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0年1月23日,第18届金镜头比赛暨华赛中国作品初评结果揭晓,《挟尸要价》获得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 2010年2月4日下午,中国记协主办的"2009中国瞬间"暨尼康杯中国新闻摄影大赛(第三届)揭晓。《挟尸要价》获一等奖。这张此前曾引起巨大争议的新闻照片连获两项大奖,的确耐人寻味。为此,无忌独家专访《挟尸要价》作者张轶,听他谈照片的拍摄经历和对于这一事件的看法。
2009年10月24日,三名长江大学学生方招、陈及时和何东旭因救落水少年而不幸牺牲。
2009年11月3日,《华商报》刊发题为《大学生救人溺亡,捞尸者手牵绑尸绳谈价》的报道,报道配有署名“真真”所拍摄新闻现场图,并注有这样的图片说明:打捞船赶到后,船主陈某(船头着白色衬衫者)把打捞上来的一名大学生遗体用绳子绑住,以索要更高的捞尸费。
这个消息经由网络大量传播后,除了网民对于“尸体打捞”这个垄断性行当的谴责之外,“挟尸谈价”的捞尸人和“见死不救”的渔民也被千夫所指。猛烈的道德谴责浪潮经久不息,那两个当初在船上的人甚至被追打,渔船被烧。
2009年11月4日,《南方周末》刊登记者杨继斌采写的深度报道《大学生救人溺亡隐情调查:“挟尸要价”另有其人“见死不救”渔民被冤》,对“挟尸要价”事件进行了多方位的采访,以期还原事件真相。
而照片作者,湖北荆州某报摄影记者张轶,始终处在新闻的背后,无忌独家连线张轶,对于这一切,他只是想说:我只是我听到的看到的说出来就行了。
《华商报》刊登时的图片说明:打捞船赶到后,船主陈某(船头着白色衬衫者)把打捞上来的一名大学生遗体用绳子绑住,以索要更高的捞尸费。真真摄
照片作者参赛时写的图片说明:“……说好的三万六,钱到位了再往上拉……我只听老板的。”身穿白色衬衫的王守海站在船头,一只手牵着一根绳子,绳子的另一头在水中,系着一具英雄的遗体。 2009年10月24日下午2时许,湖北荆州市郊长江宝塔湾两名来此游玩的小孩落水,长江大学文理学院(独立学院)的9名大学生跳入江中手拉手施救,两名儿童得救,但救人的大学生陈及时、何东旭、方招被卷入长江的暗流中。随后,两条渔船和多名冬泳队员在寻找未果后,无奈上岸。二十多分钟后,两只打捞船开来,不急着捞人,张口就与校方谈价,“每具尸体一万两千元”。
“我很意外,因为负面的东西获奖的机会很少”
色影无忌:《挟尸要价》获得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比赛突发新闻类单幅金奖,又获得尼康杯新闻摄影大赛一等奖,有什么感受?
张轶:蛮意外的,没想到能获得大奖。
色影无忌:为什么?
张轶:因为照片是比较那个的,所以没想到会获奖。没有抱什么期望,没想到评委会的老师还是蛮关心和支持我的。
色影无忌:你说的“比较那个的”是指哪个?
张轶: 就是负面的东西。负面的东西获奖的机会很少的,因为这东西对一个地方来说毕竟是不好的。
色影无忌:这样的突发事件,而且又是在湖北,你在《华商报》工作,你是怎么迅速得知这一消息并赶到现场的?
张轶:我不是《华商报》记者。《华商报》的记者当天去采访,我们有过接触,后来他们用了我拍的图片。
“当初我在发稿的时候,不敢用我的真名”
色影无忌: 你拍这张照片的时候,现场情况是怎么样的?
张轶:当时我是将近三点的时候接到群众打电话提供的线索,说有小孩溺水,说有大学生救人,被江水给冲下去了,没捞起来,我跟同事赶下去的时候,老板陈波已经开始跟长江大学的师生谈价钱了,尸体已经捞出来一具。后来我拍了很多照片。正面负面都拍了。
色影无忌:照片上站在船头的那个人的手势是在讲价吗?
