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影像频道专访 > 连州国际摄影年展提前全接触

连州国际摄影年展提前全接触

无忌原创
海杰
jack
2009-10-21

 

连州国际摄影年展艺术总监段煜婷


        作为国内学术性最强的摄影节,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已举办了4届。将于12月5日在广东连州开幕的第五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主打新闻摄影。为此,色影无忌独家专访连州国际摄影年展艺术总监段煜婷,提前对第五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进行全接触。


建国60年新闻摄影大展示


        色影无忌:本届连州摄影节的主题是“在场与再现”,确定这个主题出于什么考虑?
        段煜婷:因为我们今年实际上是围绕新闻摄影展开我们的展览。这个主题是有背景的,摄影节每年都有主题变化,但我们做摄影节都有一个一贯的价值观,我们希望做这个摄影节,更多地去告诉观众:这是开放的,在认识这个媒介的时候是开放的,在展出这些东西的时候是开放性的、实验性的。比如说我们前几届的展览,第一届讲多重视角,在传统意义对于摄影理解的运用之外,在风光、沙龙之外,作为一个媒介来讲,它是不是只有这些形式呢,是不是只有这些形式的摄影师用相机去表达呢?
        我们开始做这个摄影节的时候,就已经有四五个摄影节在做了,当时我们犹豫要不要做,要做的话,还是像别人做过的摄影节文化产业的话,或者像国外艺术节的那样,那就没意义,你做的是摄影节,所以你就得把藏在背后的意义挖掘出来,这样才对摄影史有意义。而且这样一个媒介对整个文化和社会都有一个推动作用。
        从一开始,我们希望探讨的是用展览和学术研讨会多种形式探索摄影这个媒介还有多少可能,从纪实摄影、当代艺术以及风光沙龙这些已知的范围内,他们还能怎么发展?也就是说纪实摄影是否一定要沿袭这种既有的模式去拍摄,或者是继承一些当代艺术的东西,这样把它杂糅在一起?现在大家都在说后现代,其实后现代就是一个打破界限的时代。这个时候,人也好,文化也好,都需要有开放性,丰富性,因此我们做摄影节,就希望把这种开放性和丰富性做出来。
        前四届,实际上我们在各个层面做探讨,但主体还是以当代艺术和纪实摄影为主。就整个摄影界的媒介来讲,这两个方面涉及到更多的思想性的内容。
        我们实际上并不把摄影当作一门工具,因为工具是可以用很多技术的手段很容易解决。风光摄影,或者一些小品,或者说是商业摄影,在技术层面很容易解决。也许不需要你做一个摄影节来探讨它。所以我们比较偏重于学术和纪实这两块。包括第三届,因为总策展人是来自当代艺术界的高士明等人,那个时候很多人都说,连州摄影节是不是打上了当代艺术的烙印,但实际上我们从来都不会把摄影作为一个层面那么狭隘地去理解这个媒介,我们希望在每次摄影节都能探讨摄影更多层面的东西。
        今年为什么要说新闻摄影,实际上我们并不愿意只做一个传统意义的新闻展览,这个我觉得还不够,它可能会变成一个行业内部的讨论。我们希望它一开始和摄影以及摄影节的价值观一样,在做每一个摄影门类的时候,我们都希望它是开放的,能够把更多的东西融进来。
        我们回顾了一下,实际上,建国60年并没有对新闻摄影做过一个大规模的展示,所以,我们觉得这是一个缺口。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新闻摄影在整个摄影媒介里面,它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新闻摄影很深入很强烈地影响着社会的进程,每一个普通人在接触摄影的时候,很多的时候是从新闻媒介以及一些平面的媒体来了解摄影的,除了民用的摄影(风光照、家庭摄影)、商业摄影(广告摄影)以及一些爱好者层面的摄影,实际上在潜移默化影响社会进程的就是新闻摄影。
        加上60年没有对新闻摄影做个全面的梳理,所以我们把关注点放到了这块。


