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的山水、激荡的海、燃烧的地平线,变形的眼神、少年遮住的脸、脑袋发光的不明女孩……这些粗粝影像来自《丘的白日梦》。拍摄于2002至2006年的“白日梦”系列里,作者固执的用自己的摄影方式深入内心孤独的城堡,就像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照片,那里空气稀薄、恍若隔世。丘说那是“一个时空中残存的场”,而也许只有借助摄影,他才能够找到梦与现实的通道。
作品背后站着作者的人,人的性格与阅历、思考与感知,都是造就作品风格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而摄影取材于现实的属性了决定它较其他艺术门类更为直观的反映作者的潜意识。在这个方向上进入丘的摄影,或许更易于找到入口。
并不愿多谈自己照片的丘,却在聊起别人作品时兴致盎然;在提供作者本人像的时候,他拿出的是发黄的儿时照片。照片中,那个背对着大家专注于井底的小朋友,那就是丘。
丘的儿时照片
《我的白日梦》不算是什么
《丘的白日梦》——2002,汕尾
色影无忌:记得你曾谈起过一张家庭合影的老照片给了你很多感触,那是一张什么样的照片?它的特别之处在哪里?
丘:一张很普通的家庭照,不过是我的家庭照,它影响了我。
色影无忌:在《丘的白日梦》这本书里,从“白日梦”到“梦之地”,从“心中的海”到“湘西”,这四部分是怎么选择的,什么样的编辑思路?
丘:只是为了某种需要把它们分开来,其实都算在白日梦里。
色影无忌:贯穿这四部分的似乎正是你所说的“场”,这个“场”在你照片中应该如何解读?
丘:就是气氛吧,只不过有流质的,固质的和气质的各种“场”。
色影无忌:在看“梦之地”这部分时,会引起一些臆想,有时还会揣测起作者的童年经历……
丘:人活下来很大一部分在摆脱童年记忆。
色影无忌:相对于前两个部分,“心中的海”和“湘西”则好像更有向外看的动机和冲动?
丘:说实在,《我的白日梦》不算是什么。我只是把它当做作业而已,只是这个作业也花费时间太长了。从2002到2006年。
牵扯不断又理不清,人却是静静的在那,好像坐了几千年
《丘的白日梦》——2005,平远
色影无忌:2006年以后在拍什么?
丘:这几年照片不多,换了几份工作,还有就是生了个小孩。
最近在看王博的照片,很久没有这样让我兴奋了。我非常喜欢这张(如下图),一如颜长江兄所说的时下中国的那种“意乱情迷”,牵扯不断又理不清,人却是静静的在那,好像坐了几千年。
“中国古代,风景被简化为山水,可游赏,可隐逸,高妙难言。现在,山水本身已无处隐逸。如同杨格亮所摄的,高峡上有铁丝,而孔雀虽在林中,却是在林中的网里。当山水已被挤压殆尽的时候,我们只能看风景。 风景是个很现代的词,也极严肃的词。顺便说一下,风光一词很淫荡。我们用风景一词,是想用现代的目光去审视当下的中国。 可以是中国的各个方面。风景一词,也是宽泛的,可以是无人之境,可以是有我之境。可以是入世去看,可以是与最后的山水一起,作想像中的逃逸。 总之,几千年山水安宁的中国,突然天渊之别。意乱情迷,众人芸芸与之狂放。而有些人绝不。”
这是长江的原文。
王博作品
色影无忌:最近一次旅行时使用的是什么相机?现在还自己手工放大吗?
丘:禄来,前天丢了。坚持手工放大,但不老实。
我现在为了需要,在尝试用120来拍黑白6x6。感觉两者得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好玩。
色影无忌:你的摄影语言风格从什么时候开始形成的?或者说,你是如何找到它,然后确定说,我就要这样拍下去了?
丘:……
色影无忌:你认为照片是拍给谁看的呢?照片作为一件实物,和你个人的关系是怎样的?
丘:……
南方北方是一样的,在某种思维下
《丘的白日梦》——2004,平远
色影无忌:喜欢去什么样的地方旅行?旅行给带给你最多的东西是什么?
丘:……
色影无忌:阿尔勒摄影节的经历令我们好奇,能否介绍一下,比较难忘的经历啊什么。
丘:……
色影无忌:看到你一直在南方拍照,最后一个问题,你会去拍北方吗?为什么?
丘:我个人想法是,南方北方是一样的,在某种思维下。如果说南方北方,那只是一种思维方式或是操作方式吧,我是这么想的。
关于摄影师:
丘Qiu
1974年12月生于广东平远
1998年07月毕业于广东教育学院美术系
现工作生活于广州
展览:
2003年 《并不真实的丘》 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平遥 山西
《中国人本》 纪实在当代摄影展 广东美术馆 广州
2004年 《在路上》 开放的姿态 广东美术馆 广州
《在路上》 2004武夷山国际摄影周 福建
四位中国年轻摄影家展“往哪里去?天人合一” 守护神艺廊 日本
2005年 《2005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 广东美术馆 广州
连州国际摄影年 连州鞋厂 广东
2007年 《梦呓的丘》个展 75号画廊 广州
阿尔勒国际摄影节 法国
2008年 《外象》 三影堂四人摄影联展 北京
大邱国际摄影双年展 韩国
2009年 2009网络选辑展 德国
2009年 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 比利时
2010年 KLM“保罗·胡夫奖”提名 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