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影像频道专访 > 吴晓凌:拍体育,宛如拍人生

吴晓凌:拍体育,宛如拍人生

无忌原创
Jack
my
2009-09-16

        在09'荷赛获奖作品中,有一幅血溅柔道赛场的照片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张照片便出自吴晓凌(无忌ID:Vitas)之手。作为长期报道体育新闻的著名摄影记者,吴晓凌用富有戏剧感的镜头语言捕捉赛场上的精彩瞬间,以此诠释一个个故事和一段段人生。本期影展,由色影无忌独家放送著名体育摄影师、荷赛奖获得者、新华社记者吴晓凌个展《400毫米的人文》。

        人文纪实摄影多用广角镜头,28、35,至多是50毫米,而吴晓凌此次带来400毫米长焦那一端的人文精神。“400毫米的镜头,大都是用来拍体育的。”吴晓凌这样解释《400毫米的人文》的标题涵义,“我拍体育的特点就是人,不在光影。”正如他所说,体育摄影在普通人眼中是高度专业化的工作,需要熟练的操作技巧,快速、准确的瞬间捕捉能力,和高强度抗压能力以及持续等待的耐心。然而除此以外,在吴晓凌眼里,一个体育摄影师最重要品质还有“温情”——“摄影师的‘致命一击’不是为了结束,而是要给某个瞬间以生命,为了留住。我们必须先‘爱’上那个瞬间。”也许,只有“爱”,才能真正成就“人文”。

 

 

摄影师吴晓凌


“摄影师的‘致命一击’不是为了结束,而是要给某个瞬间以生命”

 

吴晓凌作品

        色影无忌:你本来就是一个非常喜欢体育运动的人吗?

        吴晓凌:比较矛盾,比如我喜欢踢足球,但又不喜欢太激烈,于是就选择了守门员。从小学一直到大学,但还是受过两次伤,因为比较英勇。

 

        色影无忌:你是哪一年开始从事体育摄影报道的?还记得自己拍的第一张体育照片吗?

        吴晓凌:我2004年参加了亚洲杯足球赛的报道。当时我在重庆出差,重庆正好有一个赛区,就蹭着拍了几场球。绝对意义的第一张体育照片已经不记得了,但第一场比赛的拍摄情景还历历在目。通过这次报道,误打误撞地入了足球摄影和体育摄影的门。不久后就去德国常驻了,拍体育的机会就更多了,比赛的级别和水平都很高,给了自己难得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色影无忌:上次获荷赛奖后,我们采访你,你强调的一个词就是:运气。但目前的这些作品看下来,就发现,“运气”只是个托词,看作品,你具有了狙击手的品质:敏锐、精确和定力。是不是体育摄影必须具有这种素质?

        吴晓凌:其实怎么强调运气都不过分。在国外,摄影师彼此道别时不会互祝“更加精进”,而只会说“Good Luck”,因为那是最好的祝福。与运气相近的一个表达是“机会”。所以,我一直深深感谢培育我的新华社,从世界范围看,新华社都是报道摄影最高的一个平台。它有一支最具专业化的体育摄影队伍。这支队伍里有太多技艺高超,点石成金的同事。而我,只是幸运地捡到一块金子。其实,我的那些国家摄影队的同事们比我更有资格。

        至于那几条狙击手的品质,如果套用到摄影师身上,我希望再加上一条——“温情”。与狙击手不同,摄影师的“致命一击”不是为了结束,而是要给某个瞬间以生命,为了留住。我们必须先“爱”上那个瞬间。摄影不是摄像,我们是有选择地按下快门,并且知道按下快门的原因。

“我一直在把体育当做一个个故事,一段段人生去拍”

 

吴晓凌作品


        色影无忌:看你拍摄的体育摄影作品中,很多都有强烈的戏剧化情节。比如布冯和卡西利亚斯迎面走过的那一张,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这种戏剧化情节在你的体育摄影经历中多吗?你之前想过他们会走到那个富有戏剧性的位置?

