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影像频道专访 > 张卫星:1:1更接近真实吗?

张卫星:1:1更接近真实吗?

色影无忌
王江
vivian
2011-12-01

初见张卫星的作品《童装》感到轻盈、空灵充满了温暖的味道。让人不禁觉得这应该是一个心思细腻的女性所拍。见到张卫星本人的时候我自然是很惊讶于这些作品居然出自一个年近五十的男人之手。细聊起来发现张卫星对自己的作品有着很深的构思,他通过特殊的物影成像的方式将一件件带有女儿童年记忆的衣服“收藏”起来。每一张作品都直击人对童年潜意识的回溯。张卫星的作品《宋陵》与《童装》相比增添了很多文化、历史上的凝重,他是如何构思并完成这样迥异的作品呢?下边来听他给我们一一道来。

 

  

摄影师张卫星

色影无忌:什么机缘让你想起使用物影成像这个方式?

张卫星:如果用“机缘”来说的话,实际上有一个过程,一个从不自觉的类似游戏的行为,过渡到一个自觉主动的创作实验。

在07年的上半年,我在家里集中制做一批“※※※”影像的样片,大量使用过的洗印药水都会倒掉了。这些药水尽管在效能上已经乏力,但并非完全不能使用,总感觉有些可惜。所以,有一次就用这种药液在相纸上随意涂画,定影之后,呈现出了一些很有意思的图形,感觉挺好玩的。接踵而来的想法是,能否将这个方法移到作品上面呢?

一开始,我用显影水替代颜料,像绘画那样去画一些家里的小东西如小刀子,钳子等,但这里边会有很多难于掌控的因素,不能达到我所预设的理想效果。后来就想到直接回到物体本身,以物影成像的方式直接来作。也算是天遂人意吧,照片出来后,收获了一些意料之外又颇具新颖观赏价值的东西。这样的作品,前后做了约有30幅,后来于09年在平遥展出了,圈儿内的反馈还不错。

 

色影无忌:物影成像在历史上有曼-雷、Adam-Fuss等人做过,你是否从他们的作品中得到灵感?

张卫星:没有。或者说我去作物影照片的直接动因,并非是刻意摹仿他们,刚才我说过了,若谈“灵感”的话,在我应该是归因于一次偶然的启示吧。

 

 

张卫星作品《童装》

色影无忌:为何选择了童装这样一种特殊的载体?

张卫星:几年前女儿要上大学了,出发之前,女儿整理一些穿戴的东西,翻出了几件她小时候的旧衣服,这些多年前的衣物,在我的脑海里也没有特别的印象,突然看见却有一种说不清的味道。

事实上,每个人对于自己的童年时光都有着深刻的记忆,类似乡愁这么一种普遍存在的情感主题。之所以选择童装做载体,与这个主题是紧密关联的。弗洛伊德好像说过吧,成人社会的精神样态,均与儿童成长时期的无意识或说是潜意识,具有纠缠不清的根源。

再一个就是以物影直接成像的方法来制作照片,童装的尺寸不大,适配24时相纸的规格,也有利于制作效果的把握。

 

色影无忌:通过这些影像你希望表达的是什么?

张卫星:概括来说,我想表达的东西指涉三个关键的方面:

一是追求对摄影形式、语汇的创新与开拓;

二是我的目标定位于“原作照片”,在完全的意义上不可能被二次复制。

三是对摄影艺术处于目前这样一个机械复制与数码泛滥的时代,摄影人应该具备的一种独立意识与个性表达的话语权利。

 

色影无忌:你认为原大的影像和物品本身形成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张卫星:说到关系,一个是数字意义上的,因为,实物与作品呈现的关系是1:1嘛。

另一层关系,就抽象到认识意义了。现实世界的物质,在影像中的呈现一般总是被缩小的,比如底片中的定格。而在微观摄影里,却反过来了,物质又被高倍率放大。

这就形成了一个形而上的话题,即我们看到的许多的现实图像,都是经过了“艺术”这么一个“中介”或是“过滤”的结果。由于这个中介与过滤的存在,我们看到的真实都可以被导入质疑。摄影大师布拉赛就对此说过相关的话。

那么,我来制作1:1的影像,是想给出一个更为接近本质的真相吗?当然不是。我只是觉得这种呈现比例,在某种意义上更接近“直接”、“原初”这么一种转换过程。在常规摄影中,对象以1:1的关系呈现出来,可以说是不多见的,所以,它可能因此而具有价值。

共 3 页<<<123>>>
阅读全文
张卫星(4)
物影(2)
曼雷(3)
摄影(5555)
童装(2)
0
朕知道了~
0
呵呵
玩打地鼠呢?
分享
猜你喜欢