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影像频道专访 > 专访三影堂大奖得主林博彦&黄承聪:我们是业余的

专访三影堂大奖得主林博彦&黄承聪:我们是业余的

色影无忌
陈钰曦
小鲸鱼
2016-04-12

2016年4月9日,第八届三影堂摄影奖在北京草场地艺术区如期公布,来自香港与新加坡的摄影组合林博彦黄承聪凭借《两位业余摄影爱好者不合时宜的工具》荣获本届三影堂大奖。在此之前,林博彦与黄承聪这两个名字也许还并不被大多数人所熟知,但通过得到本届三影堂大奖的认可以及整个作品本身所透射出的力度,让人们不得不记住了这两位创作者的名字。

颁发本届三影堂大奖的评委,著名艺术史家巫鸿先生这样说道,“我们不是要找一个完美的摄影作品,而是要看哪些人用了很长的时间,投入很多的精力在提出问题,同时找到解决的方案,这在今年展览中是很突出的。”《两位业余摄影爱好者不合时宜的工具》正是在不断的追问过程中寻找到了多层面的解决方案。

第八届三影堂摄影奖大奖颁奖现场。(从左至右为:町口觉、巫鸿、林博彦、昆汀·巴耶克、黄承聪、田霏宇、荣荣、映里、沈宸。) 

《两位业余摄影爱好者不合时宜的工具》展览现场,林博彦(右二)和黄承聪(右四)正在接受采访。

步入展览现场,很容易就能够看到《两位业余摄影爱好者不合时宜的工具》展位中九条长达4米且承载着时间数字的影像,它们高悬于白色墙面之上,更让人惊喜的是现场呈现的那些前所未见的摄影装置。《两位业余摄影爱好者不合时宜的工具》展示了一系列看似荒谬的自制拍照工具,通过它们来展开摄影工具最基础的内部结构与功能的探讨。如果说摄影是通过照相机由内向外的一种观看方式,那么《两位业余摄影爱好者不合时宜的工具》就是在试图逆向地去由外向内窥视相机这个神秘的“黑色盒子”。在作品自述中,林博彦&黄承聪说,“当我们放弃了解和批判影像背后的规则和限制,那么看似让摄影变得更自由的科技,其实可能限制了新的叙事方式的产生。我们尝试从制造影像的工具、方法和过程入手,去解构和反思摄影的根本元素。”

带着众多疑问,我采访到了林博彦&黄承聪。

《两位业余摄影爱好者不合时宜的工具》展览现场部分作品。

色影无忌:你们好,恭喜你们获得了本届三影堂大奖!请先介绍一下整个项目吧。

林博彦&黄承聪:谢谢!整个项目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我们用硬卡纸筒作为机身,配上木制的4x5胶片后背和※※瞄准器组成了一台1.8米长,光圈 f/1250 的长摄针孔相机。这个荒谬和夸张的组合,令它的外观和使用都近乎滑稽得不真实,也不符合固有对摄影工具的认识。它是我们对摄影器材迷恋的极端化产物,而背着它去拍照好似一场两人的仪式或者说是表演:放置好脚架;摆上炮筒机身;插上胶片后背;前后反复瞄准之后,等一声令下然后开启快门。这表演将时下对摄影过分着重捕捉被摄客体和摄影作为入侵性的行为进行放大,并提出疑惑。

远摄针孔相机,2015

系列的第二部分着重于现实至图像的转译:即画面的压缩与抽取——3D到平面;负面到正片之间的转换,尝试把按下快门这个动作,从环境压缩到图像的过程拆解并延长。一个球形的感光物体被放置于我们改装过后的由前、后、左、右、上五个对着不同方向的针孔相机中。来自环境中的光被投影于球体这个立体的负片上。

之后,为了将黑白反转,我们反转了旋转式幻灯机的功能和概念,从投影到吸光,把它改装成拍摄图像的工具。球体负片被放置在转动的台上,投影-摄影机则从中重新构图,把它360度地翻拍成为幻灯片。在展览现场,同一台投影-摄影机再次用作幻灯机用以播放由它拍摄的幻灯片,在过程中将负片转译成了正片。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立体和平面、负片和正片更迭的游戏。

共 5 页<<<12345>>>
阅读全文
0
朕知道了~
0
呵呵
玩打地鼠呢?
分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