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影像频道专访 > 访谈 | 程新皓: 构建静态图像特有的叙事方式

访谈 | 程新皓: 构建静态图像特有的叙事方式

瑞象馆
刘张铂泷
曲一了
2017-02-04

L:在《来源不同的时间》中你提出了“复调叙事”这个概念,并且在作品中给出了一个结构示意图。在创作的过程中这个结构和作品内容的关系是怎样发展的呢?

C:嗯,复调叙事(Polyphonic Narrative)这个提法是受到复调音乐的启发。因为我算个半吊子的乐迷,特别喜欢的就是从中世纪开始到巴洛克时期达到全盛的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不同,复调音乐并非由一个主旋律和伴奏旋律构成,而是由几条并行的同等重要的旋律线按照对位法的规则组合在一起,这些不同的旋律线在同一时刻形成和声,而又各自独立地向前推进。这种结构让人着迷,同时也让人看到了某种叙事的可能性。在受此启发提出的复调叙事中,我试图构建大大小小的不同的线索,这些线索有的贯穿于整个文本的始终,而有的则在文本的某处出现而又消失。在同一时刻,这些不同的线索并行不悖,共同推进着整个叙事的发展,而在不同的线索间又形成对位和张力,使得文本不再那么平面化,不再是现实的过分简化、还原化的产物。

 

《来源不同的时间·羊群、水渠和大桥》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样的复调叙事有些类似于尼采—福柯传统中的谱系学方法。在这样的谱系学中,他们不再试图将历史简化成某种规律和连续的叙述,而是在繁芜的历史中去寻找这些潮流的起源:它们往往是那些不被注意的边角料,这些细节和它们背后的观念碎片式地发生,最后汇流成为不可被忽略的力量。而在复调叙事中,那些悄然出现的线索在其发生之初同样不会被注意到,而当它随着叙事的推进显著到不得不被注意之时,你会发现实际上它早就在文本的早期起源,而这就使得这个表面上呈现为某种线性的文本不再线性,而是产生了褶皱,不断的指向文本的开头,指向线索的起源之处。举个例子,在《来源不同的时间中》,黄山特大桥是贯穿在文本始终的三条主要线索之一(另外两条是青龙河和黑衣人),而在作品中,可能只有到了第三个部分时你才会注意到大桥是一个显著的叙事线索,但此时返回去看,实际上它在第二个部分中就已经反复出现,只不过此时是被作为背景,作为边角料,在不经意间出现和隐身。

《来源不同的时间》复调叙事结构示意图

这种结构实际上正好与我在讨论的问题同构:城市化的状况。正如在回答之前问题时我所说的,城市化并非是在同一个逻辑下的不同倾向的冲突,而是来自于不同逻辑体系之间的对垒。这些不同的体系在不同的时间点上起源,汇流发展达到自己的全盛之时,再被新的体系所侵蚀和替代。而在它们各自的起源之时,它们却都是悄无声息和碎片化的,而只有通过谱系学的方式才能在某种程度上被厘清。所以,我认为用同构于此的复调叙事来呈现这些体系之间的冲突与张力是再合适不过的。它不会像如今所流行的一些方式一样,变成某种还原化的叙述——这些叙述往往在读者自以为抓住作者所展现的规律时,就被不可避免的简化了。而另一种我很警惕的倾向,是艺术品的制造被变成某种修辞。比如有的艺术家用一种材料来再现某种图像,似乎是在建立这种材料和图像之间的关系,但实际上此时的联系是牵强的,材料在此只是一个形容词,而非真的和所表现的图像之间建立起真实的关系。这种策略充其量只是图解观念而已(而且往往是很浅陋的观念,在复杂的现实面前不堪一提)。通过复调叙事,我试图回避的就是这种简单的对应与修辞关系,而是去具体地呈现一种更为复杂的联系——同时或许也是更接近于混沌现实的状态。

L:黑衣人奔跑的形象似乎是在穿越时间和空间,像穿针引线似的把所有不同的线索缝合在一起。但是这个形象又显得疏离,他的存在很不自在。你对于他是怎样考虑的呢?

《来源不同的时间·跑过村庄的黑衣人》

0
朕知道了~
0
呵呵
玩打地鼠呢?
分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