       吴晓凌:如果把体育比赛看成一段人生,就会发现很多戏剧化的情节。看戏的时候,大家都会抢一个好座位,对体育比赛了解多了,就会知道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点可能会发生什么情景,哪个位置可能更好地观看和表达。布冯和卡西利亚斯迎面走过那张照片拍摄于点球决战,因为两队互射点球,守门员肯定要互换。就会产生这个场景。让人惊喜的是,布冯在两人擦肩时向扑出了点球的卡西利亚斯竖了一下大拇指。如果看到再想拍肯定来不及。

 

        色影无忌:你的很多作品都是一眼看上去就知道有故事要讲,而且大多数都比较幽默,这些是你编辑的结果,还是你拍东西就有这方面的倾向?

        吴晓凌:我确实一直在把体育当做一个个故事,一段段人生去拍,对于其中的戏剧性瞬间比较敏感吧。

 

        色影无忌:体育摄影的价值评价系统虽然已变得多元化,但目前更认同的还是那些对焦难度大、运动速度快、瞬间构图完整的运动画面,在这方面,作为摄影师本身,你平常都做过哪些功课?

        吴晓凌:多看好照片,多读些书,努力从正常普通的生活中多感悟点什么。
        那些所谓“对焦难度大、运动速度快、瞬间构图完整”的画面,在当时连贯着看,大多正常和普通。并不起眼,很难预判。当机会来时,如果没准备好,或者没觉得那是机会,稍一松懈,就浪费掉了。

“体育摄影需要的前提条件:或者真正的无知,或者真正的有知”

 

吴晓凌作品

 

        色影无忌:相比那些宏大的体育场面和镜头叙事,你更注重人物表情和动作所透露的内心感受,比如说你透过密密麻麻的跨栏拍到的刘翔以及透过球网捕捉到的卡恩怒视的狮子般的脸。

        吴晓凌:我没把他们看做画面的构成要素,也不觉得他们是舞台上的演员。他们都是很真实的个人。


        色影无忌:每次拍摄时是服从编辑的思路,还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拍摄?

        吴晓凌:通常情况下,编辑肯定不会干涉太多,但会有整体要求。越是重大的拍摄场合,编辑的要求会越具体,包括发稿时间,要保证拍到的照片等等。摄影是很个人的事,我想,每名摄影师都会也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拍摄。

 

        色影无忌:好像近几年,许多摄影师在拍摄大型体育赛事的时候,开始使用大画幅相机拍摄,还有一些采用lomo拍摄,比如说美国联系图片社著名摄影师大卫·博耐特,他甚至使用移轴来拍摄,拍出来的是有别于报道性的画面效果,也就是说除了报道以外,你在体育摄影中发挥的空间有多大?

        吴晓凌:这个问题,我只能试着回答。说到体育摄影的发挥,我觉得需要前提条件:或者真正的无知,或者真正的有知。这两种非常珍贵的状态下,通常都会很有创造力。拿我奥运会负责的项目而言,柔道好象就处在无知的这一端,这是我的幸运。我对柔道项目所知甚少,根本不懂它的比赛规律,只有把场上的一切都当作在眼前发生的故事来拍。
另外,好象无论初次接触什么,理性的东西少,非理性方面的收获反而会多些,比如说幸运。柔道比赛中,很多关键性场景,我都是站在正确的位置和角度,运动员都是对着我的镜头狂呼,这真的很难解释。

        如果说,自己的体育摄影偶有发挥,那是因为我对体育摄影的无知,以及由此带来的运气成分促成的吧。

        所谓发挥与否,更多时候还是一种选择。比如,足球世界杯比赛,那么重要的场合,全世界就100多个摄影师可以坐在场地里,你就那么给发挥着“玩儿”了,那得需要多大的自信、勇气和决绝呢?

