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影像频道专访 > 访谈 | 刘立宏:获取摄影视觉语言的独立性

访谈 | 刘立宏:获取摄影视觉语言的独立性

色影无忌
刘立宏 李媚
七纹鲤
2017-10-24

李 媚:有的人就说了,当我们重新审视当代艺术中的这些作品、艺术家,你就会发现他越来越倾向于项目化,越来越倾向于事件,越来越倾向于团队。因为这里面的因素太复杂了。比如说技术手段,力学、光学各种因素全都混杂在一起,而且这些东西肯定都是跟影像密切相关的。鲁美是一个十分注重传统教育的美术学院,你们已经在传统摄影教育的路线中做得很出色了,但面对这么纷繁复杂的数字媒材资源的环境,你们要怎么去应对呢?

刘立宏:传统媒介与新媒介并行不悖,我们没有相互排斥,传统与最新的数字技术,两条线同时做,比如“数码影像”课,摄影后期的“色彩管理”。1990年代,我们曾经邀请香港理工大学的冯汉记老师来上课,那个时候国内哪知道数码影像,冯老师让苹果公司赞助了一台电脑,上完课留给了摄影系,为我们的数码影像课程打下了很好的基础。那个时候我觉得传统和新数字技术的吸收还是不能放在对立的位置上,它们在技术和文化上都是递进关系。

刘立宏《冬至》

李 媚:你说了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就是兴趣的培养,作为摄影系的系主任,这里面可能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你怎么培养学生的兴趣,有时候这个东西是培养出来的,不一定是与生俱来的。像你以前也不是搞摄影的,你自己原来是学设计的,对摄影的兴趣是你自己后来发现和培养出来的。

刘立宏:我们对兴趣的培养,可能都是通过和同学的交流来实现的,交流可能有几个方面,教学里有几个环节,比如每个课程的观摩会,课程辅导期间要有讨论。有的同学课堂上没解决的,通过观摩会的交流知道下次怎么做,可能这次课做得不好,但是他知道怎么做了,方向在哪儿,这是很重要的。还有一个环节是看摄影集、看原作,如果能直接接触艺术家的作品更好。我们国内的环境面对原作的机会少,所以每个课程开始的时候,老师要给同学推荐阅读书目和摄影集,其中包括文字书籍和摄影理论。摄影集的作用是让学生知道谁做得好,他知道什么样是好的,他在实践的时候就有了判断,这样就具体化了,在教学中如果用太多词语和概念,效果就不好。

刘立宏《消失的土地》

刘立宏(15)
展览(347)
采访(75)
摄影(5545)
色影无忌(6045)
0
朕知道了~
0
呵呵
玩打地鼠呢?
分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