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影像频道专访 > 访谈 | 程新皓: 构建静态图像特有的叙事方式

访谈 | 程新皓: 构建静态图像特有的叙事方式

瑞象馆
刘张铂泷
曲一了
2017-02-04

《来源不同的时间·冰槽谷和冰碛物》

L:你的作品的层次和线索很多,对于呈现的要求很高。这次的展览打算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呢?

C:嗯,整个结构在拍摄之前就差不多确定下来了,也就是基本线性的四个部分,然后通过不同线索的穿插,在这种看似线性的文本中产生褶皱,让所有的图片前后联系在一起。所以我感觉这组作品对现场的环境还是比较挑剔的,如果要完整呈现的话,大概需要四十米左右的展线。这次在集美的展览只有十米的连续展线,所以就选择了其中的一个部分来做呈现了。大概的呈现方式可以参考下面这张效果图。

《来源不同的时间》在集美—阿尔勒摄影节上的展览效果图

L:《对一条河流的命名》和《来源不同的时间》这两个项目给我的感觉是都有很强的文本性,在图像下潜藏着大量的文本内容。但是在最终的呈现上文本是很少的,甚至是刻意削减文本的信息量。这其实反过来对观众提出的要求就很高。你是怎样考虑这一点的呢?

C:的确就像你说的,《对一条河流的命名》和《来源不同的时间》在形式上很相似,在表面都是按照某种线性的逻辑展开,然后又在其中隐藏了很多打破这种线性而使得文本被重新链接的元素。这两部作品可以看做一种延续:我在《对一条河流的命名》中实现了一种形式,而在《来源不同的时间》中则把这种形式真正用于讨论一个问题。从这个角度上说,《对一条河流的命名》或许只能被当做习作。在这两个延续的作品中,我都在考虑你说的问题,就是如何利用图像进行叙事,或者说如何构建一个静态图像所特有的叙事的方式。我希望能尽可能的把必要的信息视觉化,让需要被看到的背景变成作品中能够看到的内容,或者至少是能从图像中找到蛛丝马迹。之前我拍过一组叫《小村档案》的照片,但最终并没有把它放到我的作品序列中。在那个项目里,我在关注的也是乡村城市化的问题,但最终选择的形式是图片故事的形式,也就是图片加说明文字。最后我发现,图片故事的叙事逻辑实际上就是纪录片的叙事逻辑。它做到极致,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弱化和轻量化版本的纪录片,而既然如此,我为何不直接拍纪录片而要执着于摄影这种媒介呢?能有榔头砸核桃的时候,我为啥要用剪刀去撬呢?所以我就搁置了《小村档案》这组作品。而如何构筑一种静态图片的叙事这个问题就在我之后的作品中延续下来。

《对一条河流的命名·柳树河岸》

《对一条河流的命名》

0
朕知道了~
0
呵呵
玩打地鼠呢?
分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