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音通常在自己的展览现场会放一些橙子和水果什么的,以及一些他这些年拍的画册,这样做,以便于任何一个观众坐下来,能安静地有耐心地听他讲这些年,他拍内蒙古的学校的照片。
这些照片花去了他20年的时间,在他看来,这样做,就是通过镜头和文字来实现他对蒙古文化的关注。
摄影师阿音接受无忌专访。拍摄/朱静雅
“为什么我要拍学校呢?因为我本身就是一个失学的人”
色影无忌:第一组什么时候拍的?
阿音:1991年开拍的。
色影无忌:当时你多大?
阿音:当年我是19岁。
色影无忌:你那时候就已经有这个计划了?
阿音:二十年以前我19岁,当时有这种想法把一个学校跟踪二十年?那是不可能,我真的没有一种计划。我本身也没有学过摄影,为什么我要拍学校呢?因为我本身就是一个失学的人,我是初中二年级失学的。失学以后,那时候是九十年代,就内蒙古地区来说,村里的学校特别难,那个时候真的很困难,最后说白了没人管。在这种状况下,我就不知不觉地想到像我那样失学的孩子,以及那些民办教师。于是,就开始关注他们,就这样不知不觉就开始拍了,第一组是这样拍的。拍到几年以后我才有意识。
色影无忌:一共拍了几年?
阿音:第一个系列是六年,1990到1996年,而且拍摄手法你都看了,全是纪实的,那个时候我的机器都是很普通的,最多用的是华夏823,那个时候我的条件很差。1996年以后,我已经有意识了,那以后专门关注拍《民办教师》,那个时候,不仅仅是蒙古族,在中国的农村教育系统,都是在民办教师的努力下,农村教育才能普及着往前走。之后我就专门拍了他们,96年开始拍的。当初拍的时候,我也不知道什么叫环境肖像,就是一个纪念照。第二组全部是肖像,就是民办教师的肖像,这个我一直关注到今年,我回访过他们,也有DV,文字里也都写过。他们的身份现在已经没了,中国的农村教育中,民办教师已经没了,不存在了,当然他们最感动我的是责任感,什么叫做责任感?有的时候民办教师做了十七年的民办教师,最后也是一个农民,什么都没了,但是十年没得到工资,工资也没有得到,保障不了,他还是干,最后是什么呀?他要是不教学,农村的孩子全失学,当时的条件就是这样的,所以民办教师我一直关注到今年。这就是责任感。
第三个系列就是《苏木学校》,“苏木”就是蒙语“乡”的意思,“苏木学校”就是乡镇学校,我的文字里写过。
阿音作品《民办教师》系列
“我不是为了艺术而创作,必须明白这个东西”
色影无忌:这组照片转向空间了。
阿音:为什么这组照片就是空间了呢?首先一句话,我不是为了艺术而创作,必须明白这个东西,有人说你这个太当代,不是。我这四组照片,二十年间的东西,一个系列、一个年代,也是一个内容,分得很清楚,《村里的学校》、《民办教师》都是独立的东西,年代也不一样,第三个是《乡里学校》,是2000年以后拍的,为什么我拍这个呢?这个就是废弃的学校,这个学校不存在了,文字里特别明确,而且文字说得最清楚的是这组照片。照片里虽然没有人,但是历史、社会背景,走过来的路,这个符号你们可以看得到。
2000年以后为什么我又开始拍学校了呢?刚刚开始拍学校的时候,最后是农村的学校好起来,能不能让这些孩子不失学,这是我的希望,我本身是失学的人,但是我一个摄影师我有什么能力啊?只能是记录,但是我的希望是这样,希望是对的,2000年的时候希望工程来了,社会发展以后,村里的学校保障了,真的很好了,这我满足,我能看到这个变化。
这些事情都是我看到的,都跟我有关系,我也关注他们。2000年以后,就是翻天覆地,不一样的感觉了,为什么?尤其是“两免一补”来的时候,不要钱,还补贴给你钱上课,这就是一个社会的变化,这让我很感动。在2000年以后的内蒙古地区人少,不像内地,尤其是牧区来说人特别少,牧区九十年代初的时候,村里学校不存在了,全部集中到乡镇里边去了。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计划生育以后,人更少了,从分配上来说,条件就会适当地好一些,比如你有一个孩子,家庭条件很好,你就是信不过这个乡里学校的条件,那么你就会把孩子送到呼和浩特或者是送到县城里去,这样2000年以后,乡镇学校的学生也越来越少了。
阿音展览现场 拍摄/朱静雅
色影无忌:学校就这样空了?
