟情玛格南风格。玛格南摄影师里谁对你影响最大?
于雷:玛格南很多摄影师我都非常喜欢,影响最大的当属寇徳卡,我在北京798花800元买了他的一本画册,爱不释手。一些人说我在向大师靠拢,意思是模仿他们,我想这个过程属正常,但不能太持久。
慢慢的我坚定了走纪实摄影这条道路
色影无忌:你在北京上苑艺术馆驻馆创作前后,创作认知发生了哪些变化?
于雷:我在驻馆创作之前和期间曾尝试过一些所谓的“观念作品”,如《人造景观》、《密•境》等,但总觉得持续不下去,像是昙花一现。慢慢的我坚定了走纪实摄影这条道路,让我更踏实些,走的也许会更远。所以我在驻馆后期就待不住了,盼着返回家乡——新疆。
于雷作品《人造风景》
色影无忌:你看上去对画面有些挑剔,这是不是与你的油画美术经历有关?
于雷:大学四年我学的是油画专业,这段学习经历对我的影响应该是一辈子的。
于雷作品《人造风景》
色影无忌:在你的影像里观看这些建筑的时候,它抽象得让我们想到各种喻体。
于雷:这组作品是我籍以个人目光重构的另一个关于城市景观的图像空间,并通过对城市本质的影像虚构展开对城市化进程的追问。城市生活不仅极大满足了人们无休止的欲望需求,也在悄悄异化都市人的心理空间。生活在都市空间里,人们的时空观、经验方式与价值观迥异于从前,呈现出零乱、焦虑的都市生活的心理特征,既从中得以新的体验与创造又陷入深深的孤独与异化。
这组作品反映出我对于都市生活的种种心理感受:仰慕、期许、欲望、焦虑……至于画面所呈现出的废墟般的城市景观,更多是基于我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悲观论调。作品拍摄于北京。
色影无忌:这样的影像效果是怎么出来的?
于雷:采用了红外摄影的技法。镜头前加了一片红外滤镜,长时间曝光(每张片大概30秒左右),之后用PS做出各种色彩。
我经常一个人去野外徒步、狂奔
色影无忌:《心象风景》拍摄的是新疆的地貌吗?事实上,它立足于风景,为什么说取名《心象风景》?
于雷:都是新疆的地貌。实际上是借景抒怀,所以叫《心象风景》。我一直保持着对大自然的亲近并以自己的方式感受它。置身其中我会感到温暖、宁静和喜悦。这组风景要表达的是我对“天人合一”这一终极理想的向往。
于雷作品《心象风景》
色影无忌:关于风景,我们去年也通过“不一样的风景”展览做了一些尝试,这是个很大的很复杂的话题,也是个很重要的话题,你如何理解“风景”?
于雷:风景在我看来是大自然喜怒哀乐的外化。我自认为能读懂大自然的表情,也能和它对话。呵呵,说的有些玄。这和我的经历有关。我父母都是林业工作者,我从小就跟着跑野外,对大自然从小就不陌生。我经常一个人去野外徒步、狂奔。
于雷作品《心象风景》
色影无忌:你拍的风景似乎都是感觉快要燃烧起来的风景,或者有些貌似是烧焦的风景。
于雷:这是我置身其中的感受:温暖、宁静和喜悦。也许胎儿置身于母体也是种感觉吧。
色影无忌:《心象风景》、《人造景观》、《家园》分别拍摄于什么时候?
于雷:《心像风景》拍摄于2007年,用了一年时间。《人造景观》拍摄于2009年。《家园》从去年年初开始的。
色影无忌:为什么会返回到传统的纪实拍摄中去?
于雷:我从1991年工作就开始拍专题,这些年也一直没有中断过(大都是职务作品)。前些年我曾尝试过“观念摄影”( “观念摄影”这种提法我一直认为不准确,沙龙风格的摄影作品也有观念),也尝试过用相机和电脑无中生有地“作画”,但总觉得像是和自己较劲,太累,一组作品的拍摄、制作总是持续不了多久。与其这样我还不如捡起画笔在油画布上涂涂抹抹来得痛快。所以渐渐放弃了其他表现手段,专心致志走老路。
关于于雷:
于雷,男,满族, 1968年6月出生于新疆乌鲁木齐,现供职于新疆日报社。
1991年毕业于西北民族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 2008年9月至2009年1月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进修摄影专业,2009年4月至10月在北京上苑艺术馆驻馆创作。
参展情况
2010年10月 “STAY YOU始终是你自己”摄影展 全国巡展
2010年4月 2010影像档案展——《自然•不自然》 宋庄美术馆/北京
2009年12月 《混合与分享》 摄影联展 映画廊/北京
2009年11月 《影像文化对话》——中美摄影家联展/丽水国际摄影展 丽水/浙江
2009年10月 上苑艺术年展——《独处山中,我行我素》 上苑艺术馆/北京
2009年9月 2009“艺术很行 慈善中华”嘉德专场拍卖 中华慈善总会、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北京
2009年8月 第十二届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主题展 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北京
2009年8月 城市领袖——2009北京艺术沙龙展 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桥舍画廊/北京
2009年7月 模糊:从大风景到非具像——于雷作品展暨作品研讨会 上苑艺术馆/北京
2009年7月 第二届五四国际青年艺术节优秀作品798巡回展 亚洲艺术中心/北京
2009年5月 2009买得起的艺术——北京系列展 北京红T艺术机构/北京
2009年5月 第二届五四国际青年艺术节系列展 北京虹湾艺术馆/北京
2008年9月 “平遥国际摄影节”个展——《心像风景》 平遥/山西
2007年7月 “群象灵动”摄影联展 杭州/浙江
2007年5月 多伦多国际摄影节联展 多伦多/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