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影像频道专访 > 傅拥军:留守儿童我将持续关注的题材

傅拥军:留守儿童我将持续关注的题材

中摄协
徐静
迦沐梓
2013-02-18

浙江龙游人,《都市快报》摄影部主任。第52、56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获得者。2007年获中国摄影金像奖。曾三次获得国际新闻摄影比赛金奖,一次银奖。2001年获中国新闻奖和第20届全国摄影艺术展金牌,全国十佳青年摄影记者提名奖。出版著作《镜头朝下》、《纪实摄影指导》、《那么西湖》。大部分摄影作品都与老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拍摄的许多贴近百姓生活的照片,在全国都产生了影响,并有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cpanet:过年好!欣闻荷赛您二度梅开。可谓开春见喜,祝贺您。这次您就投了这一组作品吗?在结果公布之前,您自己对这组作品持怎样的评判态度?有想到会再度获奖吗?

傅拥军(以下简称傅):这次比赛送了两组。另一组是《那么西湖》。我以为《那么西湖》能得奖呢!

cpanet:在我印象中,您不仅是一位特别勤奋的摄影师,同时您也是一位感情细腻的摄影师。在您的作品中,洋溢散发着您对拍摄对象的那一份独有的情感。这次获奖的这组作品,亦能感到这样一种情感。您是怎么发掘跟踪拍摄到这组作品的?

傅:这组《我好想爸爸妈妈》(又译《殷殷思念父母心》)拍摄于去年(2012年)。但是起缘于6前年我拍摄的一张照片叫《宝贝不哭 明年再来》。这张照片发表后,《都市快报》发起了杭州为留守儿童送路费活动。我也因此与这张照片的主人公保持联系,一直跟踪拍摄到现在,成了好朋友,他们也拿我当家人看待。照片上的主人公叫傅香君,重庆忠县涂井乡小学学生,爸爸妈妈在杭州打工。去年因为不能异地高考原因必须回到重庆老家读高中,我也跟着他们一家来到了重庆涂井乡的一个小村子里。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想把这个故事延伸下去。我住在了傅香君爸爸的姐姐家里,这是个40多岁的女人,在村子里代课当老师。当我跟她聊到她教的孩子的时候,姐姐忍不住地哭了。她说这些孩子好可怜,有的时候做梦都会叫着自己的爸爸妈妈,她问我能不能帮帮这群可爱的“小候鸟”。于是我就在孩子们平时玩耍的玩具前为21个孩子,每人拍了一张照片,又为他们每人和老师拍了张合影。我发现,当我拍孩子的时候,孩子的眼睛里流露出的是惊慌,他们似乎特别害怕面对镜头,而当拍摄他们与老师的合影照片时,这些孩子才放松了起来。21个孩子每人一张照片一张合影,一共是42张照片,拍摄完成后,我打印了两套,一套留给孩子们,另一套我自己珍藏,在这套作品中,孩子们在上面写下了自己的名字、老师的名字和爸爸妈妈在哪里打工的信息,有的孩子还在上面画了画儿,还有的写下“我好想爸爸妈妈”的字样。这组照片的标题就是这么来的。

宝贝不哭 明年再来 傅拥军 摄

宝贝不哭 明年再来 傅拥军 摄

cpanet:关于文字您是怎么抒写的?

傅:文字基本上是一个总说明,将中国留守儿童的背景现状予以说明,分说明比较简单,孩子的姓名、爸爸妈妈在哪里打工等基本信息。

cpanet:看您的《西湖边上的一棵树》这组作品时,我觉得您的摄影语言中有种电影语言的应运,把时间和空间、人物的交换容纳到一个故事里,这组作品为什么选择环境肖像的语言?您在拍摄时为什么会选择用这种手法表现这组作品?

傅:拍摄这组作品完全是顺其自然。就像我上面讲的一样,当时纯粹是想给孩子拍张照片留个纪念。之所以选择用了十多年的玩具做背景,或许是因为,这个画面与我自己童年时的场景比较像吧,尤其是那个木马。虽然是些冷冰冰的铁艺玩具,但却凝聚了孩子们的欢笑和童年。

cpanet:以前老外总说,中国人不会讲故事?您两次荷赛获奖作品都是组照,您有什么窍门?

傅:也没什么窍门,就是顺着自己的心理感受延展进行。一开始我选的照片都是些比较可爱的面孔,但是后来感觉不太好,于是选择了现在这组孩子单独照片眼神比较飘移的,而和老师在一些的合影照片比较放松自然的照片。最后还放了一张老师的个人照片和一张空镜头。是想让结尾更加有力,让这个故事显得更加意味深长一些。另外,我觉得摄影一定要注重细节。比如孩子的眼神,比如那个木马玩具,让情感自然而然地透过照片流淌出来。

cpanet:现在还有什么专题在拍吗?

傅:我一直在拍三个专题,一个是西湖,一个就是留守儿童,还有一个是“没什么意思”,大部分是用手机拍摄的。

cpanet:手机拍摄也很符合当下的潮流。不晓得您平时都看些什么,比如图书?电影?

傅:我比较喜欢看散文、随笔等。以前喜欢写写微小说。最近在看北岛的散文《午夜之门》《失败之书》、《青灯》,还有《江城》等。

cpanet:我们常说“工夫在诗外”,我想其实摄影创作也一样。您的作品之所以如涓涓细流,触动人心,与您平时的积淀、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分不开。再次祝贺您!给您拜晚年!

获奖作品展示: 

共 2 页<<<12>>>
阅读全文
0
朕知道了~
0
呵呵
玩打地鼠呢?
分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