        另外,发挥也不仅仅指形式上的。同样传统的构图下,能拍出不同的表情和意味,也算是一种发挥吧。

“很难指望能在报纸上看到另一种体育摄影”

 

吴晓凌作品


        色影无忌:体育摄影中,很少能看到风格化的东西,你是怎么看待体育摄影中的风格这个话题?

        吴晓凌:体育摄影主要用于商业或者媒体出版等用途,拍摄的目的性很明确,大家自然而然地要服从这个领域的一些规律和要求,这可能是不容易看到风格化的一个原因吧。拿大卫·博耐特的照片举例,他的照片风格很强,但是商业上并不成功。这是一个选择的问题,大师当然有资格实验,但更多上路之初的摄影师可能没办法作到这么潇洒,即使一些人有一些个别的风格化的照片,因为名气的关系,可能也很难形成太大的影响。

 

        色影无忌:体育摄影作为纪实性摄影的一种,它也要求与艺术性完美地结合,我们看体育摄影的时候,似乎看到的除了拼命去抓住运动员的竞技瞬间,体育摄影还能怎么拍?我的意思是,假如让布列松和罗伯特·卡帕他们来拍的话,体育摄影可能会是另外一个结果。

        吴晓凌:肯定会是另外一个结果,但那肯定是属于艺术的,小众的要求。很难指望能在报纸上看到另一种体育摄影。至少就目前而言。
        要反映体育摄影的全貌,如果商业上没有这个要求,更多是个别摄影者自己的追求。比如一名摄影师就拍摄了一本关于荷兰丙级足球俱乐部联赛的画册,没有看台的球场,很少的观众,没有特写,但相当精彩。玛格南也出过一本它的摄影师们用纪实手法拍摄的关于足球的画册。
        可以假设一下,如果报纸就等着头版博尔特破纪录的照片,负责拍摄的布列松老兄回来却说:“我觉得看台上一个睡着了的观众更吸引我,根本就没拍博尔特”,即使他是大师,能够获得原谅吗?
        不要小看对摄影师职业化的要求,“抓住运动员的竞技瞬间”虽然显得很老土,不先锋,其实是非常艰难的事,因为这个时代无数优秀体育摄影师为建设这个标准付出了所有的才气和努力,理应获得尊重。


        色影无忌:你更多的作品都是侧重于特写镜头,能谈谈这方面一些器材使用的经验以及你不同环境下使用的器材吗?

        吴晓凌:因为特写镜头是比较传统的体育拍摄方式。说实话,第一次拍足球,我可能拍得反而比较“玛格南”,按纪实的手法去拍,因为当时无知,不知道体育摄影的常规的职业要求是什么。
        体育比赛,我拍足球比较多,场地很大,用长焦定焦比较多。无论什么环境下,我觉得专注都比较重要。专注得感觉不到器材的存在最好,这意味着镜头成为眼睛的延伸,这样,才能在看到了的同时,也就拍到了。
        至于看到什么,在于我们想到了什么。所以我把温情,放在摄影师应具备品质的首位。是我们的情怀,决定了我们的想法和眼光。

 

 

        关于吴晓凌

        1972年4月,生于北京
        1995年7月,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
        1995年9月-2002年8月,外交部欧亚司和中国驻捷克大※※
        2002年8月-2004年9月,新华社摄影部国际照片编辑室  图片编辑
        2004年9月-2008年7月,新华社柏林分社摄影记者
        2008年7月-2008年8月,参加北京奥运报道
        2008年9月至今   新华社摄影部国际照片编辑室,主任编辑
        2009年2月  获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体育特写类单幅一等奖
        2009年3月  获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体育类单幅金奖

体育摄影(91)
吴晓凌(5)
奥运(51)
新华社(37)
新闻摄影(118)
无忌访谈(75)
荷赛(136)
足(1)
0
朕知道了~
0
呵呵
玩打地鼠呢?
分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