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度百科的解释中,“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国政府为支援英军在缅甸(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法西斯、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而派遣的出国作战部队”,“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范,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多半个世纪过去了,这批老兵都已在百岁上下,然而他们的生活状态却鲜为人知。在这样的背景下,年仅23岁的摄影师栾盛杰扛着相机深入云南,一家家走访,为中国远征军老兵拍摄肖像的同时记录下他们的心愿。他用桑德式的冷静注视向老兵敬礼——在他的镜头下,那一张张曾经模糊的脸,渐渐清晰起来……而作为观者的我们,在那些沟壑和阴影里,或许体会着关于时间与遗忘,历史与个人等等无法言说的感伤。
点击观看 捷宝无忌影展:栾盛杰·中国远征军肖像
姓名:董灯玉
出生年月:1924年
所属部队:中国远征军11集团军预备2师5团7连2班
参加战役:双坡、黄草坝战役
从知道那次活动,到踏上火车也就一天的时间
摄影师拍摄现场
色影无忌:先简单介绍下中国远征军的历史背景吧。
栾盛杰:第二次世界大战,日军于1941年12月偷袭珍珠港,并进而占领东南亚部分地区后,于1942年1月发动了侵缅战争。企图借对缅甸的占领,侵夺美国取道缅甸的大批援华战略物资,直接切断中国国民政府唯一的海外交通补给线——滇缅公路,全面封锁中国,同时扬言将与纳粹会师中东。中国政府根据1941年12月《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应美英政府请求,派遣了入缅抗日的中国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于1942年2月由滇西进入缅甸,与日军进行了两个多月的战斗,失利后,一部返回滇西,据守怒江天险以阻敌;另一部退入印度蓝伽,组成中国驻印军。而后,由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取得了主动权,中国驻印军与英、美军协同,遂于1943年10月对缅北日军展开反攻,即缅北滇西战役。
在滇西怒江与日军对峙的中国远征军,也于1944年5月发起了松山战役和腾冲战役,并于1945年1月27日与中国驻印军在缅甸芒友会师。3月遂将日军全部赶出缅北和滇西。至此,中印缅公路完全打通,中国远征军班师回国。
色影无忌:《远征军老兵肖像》的拍摄缘起是什么?拍摄前做了哪些功课?
栾盛杰:小的时候就对抗日题材的东西特别感兴趣。很爱看抗日题材的电影,看一些抗日题材的小人书什么的。
长大了学习了一些历史再经历过抵制日货的潮流,对“抗日”的观点发生了一些变化。转而再提到抗日的时候更想到了抗日的人,抗日的兵。2009年11月上网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了一个民间慈善论坛,主要为抗日老兵筹集善款,当时全国捐款10万,需要发给100个云南地区的老兵,思绪一下子飘到了彩云之南。从知道那次活动,到踏上火车也就一天的时间。这一天准备了一下器材,取了些钱,买了张火车票,带着一份虔诚踏上了路途。
色影无忌:你是怎样找到这些人的?拍了多长时间,走访了哪些地方?
栾盛杰:因为知道这个消息的时间比较晚,从北京赶到了腾冲,在腾冲的慰问金发放的工作也已经接近尾声。
腾冲的远征军老兵比较集中,索性住了下来,拿着一份志愿者给的当地统战部印发的老兵资料一家一家的找,一家一家的拍。拍了20天的样子,绝大部分是在腾冲县下属的镇,乡,村里拍摄。
我只是希望尽量的拍的客观一些
拍摄访谈现场
色影无忌:拍摄中对老兵们有没有进行采访?他们对拍照和采访有什么反应?
栾盛杰:除了核实基本资料外,会单独问一个问题。现在还有什么心愿么?有的的老兵会说,身体不好,想回老家,希望社会上多些钱改善他们的生活。还有的老兵说,自己什么都不需要,没有心愿,如果再有敌人,还要参军,还要参战。他们都很高兴接受采访。
色影无忌:在现场你有进行拍摄指导吗?有没有其它一些文献资料的收集?
栾盛杰:没有进行拍摄指导,我只是希望尽量的拍的客观一些,不要把我的主观色彩带到里面来。当然在拍摄之前和拍摄的过程中我都一直在了解和搜集相关历史知识。
色影无忌:这批远征军现在健在的还有多少人?他们现在的生活状态怎么样?有没有进行一些回访?
栾盛杰:据我了解远征军老兵大体分布在云南,缅甸,湖南,广西,浙江,四川,重庆,京津地区。最年轻的也在84岁左右。具体多少人没有一个权威的统计数字。老兵们大部分是农民,生活水平不高。子女孝顺的话日子过得还算舒坦,有些子女不孝顺的老人生活可以称为悲惨。
色影无忌:作品中有一张“彭文培”老人的肖像,他是闭着眼睛的……是在老人的要求下这样拍的吗?