特别组合:牛畏予+铁矛、唐•麦库林+贺延光



        色影无忌:你前面说到的开放性和实验性,这个具体在作品中怎么呈现?
        段煜婷:这也正是我们觉得有意思的地方,因为整个摄影节最重要的是展览,我们要通过展览来呈现我们对于新闻摄影的理解,我们的展览会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传统意义的新闻摄影的呈现,比如说我们有一个60年的《人民画报》封面展,还有60年一些新闻瞬间的展览,还会有一些重要的媒体,比如说《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这些重要的媒体的摄影记者的展览。传统这块也需要挖掘,不能够只做成当下的摄影媒体的作品展示,比如说,我们找到了新华社的牛畏予,《中国青年报》的铁矛等新闻摄影史上一些很重要的摄影记者。我们发现,他们手里有一些片子是当时没有发表出来的,那些没有发表的照片很可能也是有意义的,这个可能会从更深入的层面去思考新闻摄影对于时代的意义。比如说牛畏予的片子,我们会做个展览,叫做《历史的负片》,他是新华社很重要的一个老摄影记者;而铁矛,我们会做他那些最广为人知的作品,其中有一张毛主席在机场迎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伏罗希洛夫元帅的照片,那张照片在那个年代被做成宣传画,普通人挂在家里的那样一个作品。他的展览,我们叫《历史的正片》。这样做,是希望能做出一些有意思的东西来,大家看到的东西也是比较丰富的。

 

1957年4月15日,毛泽东主席在首都机场迎接来访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骆夫。铁矛  摄


        在这个层面,我们还会做的事情就是,因为今年国内会有超过60家媒体来到这个平台。除了展览,也会参与讨论,我们还会特别设计一个学术论坛,比如,关于流媒体热的一个论坛,因为很多媒体都在讨论这个问题,也会讨论传统新闻摄影和传统媒介的走向,像这样的一些问题,我们会融入到这次的摄影节去讨论。这些都是第一大块里的。还有一些有意思的,比如说60年的大合影。包括在摄影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个英国摄影大师唐•麦库林(Don McCullin),他也是战地摄影大师,事实上,他的影响并不比罗伯特•卡帕差。对于唐•麦库林,我们会为他做一个大师展。也就是说,除了在一些学术上做一些探讨之外,还需要一些明星式的摄影家来参与,他是国外的,而我们会做一个国内对应的,那就是贺延光。

 

患战斗疲劳症的美国士兵在等待车辆离开前线, 南越1968年越战。唐•麦库林(Don McCullin ) 摄

 


        第二部分,是我们对主题寄予了很多希望的一部分。第二部分是作为第一部分的一个反向的理解,也就是说一个在立,一个在破,第二部分是当代艺术家们来做的,这个部分的策展人是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馆长杰罗姆•桑斯(Jerome Sans)和郭小彦,他们会站在一个更加形而上的角度,更加当代艺术的角度去用当代艺术家们诠释他们所理解的新闻摄影,很多作品都是针对今年的主题而重新创作的,这些艺术家都是目前当代艺术一线的艺术家,比如王庆松、徐震、邱志杰、艾未未。他们会对新闻摄影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实际上是对新闻摄影这种影像方式对于人类社会进程所构成的影响进行地一个更深入地挖掘,与最传统的新闻摄影这块构成一个互动。来参加的60多家媒体在普通层面了解到新闻摄影之外,看到当代艺术家们所诠释的新闻摄影,也对自己所进行的工作有个互动,会扩大新闻摄影的内涵和外延。对于当代艺术家来说,他们看到新闻摄影的时候,也能看到更多的创作灵感。因为大家始终是在一个大的文化背景下做事。连州摄影节,大家之所以说有活力,这是因为每年都在朝着一个有意义的学术目标去努力,我们永远希望在既定的概念和范围内有所突破,有更多的实验性。

 

论坛   王庆松 摄

 

 

流媒体成为关注话题



        色影无忌:你所说的关注流媒体,在探讨方式上有什么特别的亮点?
        段煜婷:这个只能通过影像的方式去呈现,通过录像和投影的方式,呈现上不会有多大的展示空间,也没有多少很新奇的方式,这个倒不会有那么多花样。我们会做大概有20多个流媒体作品的展示,更重要的是,我们会把对于流媒体的探讨会做成一个论坛,我本人和很多学者对这个问题也是抱着有待研究和观察的立场,并不是像很多身在其中的朋友那样,认为流媒体是大势所趋,传统媒体要灭亡。我们希望的是这样的问题和强烈的观点出来的时候,有理性地探讨和引导。