张轶: 对。
色影无忌: 当初的发稿时的作者好像叫“真真”。
张轶: 是这样的,当初我在发稿的时候,不敢用我的真名,就用了“真真”这个名字。
色影无忌:这张照片最初的名字是你取的吗?
张轶:参赛的时候取的,是几位老师帮我斟酌后取的。
“至于别人怎么说,我管不着”
色影无忌:《南方周末》曾经刊发过一篇文章,他们对这篇新闻报道还是有些疑问。
张轶: 现在就是说,我只把我看到的拍下来,之前救人的场景我没有看到,至于别人怎么说,我管不着,别人有别人的话语权。我只是把我看到的和听到的说出来。
色影无忌:你怎么看待读者对这张照片的解读?
张轶:每个人看都有不同的感受。当时拍这张照片的时候,说实话,我自己都在掉眼泪。
色影无忌:因为什么?
张轶:边按快门,边扪心自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荆州那个打捞尸体的行当,挟尸要价的情况不只出现在打捞救人大学生这件事上,今年光在那块溺水的有20多人,有大人,有学生,都是同一个位置。而这个打捞尸体的行当在当地大家都知道了。我只是想通过这个照片把这个问题反映出来。让全社会来关注这个事情,我觉得“挟尸要价”这个本质违背了社会潜在的良知。
“为什么会被追打呢?《南方周末》肯定没说明白”
色影无忌:但这个照片目前已成为社会对照片上两个老人的道德考量标准。有段时间那两个当初在船上的人好像在街上被人追打。
张轶:这个追打与我的照片无关的,因为当地殡仪馆为几位救人牺牲的大学生英雄出殡的时候,市民很气愤,在长江边追打他们,烧他们的船什么的,那是10月份的事情,而《华商报》图文报道这件事是11月3日吧,也就是这张照片首发,至于网络炒作起来,已经是11月5日左右了。他们被打的时候,这张照片还没有出来,所以我就想说:为什么会被追打呢?《南方周末》肯定没说明白。当地群众没看到这张照片,当时打捞现场,有将近三四百名群众,他们目睹了打捞经过以及挟尸要价的整个过程。
色影无忌:但那两个老人也是受老板陈波的驱使,他们只是执行者。
张轶:我个人不是这样认为。因为各方面都牵扯到一些利益,他们完全可以不用去打捞,为什么他们要去打捞,那还是有些利益趋势他们去打捞,他们完全可以不去从事这个打捞。
色影无忌:但是不去打捞和要了价去打捞还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张轶:但他们现场要价,我为什么要在图片上写明:我只听老板的。因为这是我当时听到的,我把我听到的看到的说出来就行了。
“毕竟整个打捞现场,我是亲身在场的。”
色影无忌:照片中的那根绳子是一直那样被拽着不放,还是被拉上来了?
张轶:开始尸体是打捞了,但一直没有往上提,后来也就是老板在幕后操作吧,当时陈波是在岸上,他也只听陈波的,群众让他往上拉,他说:我只听老板的。当时我还问过他。也就是说那具尸体给的钱不到位了。后来长江大学的老师陆陆续续把钱送凑齐了,才继续打捞。
色影无忌:这个过程大概持续了多长时间?
张轶:持续了有40分钟到一个小时吧。最后一具尸体是何东旭,是六点左右打捞起来的,因为每张照片我都有数据。
色影无忌:关于谈价钱这个情节,你拍的多吗?
张轶:不多,我也不愿多拍。
色影无忌:前后应该有个贯穿的,这样整个细节才会完整和客观,那些图片能看一下吗?
张轶:我只把听到的看到的,用我的图片和图片说明来表达出来,毕竟整个打捞现场,我是亲身在场的。
色影无忌:你的图片说明有没有在发表的时候被编辑过?
张轶:登报时的图片说明不是我写的,我自己写的说明是在参赛时写的那个图片说明:说好了3万6,钱到位往上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