阿音:本身就人少,而且还往城里跑,这是一个原因。其次,这政策的原因,就是教育整合,2000年开始的内蒙古地区的整个牧区,呼伦贝尔、锡林郭勒、阿拉善这一带,2000年到2006年,六年之间乡镇学校全部合并、撤并到县城和地区市,就是这个故事。没了,这个学校都已经是废弃的学校了,这次我只能这么拍。
第三组就是没有人,空的,越空越有讲述的事情,我的说明文字最多的是这一组,你可以看到。
阿音作品《苏木学校》系列
色影无忌:这种场景的选择反而很难。
阿音:在选择场景的时候,因为我这个是纪实性的东西,我也考虑历史走过来的路,发展的历程,教育的发展历程。影像没有符号怎么说话,只能是我关注符号,现在年代我开始不用了,为什么?这是一个中国的农村学校,我的切入点是蒙古族学校,其实是中国农村学校,关注整个中国农村教育的一个发展史。你看这些照片,整个教育符号,教育名言也是一个时代的符号,上面还写着“蒙牛”的什么,就是现代,整个有一个历史变迁了。
“全没了,这些全是废弃的学校”
色影无忌:这些空间里的人像跨度很大,好像还有成吉思汗?
阿音:对。这里头,你看成吉思汗,这些文字,我在书里边全部可以翻译过来什么意思,那些更有意思,都是关于一个民族的教育,全部关于教育和教育的发展,它不是某一个民族的事情,是跟人类都有一种联系。
阿音作品《苏木学校》系列
色影无忌:这个学校现在还在吗?
阿音:没了,那个我拍完以后,第二天过去已经变成了一个煤矿的总部,这些房子最后干什么呢?大部分是开矿的用上了,剩下的就是养猪、养鸡、养牛,也与经济有关系,全没了,这些全是废弃的学校。
最后一部分是《城市学校》,城市学校怎么拍的呢?有对比,同样一个孩子,也是六年前的这个孩子我在蒙古包里拍了,黑白的,一直关注这个孩子,最后我跟这个孩子去到城市里边去了,用彩色的,最后整个变了,最后一组《城市学校》是这样拍的。这是哪里的学校,我什么时候拍的,这个学校什么时候建的,什么时候撤并了,学生去哪儿了,下边是上世纪到现在的情况,尤其是建国以后的情况,蒙古族的教育还是在新中国解放以后才开始的,游牧蒙古族的教育,原来没有一个正规的教育体系。
《城市学校》这四组照片是四种方式,年代不一样,这个是纪实,典型的纪实影像,九十年代,很传统的。第二个的时候,《民办教师》的肖像、环境肖像,就是这样的一个纪实;第三个就是《空间》,最后是一个当代的手法,而且这个文字我做的时候,这里已经出现了社会问题,进城了,家离学校很远了。
后用DV也拍了些。
阿音作品《城市学校》系列
色影无忌:DV是什么时候拍摄的?
阿音:2007年以后,几乎每个系列都带DV,也是一种方式,每个展览的时候,可能都把DV放一下。
“也许蒙古文一百年以后没了,我给它留一个影像”
色影无忌:这里面还涉及到一个文化的变化,他们的服装,小时候穿这种服装,现在穿这种很现代的服饰,已经变化了。
阿音:对,最后在《城市学校》的时候,教育以外整个社会我都关注了,包括社会问题。
就像你说的那样,我中间关注的还是文化,我有时候讲,为什么我要拍?也许蒙古文一百年以后没了,我给它留一个影像。实际上一个民族这样的发展也不是不对的,这其实是一种无奈,谁也拦不住,他自己不干了,国家的政策也很好,学你自己的语言,但是他自己不学了,他自己非得把孩子送到汉语学校去了。现在汉族人也是这样的,把孩子送到国外去,学英语,其实一个民族都这样,社会发展以后就是这样的。
阿音作品《城市学校》系列
色影无忌:这二十年你没有拍过别的吗?
阿音:有,但是不能随便拿,现在我整个关注的是文化的变迁。社会变革以后,就会出现生态和生存的状态,我对生态也是关注的,但是这个东西没有拿出来,要拿出来是一个大东西,关于草原的生态问题。
色影无忌:还是草原的?