        色影无忌:除此之外,本届连州摄影节在展览空间和形态上会有哪些尝试?
        段煜婷:对于既有的三个展区,我们认为已经不够了,因为我每一年都会去世界各地不同的摄影节和摄影活动去参观和交流,我发现展场并不需要太多,很多国内的摄影节,对于它所呈现的量与范围没有认真想过,没有研究过这方面的问题,还是自发的状态,没有进入一种自觉地有规范的运作状态。摄影节的展览多,不一定是好事情,首先要调研的是来参观摄影节的人有多少,他们都是什么样的人群,你呈现的展览在一个时间段里在这样一个城市,应该有一个布局,有一个点,在各自展览的区域应该是有一些互动的。这一定是有一个量的限制的,太少了不足以撑起一个摄影节,也许会适合在美术馆做个双年展,太多了以后,会造成一种观众在观看展览的时候会抓不住重点,到了最后可能只是搭起了一个摄影节的台子,让大家来聚聚,热闹了一番,当然也会有一些有意义的交流,也会看到一些好的展览。但最后可能并不能把策展人和整个专业团队要真正探讨的对于摄影的认识这个层面的意义发挥出来。当你去一个满眼都是展览,毫无布局和章法的现场的时候,你出来时脑海可能是空白的,因为好的东西在坏的东西里面已经被淹没掉了,你可能进入的是一个泛滥的图片的海洋。我最反对的就是那种人气很旺,到处都是人,展览看似很多的摄影节。
        所以我们要控制,今年一开始,是三个大的展区,也想过要不要扩大,这个我去年还和法国阿尔勒摄影节的创始人,现为法国文化部当代艺术基金会主任阿聂兹女士交流过,她说这个完全没有必要,如果再大,她担心会没法控制,要阐释的东西会走样。所以我们会维持一个原有的规模。
        但今年我们会有一个开放展区,往年没有太宣传这个开放展区,这个展区是针对于一些普通的摄影师和摄影发烧友交流的地方,你可能会问,这样不是已经扩大了展区吗?某种意义上说,是扩大了。但我们在学术展区还是保持原状不变。

        色影无忌:也就是说,连州更多的是邀请展?
       段煜婷:主体是邀请展,这个我们是非常明确的,我们不像其他的一些摄影节,会给一些报名的或者说差不多的都提供展区。从第一届开始,所有希望展览的人,都需要经过策展人的推荐,我们每年9月都会有一个全体策展人的会议,会对策展人推荐的,还是报名参展的,都会在学术委员会上进行一个统一的筛选。通过的才能参加学术部分的展览。



政府开始大力介入连州摄影节



        色影无忌:到现在为止,参加连州摄影节的摄影师和作品数量情况怎么样?
        段煜婷:数量大致跟去年是差不多的,学术展区是100个人左右,这里面包括个展和联展,作品在1500-2000件左右。这是学术展区的,开放展区的我还没有详细统计。但开放展区和学术展区会有一个明显的分野,不会像平遥那样。

        色影无忌:那你们会不会也实行注册证制度?
        段昱婷:我们所有的展览都是免费开放的,因为摄影节这样的活动一般来说,都是非盈利的,这种活动就是一个长远的文化支持的活动。城市会在这个活动当中得到另外的收效,对他的城市形象和知名度的推广都是有好处的,在摄影节本身上,我们一般都不会盈利,所以是一个开放的,要所有人都来参与的文化活动。

 

        色影无忌:今年的连州摄影节政府开始大面积介入,这是摄影节出于资金的需要,还是有别的原因?
        段煜婷:是这样的:一开始就有政府的介入,这次是广东省文化厅和旅游局以及清远市政府三家更高规格的政府机构介入,这意味着连州摄影节的影响越来越大,关注度高了,这个项目也是广东省做得最成功的一个民间的文化平台。所以广东省文化厅觉得应该加入进来主办,给我们一些支持。因为目前还是政府投资,市场化运作很难,在把握分寸和度的时候,需要一个过程。在中国,做文化产业的东西一定是有很多年的培养期的,因为国情是这样的,大家还没有那么多的闲钱,这样的活动势必要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


