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影像频道专访 > 访谈丨阿姆斯特丹Docking Station——推动摄影故事的小屋

访谈丨阿姆斯特丹Docking Station——推动摄影故事的小屋

色影无忌
罗晟文
小鲸鱼
2017-03-31

与Docking Station创办人Marga Rotteveel的对话

Docking Station的理念与经验也许可以供台湾摄影相关机构参考,近日笔者也有幸以台湾Lightbox摄影图书室的名义交流,担任Docking Partners之一,趁此机会访问了创办人Marga Rotteveel:

问:为何叫做Docking Station?地点为何选在人民饭店旁?

Marga:英语 “Dock”有暂时停泊、停靠的意思。Docking Station像是作者的暂时停靠点,故事进行的中继站,透过这次的停泊让他日后走的更远。他们来并不是为了拍新照片,而是利用这三周的时间分享、讨论、思考自己的创作。人民饭店是许多创意产业、人士聚集的地方,旅馆对旅客来说也是一个中继站,和我们的性质吻合;此外,这里曾是荷兰《※※※》(de Volkskrant)的办公室,是许多故事的出发点,对我们来说有种隐喻。还有一点:这个小屋没有卫浴设备,所以我们和饭店合作,Docker可以用饭店顶楼的露天大澡盆洗澡,是他们每天很爱的活动。

小屋内部(来源:© Docking Station, Christian van der Kooy摄影)

人民饭店的露天浴室(来源:© 罗晟文摄影)

问:Docking Station的模式是不是有点像单人驻村?它和一般艺术家“驻村”,与各地常见的“专家面对面”(portfolio review)有什么不同?

Marga:模式上的确有点像是单人驻村,但这和一般的驻村不同:我们是由每个“故事”做出发点,进一步问“这个故事需要什么,才能帮助它前进?”因此,每次进驻活动都是为Docker特别设计。我们保证每位作者在进驻期内至少能有四场“专家会面”,但实际上他们都很主动积极,透过我们的名义联系专家,结果平均来说每人会有十几场会面。另外,会谈的地点大多在该专家的工作空间内,例如:工作室、编辑办公室等。这和一般常见的专家面对面(portfolio review)很不同:一来是时间,这里会谈的时间往往较长;二来是地点,在专家自己的工作空间里会面时,他们常能即时拮取更宝贵的资讯和反馈。有的人会问为何不采用线上面谈,我们的经验是,在讨论作品时,实际的一对一讨论的效率和效果还是最好。

第三位Docker Mathias Depardon的进驻经历图(来源:© Docking Station)

0
朕知道了~
0
呵呵
玩打地鼠呢?
分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