栾盛杰:那位老人之所以闭着眼睛是因为他生病的时候眼睛坏掉了,家里条件不好没钱治愈,所以现在双目失明。岁月蹉跎给他们带来的不光是刻骨的记忆还有伤痛、遗憾,更多的是他们对那个时代的追忆。
109岁的少校军医付心德坐在竹椅上盯着我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老兵家中的相片
色影无忌:拍摄中还有哪些给你触动的故事?
栾盛杰:去龙陵看望两位老兵,饶广林和付心德。当时只有自己在腾冲,租了一辆车自驾过去,走的是腾冲到龙陵老山路,山连着山。有一段盘山的土石路特别不好走,我没什么经验车速也没降下来,开得很快。迎面来一个运货的大车急转弯,占了我的车道,我一把方向猛往外打,土石路刹车也不灵,差一点冲下山崖。到了龙陵拍摄采访还算顺利,拍摄结束后109岁的少校军医付心德坐在竹椅上盯着我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然后轻叹一声,身子一软躺在椅子上,接着仰望天空,眼睛里闪烁着什么。刚经历死里逃生的我眼睛模糊了,似乎感受到了时间的节点永远凝固在了那段尘封血染的岁月。片刻,再看老人,没有的是当年硝烟弥漫的金戈铁马,有的只是风烛残年的如泣如诉。
色影无忌:对这样有着厚重历史感的题材,为什么选择了肖像这一比较现代的方式?
栾盛杰:我不觉得肖像是一个现代的方式,1837年达盖尔发明摄影术,1843年希尔和亚当森就尝试用卡罗式摄影法拍摄肖像并获得成功。早期的肖像是从西方绘画的圣像中演变过来。人具有神圣性,同样,人像作品也具有神圣性,我觉得这种题材类别比较崇高。
我特别喜欢桑德的客观肖像作品,桑德非常重视还原被摄者的意愿,把被摄者自己想要的东西展现出来。
我拍这些老兵前都会跟他们说,老爹,我给你照张相。争得了他们的同意,架好相机,这时如果他们一心想当自己,那他们就已经不是自己了,他们所展现的是自己私下营照的一个形象。我要的就是这个形象和状态。
我想追求那种沅茝沣兰的屈原式浪漫的美
老人家门外
色影无忌:去年电视里热播的《我的团长我的团》让中国远征军的故事首次进入大众视野,当然那是戏说……那么你的《远征军老兵肖像》能让观众了解到哪些东西呢?
栾盛杰:我奢望我拍的不只是人像,而是为这个时代留下远征军老兵最后的脸孔。
色影无忌:很多年轻人对历史缺乏了解,你只有23岁,为什么有如此大的热情完成一部历史题材摄影作品?
栾盛杰:在进入大学学习摄影之前我就对摄影充满了兴趣和向往,我总觉得一张张照片,一张张笑脸都是一个故事,一种心情,而那时的拍摄就是觉得好看,觉得有趣。从来也没想过摄影是载体,需要用镜头表达我的想法,传递我的言语。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人生思考的加深,我才慢慢领悟到美学课上学过的美。美,可以分为大美和小美。那些摄影上的“美人”,“美事”,“美景”属于小美。大美是心灵美,精神美,纯净无暇的崇高美,我想追求那种沅茝沣兰的屈原式浪漫的美。自己觉得抗日的人都非常有民族大义,品德纯高。此时不拍更待何时。
色影无忌:这些肖像是在幕布前拍的还是自然环境下?你使用什么器材,打闪灯么?
栾盛杰:自然环境下拍摄。器材是尼康D700,ZF50 1.4,自然光拍摄。
色影无忌:平时主要工作是做什么?接下来还会拍什么?
栾盛杰:现在摄影是我的主要工作,在完成工作的情况下,多拍拍身边的人和事。
关于摄影师:
栾盛杰,23岁
学习经历:06年考入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09年赴北京电影学院进修
工作经验:中央电视台7套实习摄影师
人民政协报实习记者
筹建北京“莱茵之春”摄影工作室
获奖及成果:2008上海郎静山国际摄影艺术金像奖“上海政协”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大展优秀奖“浙江省文化厅”
“尼康视界”2008盛会在我身边摄影大展优秀奖“中国摄影家协会”
第三届全国体育摄影展优秀奖“中国摄影家协会,国家体育总局”
“奥运瞬间”全国摄影展优秀奖“北京文联”
“记录精彩 定格瞬间”摄影展优秀奖“人民摄影报”
辽宁十三届摄影艺术展览优秀奖 “辽宁省文化厅 省摄影家协会”
“奥运·中国”全国摄影展“中国摄影家协会”
大众摄影五十年摄影作品展“大众摄影杂志社”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美术作品年鉴“中国美院”
此时,彼地-中央美术学院第三届影像嘉年华“中央美院”
2008全国校园DV、摄影作品大展“搜狐网”
2008感动中国—全国摄影大展“中国摄影家协会”
中国加油-2008中国大学生在线摄影大赛“大众摄影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