高端里渗透平民化

        色影无忌:连州的学术走向一直是比较高端的,是否在学术走向平民化上做一些考虑?
        段煜婷:高端和平民化事实上是不矛盾的,我们的学术定位一直是高端的,这个高端并不是说老百姓不能介入,我们早就在思考这个问题,这样一个学术性强的主题和做法怎么让老百姓来进入,我们设计了很多老百姓可以参与的方式,比如我们曾在连州做过一个艺术家的工作室,艺术家和当地的老百姓进行一些互动,我们所有的展区都免费向所有的普通人开放。这是一个让普通人接近艺术的一个做法,但在全球都存在一个同样的问题,美术馆的一些展览和一些学术性比较高的展览,你要让所有的普通人都去感兴趣,那几乎是不可能的,让大部分普通人感兴趣,那也是不可能的。关注文化和艺术的人始终是有限的。我们也希望能做更多的事情,吸引大量的民众来关注和参与,但我们绝不会为了迎合大量民众的参与来降低我们学术的水准。文化永远是有一个高度的,我们就做沟通和桥梁的作用。普通人认识这个东西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我觉得不要太理想化。一个展览出来,普通民众会蜂拥而至,那是绝对不可能的,除非是通俗艺术,天生具有亲民性,而高端艺术在卖相上就不具有亲民性。
        但是这个工作需要我们下功夫去做。


         色影无忌: 广东近几年在摄影年展这块国内一直走得很靠前,比如广州摄影双年展和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学术性都比较强,而且主题性很明确。那么,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和广州摄影双年展怎样在区分上更明显?
        段煜婷:呵呵,其实已经很明显了,整个的气质都不一样的,就气质来讲,连州要平民化一些,首先展场散布在城市最平常的一些老建筑里面,在做这样的摄影节的时候,基层的发烧友都来参加,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去做宣传,开幕式我们会在很开放的露天广场举行。每一年摄影节,我们晚上都会为市民举行作品幻灯放映会,所有的空间都是开放的,可以随意地进出,不需要购票,展览都在熟悉的空间里,而不是在那种有迷失感的空间,有一些工厂,它可能是生活的一些空间。不太会有那种高不可攀的感觉。这个是差别。
        另外,在活动的设计上会更多样一些,比如在一些露天展区的交流酒会,不会像美术馆那样要求严格。

 

        关于段煜婷:
        段煜婷,连州国际摄影年展艺术总监。
        致力于中国当代摄影的策展、传播、推广以及艺术项目、艺术空间的管理。  
        1996年6月至1998年4月于《人民摄影》先后担任“摄影家访谈”专栏记者、理论版编辑;1998 年4月至2005年于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新快报》先后任图片编辑、图片总监;1998年8月策划组织“华南报道摄影高级研讨班”;2000年编著反映中国20世纪社会各阶层生存状况的大型纪实摄影丛书《中国故事》;2001年至2003年被世界新闻摄影基金会(WPP)选为中国大师班成员参加为期3年的学习;2005年发起、策划连州国际摄影年展项目,并担任项目及艺术总监;2005年底被评为“2005中国摄影十大焦点人物”;2006年1月策划“百变香江—邱良个展”(广东美术馆);2006年1月策划“我镜头中的毛泽东—吕厚民个展”(广东美术馆);2006年2月为莫斯科摄影节策展;2006年3月被美国休斯顿摄影节(FotoFest)特邀为中国摄影节的代表参加“国际摄影艺术博物馆联盟Oracle”组织会议;2006年5月“中国摄影50年”大型回顾展特约策展人;2006年11月受邀担任德国柏林摄影节(FOTOBILD)评委;2007年1月受邀担任法国巴黎摄影双年展中国部分策展人;2007年英国伯明翰摄影节(Rhubarb-Rhubarb)大师评审会评委;2007年德国柏林摄影节(FOTOBILD)大师评审会评委。2008年4月首届希腊摄影双年展评委。2008年5月柏林摄影节评委。

 

 

段煜婷(39)
连州国际摄影年展(93)
连州摄影节(32)
摄影节(149)
平遥(112)
贺延光(16)
0
朕知道了~
0
呵呵
玩打地鼠呢?
分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