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国际影会艺术总监鲍利辉
朱=朱静雅 鲍=鲍利辉
朱:云南的摄影水平相比其他省份并不是最突出的,在云南举办这样的一个国际影会,组委会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鲍:在中国摄影界有这样一句话,“云南是摄影人的天堂,是摄影题材的富矿”,像香格里拉、东川红土地、元阳梯田等,都是非常好的自然风光。而云南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二十五个少数民族的节日和风俗,如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和哈尼族的开秧门、摩梭族的走婚习俗等等,也是非常好的拍摄题材。但是长期以来,云南由于地处西南边陲,在经济、文化方面都比中东部地区落后,摄影的发展也有一定程度的滞后。要调动云南当地摄影家的创作热情、提高他们的摄影技能,就必须提高摄影师的“挖矿”技能,要将国内国际先进的摄影理念引入,要与国内国际的同行交流学习。大理国际影会,就是要做好这样的一个平台,为云南、中国、世界的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搭建好舞台。
朱:大理作为影会的主办城市,你觉得它的优势在哪里?
鲍:首先,大理作为旅游城市,在国内甚至国际上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它本身具备了人气上的优势。我们的摄影师们来到这里,可以以完全放松的心态来以影会友的;其次,大理相较于其他举办摄影节的城市来说,它的自然风光、人文风光都是出类拔萃的。在我看来,最好的摄影拍摄地点,应当是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的完美结合,大理不仅有着苍山洱海的自然景致,也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如大理白族独有的民族风情,崇圣寺三塔等历史遗迹,这对于摄影师来说,都是非常好的拍摄对象,我们的“魅力大理”摄影比赛就是针对这个层面的摄影师和旅行者的需要来设置的;第三,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大理州委州政府相当重视打造文化产业,希望能把大理国际影会做成继“五朵金花”后又一个著名的文化品牌。政府的重视和关注,让大理国际影会的举办没有后顾之忧,组委会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做。我一直认为,一个城市的灵魂,就在于城市的文化品质,缺少了文化的城市,只是没有灵魂的躯壳而已。大理州委州政府这样的决定是高瞻远瞩的,也是具有洞见性的。
朱:第一届大理国际影会的成功举办给本届影会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
鲍:去年是第一次举办这样一个大型的国际影会,在经验方面肯定是欠缺的,做很多事情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这样一步一步地了解、熟练、积累,让我们得到了极宝贵的经验,也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第一届大理国际影会的举办得到了云南省委宣传部,中国摄影家协会的支持,第八届中国摄影艺术节也选择在大理落地,让大理国际影会从一诞生都站在极高的平台之上,从一开始就极具权威性和号召力。虽然是第一次举办,但是首届大理国际影会非常成功,正如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前光的评价,他说,本次盛会是“不可复制、难以逾越”的。但是,任何事情在起初阶段都不会是尽善尽美的,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将这个略带瑕疵的事物逐渐做得完美起来。现在我们举办第二届大理国际影会,在参展作品选择、布展水平、活动设置等等方面,都更贴合国际标准、更贴合摄影师需求、更贴合时代趋势,相信第二届大理国际影会,会给大家带来新的惊喜。
朱:相比第一届大理国际影会,这届影会有哪些特色呢?
鲍:大体上来说,第二届大理国际影会更为国际性、前沿性、学术性、广泛性。今年我们设置了展览总顾问,这是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并且,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国际著名的摄影评论家A.D.柯曼做展览总顾问。在参展作品方面,涵盖了全球最优秀的数十位摄影师的作品,美国泰斗级摄影大师布洛克,范因斯坦精品展,芬兰摄影大师阿诺•拉菲尔•闵奇恩,美国摄影大师杰瑞•尤斯曼,玛姬_泰勒原作展。还有《德国地理》——33年视觉的精髓(10位著名德国地理摄影师联展)、绿色和平组织“人与自然”作品展、新加坡国际摄影节“人与自然”摄影联展、美国年度摄影大奖摄影作品联展,中国香港摄影师公会摄影作品联展,中国台湾摄影名家作品联展等展出,也有国内众多优秀的摄影师和新锐媒体的得意之作,南方16人《从平遥到大理》摄影联展也备受关注。在本届影会的高端论坛中,A.D.柯曼将讲述21世纪摄影收藏,阿诺•拉菲尔•闵奇恩将谈论“人与自然的神奇复合文明”、德国地理图片总监茹斯•艾希红也将介绍她的摄影创作与观念,同时,A.D.柯曼还将与凯特•布里基、康妮•恩伯顿、杰瑞•史帕格诺里、罗伯特•史蒂夫四位国际摄影大师就艺术摄影创作的理念与表现展开对话。这次影会的最大亮点就是,我们将新媒体展演放在与传统摄影等同的层面,不仅有各种纪录片的展演,还有新媒体的高端论坛,国际国内最权威的流媒体专家学者将针对融合媒体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探讨交流。与此同时,我们还成立了学术委员会,由我国摄影学术界的权威人士来担任委员,他们会将对摄影及影会的观点、认识和思考来与大家分享,这奠定了大理国际影会在学术上的水平和高度。第二届大理国际影会还重视摄影与普通百姓的亲近,武庙会“我与民俗合张影”、“地道云南 凌波微步”模特时装大型展演、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示等活动,都是强调互动的。在我看来,摄影不能是曲高和寡的,摄影技术发展水平越高,它就应该是越亲民、越平和的,既要阳春白雪,也要下里巴人。
朱:身为艺术总监,你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呢?
鲍:要做一个称职的艺术总监,必须要具有一定的艺术鉴赏水准,这样你才能承担起沟通同行、进行艺术交流的工作。 其次,艺术总监应该具有超强的执行力,能够对任何突发情况作出迅速的判断和决策,团结工作团队的人员,更好地为影会服务。最重要的一点是,艺术总监必须要具有包容心,这种包容心不仅仅是对工作中可能的错误、工作人员的疏忽等等的包容,更是要有具备文化上的包容心。摄影是一门复合性的艺术,它记录着不同文化、不同生存状态的人们,我们不能以某种文化优越感来评价和判断一种影像艺术,这就需要艺术总监能够包容不同形式的视觉表现形式。艺术总监,不仅是一个光环,更是许多繁杂和琐碎拼接起来的。幸而我们有很多艺术圈、商界的朋友都特别喜欢大理,他们支持我的工作,也为如何办好大理国际影会出谋献策,给了我很多帮助和动力。
朱:在你的设想中,大理国际影会的最终发展目标是什么?
鲍:目前在国际上,最著名的摄影节有法国阿尔勒摄影节和美国休斯顿摄影节。两个摄影节相较而言,美国休斯顿摄影节的商业机会更多,而法国阿尔勒摄影节却更具有艺术气息。我曾经在法国办过展览,欧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法国浓郁的艺术气息感染着我。在我看来,摄影就应该是这种脱离了功利的,纯粹的艺术。因此,在我的理想中,大理国际影会应该是类似于阿尔勒摄影节这样气质的一个摄影人的聚会。另一个方面来讲,大理国际影会之所以命名为“影会”,说明它不仅仅包括摄影,还应当包含电影等多种的影像视觉表达方式。因此,我们的梦想是,将大理国际影会办成融合的、多元的影会,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摄影家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