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影像频道专访 > 专访索尼青年摄影师范磊、王伟涛

专访索尼青年摄影师范磊、王伟涛

大刀
2015-12-17

问:你一路上遇见什么记忆犹新的事?

答:其实最让我感触深刻的就是跨越中国大陆架。从西往东地貌变迁,古长城遗址 跨过甘肃、内蒙古、宁夏、陕西、山西、河 北、辽宁几个省区。黄仁宇在《黄河青山》中,曾把中国历史的波折动荡归结为地理的 因素,而长城就是跨越这个地理构架的直接证据。我在路途上遇到过三次沙尘暴,让我猝不及防,其中一次是在金塔县的盐池地区, 狂野里面突然刮起六七级大风,铺天盖地都是沙尘,茫茫四野能见度很差,没想到烽火 台竟成了我的路标。

[范磊作品二]

[范磊作品二]

 

问:为什么选择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

答:拍摄这个项目之前都是自己筹措资金,考虑到成本与效率的因素,最后是选择了自行车旅行摄影的方式。其实我之前已经为了这次旅行考取了汽车驾照,但后来放弃 了那个方案。自行车旅行的好处是不快不慢, 而且可以走小路,也能驮载足够的露营和摄影设备。我用一年的时间准备了详细的卫星地图,以保证自己不会迷路。

[范磊作品三]

[范磊作品三]

 

问:你走了一路有什么样的感受,对民族精神是否有了不同的理解?

答:是一种体会,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自己之前的创作大多和历史、政治有关系, 拍摄“长城的尽头”这个作品的时候我 30岁了,拍摄它是为了让自己想清楚之前那些作品问题的根源是什么。但是这个解答的过程 实在漫长,踩进去就像进入一个迷宫,这条 长路上面什么都有,又什么都没有。触目而及的是风景,唏嘘而过的是时间。如果把民族比作一颗海贝的话,那么长城遗址就是它 留下的贝壳了。过了千百年,里面的躯体都离去了,只有这些痕迹成了精神的路标。

[范磊作品四]

[范磊作品四]

 

问:在你的作品中很少看见以人作为被摄对象,大多是地标,这是怎样考虑的?

答:在寂寥的大地上人是很渺小的。这是我作为拍摄者当时的心理体验,于是我不自觉地会把重心放在前者。而且除了城镇和乡村,大部分的路途都是地广人稀,只有长 城遗址相伴,所以这样的结果是自然而然的。

问:你的作品中加入了地图元素,当时让很多评委眼前一亮,为何想要加入?

答:地图是自己手绘的。我用GPS把我的路程轨迹都记录了下来,然后按照这个轨迹画出的地图。我觉得地图是这个作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问: 作为首批入选的索尼青年摄影师,你是如何看待索尼大力支持青年摄影师发展的?

答: 感谢索尼为青年摄影师提供了这样的资金支持和机会,助力摄影师专心于影像的创作。这个计划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平台,也是目光远见的投资。我很感谢索尼中国青年摄影师支持计划。

摄影师王伟涛在西藏乡村小学教书期间拍摄了大量孩子学习、玩耍的影像,展现当地孩子的教育和生活现状。王伟涛相信影像的力量,希望通过影像来改变西藏乡村小学的教育。

王伟涛(1)
范磊(2)
0
朕知道了~
0
呵呵
玩打地鼠呢?
分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