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影像频道专访 > 刘立宏:喜欢就扎扎实实地去做

刘立宏:喜欢就扎扎实实地去做

无忌专稿
董小米
在路上
2013-11-07

色影无忌:现在都在说当代摄影,看展览发现很多当代摄影很多都是跨界的,雕塑、装置都融合在一起,您觉得当代摄影会不会使摄影教育产生一些新的问题、新的难度?

刘立宏:这个没有,因为我们也是一直在这条线上,因为美术学院里边的摄影系一直和绘画和当代艺术有一个很好的环境,所以这方面应该不会有很多矛盾,只不过是说可能接受的信息量更多一些,比如说对影像不同的呈现,对当代艺术领域的呈现,都是很自然的有这样一个环境,而且我们的同学多数也更关注这方面的内容。

色影无忌:我发现现在很多年轻摄影师已经开始崭露头角了,比如今年咱们的十位摄影师有一个也是90后,您对他们这些新的年轻摄影师有什么建议没有,让他们继续走向更好的摄影这条路?

刘立宏:我觉得看到年轻的摄影师们的作品是非常高兴、非常欣慰的一件事,能够很早的达到一种自己的语言和特点来做影像和艺术的表达,这是自己非常高兴的一件事,所以也希望两条线,希望更多的关注,生活本体的一种感受和对生活的一种体验,在这种很扎实的感受当中、生活当中展开自己有表现性的、有困难性的表达,我觉得更实务,将来生命力更强,立得更稳。刚出道的这些年轻摄影家更多关注的是这些概念、形式,这也正常,如果没有这种勇气也没有很好的做作品,应该是这两方面轮回式地来调整自己,这个可能很重要。

色影无忌:刚刚说到年轻人,上次北京摄影周的论坛上提了一个问题,摄影机制和摄影体制的问题?

刘立宏:对,在北京那次。

色影无忌:我想问以咱们鲁美为例,有没有那种学生在学校里与国外接触的摄影机制呢?让他们展示自己,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

刘立宏:学校里边本科生不多,研究生里边在这方面会有一些和学校外面的机构和艺术家们的一些交流,一些合作,这方面本科还是离社会远了一点,他们更多注重的是技术领域和艺术领域,因此研究生多一些。

色影无忌:那像跟一些摄影节或者是一些摄影画廊去合作,比如今年平遥的院校展?

刘立宏:应该有,这种机制也很好,对教学、对学校也是一个互相补充,起到互动的作用,影像的这种把握只落实在自己的圈子和显示器里边,可能还不够全面,应该是挂在场馆里边,融入到你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环境里边才能有一个判断。这个对于高校来说挺有必要的,我们以前这种活动也很多,跟国外的交流更多一些,院校之间的展览,画廊的一些展览,国内以后也会做,比如说找到一个合适的一个点,或者是和我们的想法和我们的环境有一个很好的结合的点,我们也会做。我有一个建议,在讨论会的时候也说了,将来色影无忌主办方能否通过某种路径,特别是网络平台很方便,把全国高校这一块的资源给它调动起来,通过什么活动,因为我知道高校现在的面太大了,一般的综合大学都做艺术学院,因为它是一个大学的高度。综合艺术学院里边可能有很多都有,有的是摄影系,有的是摄影专业,我们评估做统计的时候,我们学校就有08年53个毕业生在全国高校里当老师,现在得有60个,在全国大学里头教摄影,有摄影专业或者是摄影系做老师的就有六十个,你想这是我们有的,还有没有,我想肯定得过百或者是几百,以后把这个口径在征稿的环节里头,有针对性的给他们发一个什么邀请或者是设一个学院的什么奖项,可能来稿资源更大,对最后整体的水平会有一个提高和分布。

色影无忌:谢谢刘老师,您的意见我们一定会重视。今年的投稿作品有一种现象,越来越同质化,模仿的比较多,慢慢都往一个风格去走,有的评委老师甚至提到严明,认为是他的作品风格带了个不好的头。

刘立宏:从评选出来的结果看还好,作为一种现象我觉得也正常,实际上讲在艺术史上、在摄影史上做的好也就是那么几个人,在中国的圈子里讲,做的好还是那么几个人,我觉得正因为所谓艺术的这种高度和水准,也就是你自己能在艺术史的这条线上和高度把握你的一个位置,这是一个高度,如果每年都有很创新的,很完整的,那艺术就很简单了,摄影也很简单了,如果带有经验性的判断,带有当下的,还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所以说年轻人,如果说在初期做表现、做创作的时候很像也很正常,但是要有自己的判断,要有一个高度,可以带有探索性的、模仿式的,但是要和自己的生活有关系,要说自己的事、自己的感受,这个可能不重要,当然一窝蜂似的跟风肯定是不好的,但是从学生来讲,从初学摄影来讲难免,他做几年以后自己会意识到是好是不好,还是要有一个准确的判断。一开始的时候这种积累好像每个人都一样,包括成名的大师,年轻的时候也会有一些崇拜,一些体会,但是都是一个过程,最关键的是最后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有自己的判断和强调,最关键的是在后面的强调和突破的高度。

新锐(196)
摄影教师(1)
鲁美(13)
刘立宏(15)
0
朕知道了~
0
呵呵
玩打地鼠呢?
分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