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影像频道专访 > 观察丨说自己文艺是打脸,但在DDC浪就不会中这个邪

观察丨说自己文艺是打脸,但在DDC浪就不会中这个邪

色影无忌
陈钰曦 王烨
小鲸鱼
2017-03-24

从去年年末开始,我们站在影像、文化、生活三者之间产生了一些新的想法。在今年的春季,我们终于鼓足勇气开始执行,开辟了一个新版块,叫“生活观察员”。我们会以走访的形式去探索影像除了可以诞生在艺术家的拍摄计划里;可以挂在美术馆里;可以播放在介绍式的幻灯片里;可以出现在新闻里之外,它还可以是什么样子。把它投放到生活当中去的时候,还可以供给我们些什么。

 

Vol.1

 

本期是“生活观察员”制作的第一期内容,要讲述的主人翁叫张锦灿,也叫69,是一位IT高材生,但他却执意要做个春光拂面的文艺男,并确确实实闯出了些名堂。他是黄昏黎明俱乐部(DDC)的掌柜,他在北京,因为只有北京能撑得起他足够大的梦。

采访撰文:陈钰曦 摄影:王烨

听69讲念书时的事儿。高中在一座小县城里,那时候不知道什么是互联网,直到念大学,按他原话来讲就是“哇,整个世界都跑到你的面前了”。

他的大学在合肥,中科大,经常不好好学习,一伙人跑出去看演出。他们科大有一个摄影协会,人不多。“你要知道,合肥那种地方,而且又是个重度理工科的学校,所以,玩艺术,听摇滚的人就那几个。”

就是在这么“艰苦”的环境里,69拼命吸收了很多西方音乐,他说很享受那个过程。“1969年,是所有我们那时候大学摇滚青年的一个梦,一个乌托邦时代。这个时代诞生了许多至今都无法超越的音乐。”所以他觉得“69”是一个非常符号化的纪元。那是一个疯狂的时代,他迷恋这个时代,自然而然地,他见到别人时会介绍说,“你好,我是69”。

69手腕上的纹身,很数码化的“6”和“9” 

念完物理本科,再念计算机研究生,终于要离开合肥了。69从合肥去到了吹着小清新海风的厦门,后来又从厦门一路向北到了时不时刮个七级大风的北京。搬到北京那年已是2010年了,辗转的这些年里,拍照这件事倒是没停过,存了几百个胶卷,静物、风景、人像、现场,什么都拍,装了一箱子,69说他每次搬家看到这箱胶卷都特别感慨。把底片冲洗扫描出来,还建了几十个豆瓣相册。69抽口烟笑笑说,这整个过程就像一个典型的豆瓣文艺青年做着的事。

0
朕知道了~
0
呵呵
玩打地鼠呢?
分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