阿音:就是草原的,别的不做,我就做中国的蒙古人,这是我的选题。
色影无忌:为什么?
阿音:因为我对它最理解,而且我的血液里都是这些,我现在对不太了解的东西我不想做,非得是它的内容好,它的意义能够做我才能做,为什么?因为蒙古文化是一个大文化,我对文化和生存关注,就够了,我也用不着那么多的东西。
色影无忌:这些是用什么机器拍的?
阿音:MAMIYA72。很多人见我就说:你把MAMIYA72给炒起来了。
我这些东西,美国《国家地理》介绍过,《德国地理》也介绍过,国内今年也介绍过这个机器的事。这些东西经过了多少年的积累了,而且你必须理解这个文化和习俗,否则拿给外界的人看,还是理解不透这些东西。
色影无忌:原先拍的画面还是追求美观的。
阿音:我走到现在越来越觉得,我拍照片的理念就是我的内容大于影像。为什么我要做呢?而且我现在的状态真的是什么叫艺术我不知道,我也谈不到艺术,不记录不行。但是我的整个计划、策划真的是在社会各个方面的问题出现以后,我关注社会,关注我的民族的变化,最后就是以影像的方式,记录最后的想法,把这个东西拿出来展示给大家。
摄影师阿音 拍摄/朱静雅
关于阿音:
阿音,中国人像摄影十杰,获《美国国家地理》“所有之路”国际摄影大奖的中国第一人,中国数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展览:
2010年《中国游牧蒙古人》专题在北京佳能交流空间展览
2010年《中国蒙古族学校》专题在平遥国际大展展览
2010年《中国蒙古族学校》专题在北京大河画廊展览
2010年《生存地》系列在北京大河画廊展览
2010年 《中国游牧蒙古人》专题参加美国洛杉矶国际摄影博览会
2009年《中国游牧蒙古人》专题参加美国迈阿密国际摄影博览会
2009年《中国游牧蒙古人》专题展览暨作品研讨会在中国摄影家协会举行
2009年《中国游牧蒙古人》专题在法国巴黎展览
2009年《中国游牧蒙古人》专题在北京大河画廊展览
2009年《中国游牧蒙古人》专题在上海国际世贸大厦展览
2009年《中国游牧蒙古人》专题在第八节中国摄影艺术节展览
2009年《中国游牧蒙古人》专题在丽水国际摄影文化节展览展览大奖
2009年《中国游牧蒙古人》专题在台北展览
2008年《游牧》系列在联合国总部展览
2008年《生存地》系列在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展览
2008年《中国游牧蒙古人》专题在连洲国际摄影节展览
2008年10月—2009年3月《中国游牧蒙古人》专题在美国纽约鲁宾博物馆展览
2007年《游牧》系列在美国洛杉矶、华盛顿、圣塔菲、旧金山展览
2005年内蒙古大学《阿吉乃800》个人展览
2004年内蒙古美术馆《搏克2048》个人展览
演讲:
2009年在中国摄影家协会举办《中国游牧蒙古人》艺术家研讨会
200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考克隆艺术学院、洛杉矶艺术中心大学作讲座
获奖:
2009年获中国十三届国际摄影艺术展一银一铜
2009年获德国国际摄影中国徕卡摄影师大奖
2009年获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大奖
2008年《游牧》系列获29届FIAP黑白摄影两年展斯洛伐克摄影艺术中心大奖
2007年获中国22届全国摄影艺术展金奖
2007年获内蒙古摄影特殊贡献奖
2007年获《信合杯》全国摄影比赛金奖
2007年曾被《大众摄影》杂志评为中国十大摄影人物
2006年获内蒙古摄影最高奖—金鹰奖
2006年获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优秀摄影师大奖
2005年获内蒙古20届全区摄影展金奖
2005年被选为内蒙古十佳摄影家
出版物:
2010年出版《中国蒙古族学校》摄影集
2010年出版《中国游牧蒙古人-生存地》摄影集
2009年出版《成吉思汗的子孙—中国游牧蒙古人》摄影集
2009年出版《蒙古马》摄影集
2006年出版《阿吉乃800—阿音纪实摄影集》
2005年出版《搏克2048—阿音纪实摄影集》
2005年出版《乌珠穆沁—阿音纪实文学集》(蒙古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